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06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4
本申请涉及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其包括若干个防护板,所述若干个防护板分别设置在后浇带裸露的两侧,防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端支撑板,所述防护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端支撑板,上端支撑板与相邻的下端支撑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使后浇带内部裸露的钢筋不易受到破坏而变形损坏,降低裸露的钢筋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后浇带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和沉降等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混凝土带,构造柱为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防止构造柱产生有害裂缝,在构造柱的中间位置预留后浇带。图1表示相关技术中的构造柱后浇带的结构示意图,在构造柱后浇带处缺乏防护结构,而后浇带的补浇时间一般为28天或者更长时间,所以通常后浇带在补浇前会落入一些杂物,后浇带内部裸露的钢筋(图未示意)容易受到破坏而变形损坏,且裸露的钢筋会有造成施工人员受伤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使后浇带内部裸露的钢筋不易受到破坏而变形损坏,降低裸露的钢筋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防护板,所述若干个防护板分别设置在后浇带裸露的两侧,防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端支撑板,所述防护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端支撑板,上端支撑板与相邻的下端支撑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板的设置减少后浇带在补浇前落入杂物,使后浇带内部裸露的钢筋不易受到破坏而变形损坏,降低裸露的钢筋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端支撑板,所述两个上端支撑板分别为第一上端支撑板和第二上端支撑板,所述防护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下端支撑板,所述两个下端支撑板分别为第一下端支撑板和第二下端支撑板,所述两个上端支撑板和所述两个下端支撑板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上端支撑板、所述第二上端支撑板、所述第一下端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下端支撑板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的四角的同侧并与所述防护板垂直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端支撑板和下端支撑板对防护板起到支撑作用,当多个防护板上下连接时,通过上端支撑板和下端支撑板可以连接的更稳固紧密。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每个所述防护板的若干组支撑框,每组支撑框由左侧支撑框和右侧支撑框组成,所述左侧支撑框包括主板,所述主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结构相同,所述每组支撑框中的所述右侧支撑框和所述左侧支撑框相同,所述防护板设置于所述每组支撑框之间,所述每组支撑框中的所述上端板用于与对应的所述上端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每组支撑框中的所述下端板用于与对应的所述下端支撑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框用于固定支撑防护板,当需要查看后浇带内部情况时,不需要拆除全部防护板,只需要拆除想要查看的部分的防护板即可。优选的,所述上端板、所述下端板、上端支撑板和下端支撑板的中间位置开设有相同的插孔,相邻的上端支撑板和下端支撑板层叠设置于相邻的上端板与下端板之间,层叠设置的下端支撑板、下端板、上端板和上端支撑板通过固定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连接组件加固防护板和支撑框之间的连接关系,防止防护板从支撑框上掉落。优选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螺栓和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和螺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以及成本低。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凸起,上端的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上端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上端支撑板之间,下端的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下端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下端支撑板之间,上端的所述凸起的长度加上所述两个上端支撑板的长度等于所述防护板的长度,下端的所述凸起的长度加上所述两个下端支撑板的长度等于所述防护板的长度,所述上端的所述凸起的宽度和所述上端板的厚度相同,下端的所述凸起的宽度和所述下端板的厚度相同,相邻所述防护板上的所述凸起相对的表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防护板之间的凸起的端面相接触,凸起的设置提高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的封闭性。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撑框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板的左侧并与所述主板垂直固定连接的侧板,所述侧板上端与所述上端板固定相连,所述侧板下端与所述下端板固定相连,所述右侧支撑框的所述主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端与所述上端板固定相连,所述侧板下端与所述下端板固定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的设置防止上端支撑板、下端支撑板、上端板和下端板暴露在外,从而减少暴露的上端支撑板、下端支撑板、上端板和下端板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优选的,所述左侧支撑框与所述右侧支撑框的底部还分别固定连接有四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用于与房屋底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插入到房屋底板内,对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起固定支撑作用。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防护板的设置减少后浇带在补浇前落入杂物,使后浇带内部裸露的钢筋不易受到破坏而变形损坏,降低裸露的钢筋对施工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2.支撑框用于固定支撑防护板,当需要查看后浇带内部情况时,不需要拆除全部防护板,只需要拆除想要查看的部分的防护板即可;3.相邻的两个防护板之间的凸起的端面相接触,凸起的设置提高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的封闭性。附图说明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构造柱后浇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构造柱后浇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体现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构造柱后浇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构造柱后浇带的侧视图。图6是实施例2的体现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的构造柱后浇带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2的体现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构造柱;2、后浇带;3、房屋顶板;4、房屋底板;5、防护结构;51、防护板;52、上端支撑板;521、第一上端支撑板;522、第二上端支撑板;53、下端支撑板;531、第一下端支撑板;532、第二下端支撑板;54、凸起;55、左侧支撑框;551、主板;552、上端板;553、下端板;554、侧板;56、右侧支撑框;6、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2-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包括若干个防护板51,若干个防护板51分别设置在后浇带2裸露的两侧,防护板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端支撑板52,防护板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端支撑板53,上端支撑板52与相邻的下端支撑板53固定连接。实施例1参照图2,后浇带2为构造柱1的中间位置预留的缝隙,后浇带2的顶部设置有房屋顶板3,后浇带2的底部设置有房屋底板4,在后浇带2补浇前设置有防护结构5,防护结构5位于后浇带2裸露的两侧,房屋顶板3、房屋底板4、构造柱1和防护结构5将后浇带2覆盖包围。参照图2和图3,防护结构5包括若干个防护板51,防护板51竖直设置在后浇带2裸露的两侧,防护板51的两侧部分与构造柱1分别通过两个铆钉固定连接,防护板51的设置减少后浇带2在补浇前落入杂物,使后浇带2内部裸露的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防护板(51),所述若干个防护板(51)分别设置在后浇带(2)裸露的两侧,防护板(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端支撑板(52),所述防护板(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端支撑板(53),上端支撑板(52)与相邻的下端支撑板(5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防护板(51),所述若干个防护板(51)分别设置在后浇带(2)裸露的两侧,防护板(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端支撑板(52),所述防护板(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下端支撑板(53),上端支撑板(52)与相邻的下端支撑板(5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上端支撑板(52),所述两个上端支撑板(52)分别为第一上端支撑板(521)和第二上端支撑板(522),所述防护板(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下端支撑板(53),所述两个下端支撑板(53)分别为第一下端支撑板(531)和第二下端支撑板(532),所述两个上端支撑板(52)和所述两个下端支撑板(53)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上端支撑板(521)、所述第二上端支撑板(522)、所述第一下端支撑板(531)和所述第二下端支撑板(532)分别位于所述防护板(51)的四角的同侧并与所述防护板(51)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撑每个所述防护板(51)的若干组支撑框,每组支撑框由左侧支撑框(55)和右侧支撑框(56)组成,所述左侧支撑框(55)包括主板(551),所述主板(551)上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端板(552)和下端板(553),所述上端板(552)和所述下端板(553)结构相同,所述每组支撑框中的所述右侧支撑框(56)和所述左侧支撑框(55)相同,所述防护板(51)设置于所述每组支撑框之间,所述每组支撑框中的所述上端板(552)用于与对应的所述上端支撑板(52)固定连接,所述每组支撑框中的所述下端板(553)用于与对应的所述下端支撑板(5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造柱后浇带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板(552)、所述下端板(553)、上端支撑板(52)和下端支撑板(53)的中间位置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校王挺王姣君汪乐乐
申请(专利权)人:萧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