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3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包括屋脊梁以及预制屋顶板,屋脊梁包括放置预制屋顶板的放置部以及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凸起部;凸起部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预制屋顶板设置与所述凸起部连接配合的凹槽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凹槽部连通;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的相互连接。通过坡面屋的屋脊梁以及预制屋顶板的结构设计,解决现有坡面屋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现场安装复杂,工作量大等问题,提供一种一种连接强度高、便于施工的坡面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
本技术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相关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建造方式不同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设计以建筑模块为基本的设计单元,通过各类模块间的组合,形成不同建筑的外形。现有坡面屋屋顶在安装过程中,常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了解屋顶结构,但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会导致现场安装复杂,工作量大等问题,针对于相关问题需要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便于施工的全预制坡屋顶与屋脊梁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解决现有坡面屋在现场安装过程中现场安装复杂,工作量大等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便于施工的坡面屋。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包括屋脊梁以及预制屋顶板,屋脊梁包括放置预制屋顶板的放置部以及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凸起部;凸起部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预制屋顶板设置与所述凸起部连接配合的凹槽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凹槽部连通;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的相互连接。本方案中,屋脊梁包括凸起部以及放置部,屋脊梁的凸起部与预制屋顶板的凹槽部相互配合实现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的相互连接,且在凸起部设置第一连接孔,在预制屋顶板设置与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的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孔贯穿凸起部的两侧,第二连接孔贯穿预制屋顶板的两侧,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通过螺杆连接,保证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第一连接孔为通孔,第二连接孔为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杆,实现配合。优选的,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二连接孔为通孔,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杆,实现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放置部设置与第二连接孔配合的第三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二连接孔为通孔、第三连接孔为螺纹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通过螺杆相互配合,保证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屋脊梁为左右对称结构,预制屋顶板可搭设于屋脊梁相互对称的两侧,实现双坡屋顶结构的坡面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放置部为倾斜结构,放置部的倾斜角度为坡面屋的坡面的倾斜角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屋脊梁在放置部的边缘处设置限位件;在预制屋顶板设置与限位件配合的配合部,通过限位件与配合部相互配合实现预制屋顶板与屋脊梁的相对位置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坡面屋还包括用于防止雨水沿屋脊梁以及预制屋顶板连接位置渗透的防水件,防水件遮盖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连接处,避免雨水沿连接位置渗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坡面屋还包括雨水槽,所述雨水槽用于收集坡面屋流下的雨水,并引导雨水沿雨水槽延伸的方向流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通过屋脊梁的凸起部与预制屋顶板的凹槽部相互配合实现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的相互连接,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施工;2、本技术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在屋脊梁的凸起部设置第一连接孔,在预制屋顶板设置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可通过螺杆连接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保证连接强度;3、本技术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屋脊梁可设置为左右多层结构,可实现单坡屋顶、双坡屋顶的坡面屋的组装。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坡面屋连接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坡面屋屋脊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坡面屋预制屋顶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对称屋脊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带限位件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带防水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5带雨水槽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屋脊梁、11-放置部、12-凸起部、13-第一连接孔、14-第三连接孔、15-限位件、2-预制屋顶板、21-凹槽部、22-第二连接孔、23-配合部、3-防水件、4-雨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包括屋脊梁1以及预制屋顶板2,屋脊梁1包括放置预制屋顶板的放置部11以及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凸起部12;凸起部11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12;预制屋顶板2设置与所述凸起部12连接配合的凹槽部2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2与所述凹槽部21连通;第一连接孔13与第二连接孔22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1与预制屋顶板2的相互连接。本方案中,屋脊梁1包括凸起部12以及放置部11,屋脊梁1的凸起部12与预制屋顶板2的凹槽部21相互配合实现屋脊梁1与预制屋顶板2的相互连接,且在凸起部12设置第一连接孔13,以及在预制屋顶板设置与第一连接孔13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2与第一连接孔13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的连接。优选的,第一连接孔13贯穿凸起部12的两侧,第二连接孔22贯穿预制屋顶板2的两侧,第一连接孔13与第二连接孔22通过螺杆连接,保证屋脊梁1与预制屋顶板2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第一连接孔13为通孔,第二连接孔22为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杆,实现配合。优选的,第一连接孔13为螺纹孔,第二连接孔22为通孔,通孔与螺纹孔通过螺杆,实现配合。优选的,放置部11设置与第二连接孔22配合的第三连接孔14;第一连接孔13为螺纹孔、第二连接孔22为通孔、第三连接孔14为螺纹孔,第一连接孔13、第二连接孔22、第三连接孔14通过螺杆相互配合,保证屋脊梁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稳定性。实施例2:如图4所示,屋脊梁1为左右对称结构,预制屋顶板2可搭设于屋脊梁1相互对称的两侧,实现双坡屋顶结构的坡面屋。实施例3:如图5所示,屋脊梁1在放置部11的边缘处设置限位件15;在预制屋顶板2设置与限位件配合的配合部23,通过限位件15与配合部23相互配合实现预制屋顶板2与屋脊梁1的相对位置固定。实施例4:如图6所示,坡面屋还包括用于防止雨水沿屋脊梁1以及预制屋顶板2连接位置渗透的防水件4,防水件4遮盖脊梁1与预制屋顶板2连接处,避免雨水沿连接位置渗透。实施例5:如图7所示,坡面屋还包括雨水槽4,所述雨水槽4用于收集坡面屋流下的雨水,并引导雨水沿雨水槽4延伸的方向流动。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其包括屋脊梁(1)以及预制屋顶板(2),其特征在于,/n所述屋脊梁(1)包括放置预制屋顶板的放置部(11)以及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凸起部(12);/n所述凸起部(12)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13);/n所述预制屋顶板(2)设置与所述凸起部(12)连接配合的凹槽部(2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22);/n所述第二连接孔(22)与所述凹槽部(21)连通;/n所述第一连接孔(13)与第二连接孔(22)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1)与预制屋顶板(2)的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螺杆连接的坡面屋,其包括屋脊梁(1)以及预制屋顶板(2),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脊梁(1)包括放置预制屋顶板的放置部(11)以及与预制屋顶板连接的凸起部(12);
所述凸起部(12)设置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孔(13);
所述预制屋顶板(2)设置与所述凸起部(12)连接配合的凹槽部(2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孔(22);
所述第二连接孔(22)与所述凹槽部(21)连通;
所述第一连接孔(13)与第二连接孔(22)通过螺杆实现屋脊梁(1)与预制屋顶板(2)的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坡面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3)贯穿凸起部(12)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孔(22)贯穿预制屋顶板(2)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坡面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3)为通孔,所述第二连接孔(22)为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坡面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13)为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孔(22)为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坡面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刚王萌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构装配式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