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8943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31 0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墙板两侧的支撑件、顶板和垫板;支撑件由连接在水平部两端的上垂直部和下垂直部构成,上垂直部上设有紧固螺栓,下垂直部上设有预留孔;顶板为长条板,设置在水平部上,厚度小于由上垂直部和水平部形成的卡槽的宽度;垫板为宽度小于卡槽宽度的薄板,设置在水平部上且位于顶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预制板与支座部位缝隙封堵密实,避免了漏浆,而且容易拆除;减少了支设的楼板支撑数量,简化了工作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采用叠合板施工技术时,先安装叠合板的预制板,然后在预制板上绑扎钢筋,安装专业预埋,最后浇筑后浇层混凝土。在预制板搭入墙板、梁等支座部位,为了避免预制板与支座的碰撞,预制板与制作之间通常留有10mm宽缝隙;在楼板降板部位,这些缝隙宽度50~100mm,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这些部位的缝隙都需要进行封堵,封堵支座缝隙部位时,常用的封堵方法是用水泥砂浆封堵料封堵,也有方法用板条塞入缝隙进行封堵:对于水泥砂浆封堵方法,由于预制板安装后,板端没有固定措施,人踩在板端时常常会翘起,封堵完的水泥砂浆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现象,影响封堵质量,而且冬季施工时,天气寒冷,水泥砂浆也无法施工;对于用板条塞入缝隙的封堵方法,会减小支座的结构面,影响结构安全,并且安装拆除过程繁琐,特别是拆除时,板条会挤在浇筑完的混凝土中,抠出板条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工,并且对过深的缝隙,还需要二次修补,施工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旨在浇筑叠合板后浇段前,能对缝隙部位进行有效封堵,从而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墙板两侧的支撑件、顶板和垫板;支撑件由连接在水平部两端的上垂直部和下垂直部构成,上垂直部上设有紧固螺栓,下垂直部上设有预留孔;顶板为长条板,设置在水平部上,厚度小于由上垂直部和水平部形成的卡槽的宽度;垫板为宽度小于卡槽宽度的薄板,设置在水平部上且位于顶板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通过支撑件、顶板和垫板对支座部位缝隙进行封堵,可将预制板与支座部位缝隙封堵密实,避免了漏浆,而且容易拆除;(2)楼板四周的顶板借助支撑件可承受竖向力,减少了支设的楼板支撑数量,简化了工作过程。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顶板包括封边板以及封边板和挡板的组合件,封边板和挡板下底面齐平,封边板比挡板高度低,二者高度差等于叠合板间高度差,组合件的厚度小于卡槽的宽度。进一步的,每个顶板通过至少两个支撑件支撑。垫板的厚度设置为1mm、3mm和5mm。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板带部位进行缝隙封堵时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支撑件1;上垂直部1-1;水平部1-2;下垂直部1-3;预留孔2;紧固螺栓3;预制板4;墙板5;封边板6;挡板7;垫板8;对拉螺栓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应当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参考图1和图2,一种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由支撑件1、封边板6、挡板7和垫板8等部件组成。支撑件1由连接在水平部1-2两端的上垂直部1-1和下垂直部1-3组合而成,如图1所示。下垂直部1-3上设置预留孔2,供穿过墙板5的对拉螺栓9穿入。上垂直部1-1上设有开孔,开孔外侧焊接螺母,螺母内穿过紧固螺栓3,用于对将预制板4支撑在标高位置的封边板6和挡板7进行紧固。封边板6和挡板7分别为长条板。对于预支板和墙板搭接的部位,封边板6单独置于卡槽内;对于建筑临边和降板的部位,封边板6和挡板7钉在一起形成组合件置于卡槽内,组合件的厚度小于卡槽的宽度,以保证组合件能够通过紧固螺栓3卡在墙板5上。挡板7与封边板6下表面齐平,挡板7的高度大于封边板6的高度,二者之间的高度差等于墙板两侧的两个预制板间的高度差。为了保持封边板6以及组合件的水平及稳定,每个封边板6至少需要两个支撑件1同时支撑。垫板8为薄板,宽度小于卡槽的宽度,厚度制成1mm、3mm、5mm三种不同规格,用于对封边板6或者挡板和封边板组合件的高度进行调节,放置在水平部1-2上表面上,将封边板6或者组合件的上端调节至预制板的底标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预制板安装前,在墙板5上弹出预制板的标高控制线,一般比预制板4下表面低约200mm。在墙板上设有套管的位置两侧安装支撑件1,支撑件1上表面与标高控制线平行,两侧支撑件1的下垂直部1-3上的预留孔2内穿过对拉螺栓9并紧固,使下垂直部1-3贴合在墙板5上;对于预制板搭接在墙板上的部位,在水平部1-2上放置封边板6,选择合适厚度的垫板8或垫板的组合放置在封边板6下方,根据标高控制线调节将封边板6上端调节至预制板4的底标高,通过上垂直部1-1上设置的紧固螺栓3将封边板6压紧在墙板5表面上;对于建筑临边和降板的部位,使用封边板6和挡板7的组合件,将挡板7贴合到墙板5上,选择合适厚度的垫板8或垫板的组合放置在封边板6下方,根据标高控制线将挡板7的上端调节至预制板4的底标高,然后通过紧固螺栓3将组合件压紧在墙板5表面上,如图2所示。吊装预制板完成后,进行预埋,浇筑混凝土。本技术可将预制板与支座部位缝隙封堵密实,避免了漏浆,而且支撑件拆卸方便;楼板四周的支撑件可承受竖向力,减少了楼板的支撑数量。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思想和范围的条件下做出各种修改和等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均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墙板两侧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和垫板;支撑件由连接在水平部两端的上垂直部和下垂直部构成,上垂直部上设有紧固螺栓,下垂直部上设有预留孔;顶板为长条板,设置在水平部上,厚度小于由上垂直部和水平部形成的卡槽的宽度;垫板为宽度小于卡槽宽度的薄板,设置在水平部上且位于顶板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包括设置在墙板两侧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板和垫板;支撑件由连接在水平部两端的上垂直部和下垂直部构成,上垂直部上设有紧固螺栓,下垂直部上设有预留孔;顶板为长条板,设置在水平部上,厚度小于由上垂直部和水平部形成的卡槽的宽度;垫板为宽度小于卡槽宽度的薄板,设置在水平部上且位于顶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支座部位缝隙封堵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哲龙李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昱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