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流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78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截流井。所述井体前端设置有进水口、井体后端设置有出水口,井体侧壁设有污水排放口,井体内设隔墙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隔墙上安装有溢流堰和可自行收集水面浮渣的格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截流井结构简单,能够自行收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并存储以便于进行集中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截流井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结构
,具体地指一种截流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城市排水工程中的合流制管道系统中,截流井早就存在。传统的截流井仅能实现简单的漂浮物拦截功能,时间一长,截流井内漂浮物容易形成堆积,造成截流井堵塞;堆积的漂浮物需要人为清理,并送去处理厂,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截流井。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截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前端设置有进水口、井体后端设置有出水口,井体侧壁设有污水排放口,井体内设隔墙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与进水口、出水口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污水排放口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隔墙上安装有溢流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上端靠近第一腔室一侧设置有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包括框架、设置于框架上的第一格栅、位于第一格栅横向两侧的侧板以及固定在侧板上的存储槽;所述侧板上穿设有沿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第一格栅面向第一腔室一侧,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可绕轴向旋转地铰接连接于两侧侧板,第一转轴轴体上设置有多根耙齿;所述耙齿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轴体外侧、另一端沿第一转轴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柔性杆状结构,多根耙齿沿第一转轴轴向间隔布置;所述存储槽为位于第一转轴与第一格栅之间的U型槽,存储槽的上端开口位于翻转至最高点的耙齿下方用于承接随耙齿翻转至水面的脱落浮渣;所述侧板与第一格栅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耙齿使至少一半耙齿和存储槽上端开口处于水面以上的浮力装置,侧板上还安装有驱动第一转轴绕第一转轴轴向反向旋转的驱动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穿设于侧板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过侧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穿过侧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由多块桨叶形成的水力驱动翻转结构;所述桨叶一端固定在第二转轴轴体、另一端沿第二转轴径向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多块桨叶沿第二转轴周向间隔布置。进一步的所述耙齿远离第一转轴的端部设置有沿旋转方向向前弯折的柔性第一短杆。进一步的所述存储槽面向第一转轴的一侧布置有多根沿第一转轴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二短杆;所述第二短杆一端固定在存储槽面向第一转轴的一侧,另一端向第一转轴延伸,第二短杆与第一短杆交叉布置;旋转至与第二短杆齐平的第一短杆伸入到相邻两根第二短杆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短杆远离存储槽的一端高于固定于存储槽的一端,且多根第二短杆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形成倾斜的坡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浮力装置包括设置于侧板下端用于驱动侧板随液面变化移动的第一浮箱;所述第一格栅两侧设置有沿竖向布置的第一滑轨;所述侧板两侧设置有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的第一滑块。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两侧设置有沿竖向布置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格栅两侧安装有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的第二滑块,第一格栅的下端设置有驱使第一格栅随液面变化而移动的第二浮箱。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格栅;所述第二格栅固定于框架的下部,与滑动连接于框架的第一格栅形成可随液面高度变化自行调整的格栅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堰为高度可调的液压折板式溢流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溜槽;所述溜槽为靠近进水口一侧高、靠近出水口一侧低的倾斜坡状结构,溜槽上设置有增加水流流速的挡板;所述挡板倾斜布置在第一腔室内形成进水口一侧大、出水口一侧小的喇叭状结构。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格栅靠近第一腔室的一侧设置第一转轴和耙齿,可以方便的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转运到存储槽内,便于后续的收集处理,耙齿结构简单,能够主动对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进行转运,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2、本技术通过设置桨叶结构,利用水力驱动桨叶,桨叶旋转驱使第一转轴反向旋转,整个装置无需动力装置,完全利用水流驱动,结构简单,自动收集水面浮渣;3、本技术在耙齿的端部设置第一短杆,第一短杆沿第一转轴旋转方向向前弯折,更利于收集和拦截水面的浮渣,便于高效的将水面浮渣转运至存储槽内;4、本技术在存储槽面向第一转轴的一侧设置有梳齿形的第二短杆,第一短杆与第二短杆对应布置,便于将第一短杆上的浮渣转移到第二短杆上,解决了浮渣缠绕第一短杆不易松脱的问题;5、本技术将第二短杆设置为向存储槽倾斜布置的倾斜结构,便于转移到第二短杆上的浮渣快速进行存储槽内收集存放,收集浮渣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6、本技术在侧板下端设置有浮箱式结构,可以根据液面的变化情况调节整个耙齿、桨叶结构的漂浮高度,确保翻转的耙齿和存储槽能够露出水面,适应各种液面的变化情况;7、本技术的第一格栅滑动连接框架,并通过第一格栅下端的第二浮箱进行高度调节,适应不同水面高度变化要求;8、本技术在框架的下部设置第二格栅,第二格栅为固定式格栅,配合浮动式的第一格栅使用,整个格栅结构的适应范围得到了大幅提升;9、本技术的溢流堰为高度可调的折板式溢流堰,能够通过液压结构进行驱动,调节溢流堰的高度,从而改变截留流量;10、本技术通过改变第一腔室的结构,加速水流在第一腔室内的流速,避免避免污水中沉积物沉淀在井内。本技术的截流井结构简单,能够自行收集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渣,并存储以便于进行集中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截流井俯视图;图2:本技术的图1的1-1视图;图3: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本技术的侧视图;图5:本技术的桨叶、耙齿布置结构示意图(侧视);图6:本技术的耙齿、存储槽布置结构示意图(俯视);其中:1—框架;2—第一格栅;3—侧板;4—存储槽;5—第一转轴;6—耙齿;7—第二转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桨叶;11—第一短杆;12—第二短杆;13—第一浮箱;14—第一滑轨;15—第一滑块;16—第二滑轨;17—第二滑块;18—第二浮箱;19—第二格栅;20—井体;21—进水口;22—出水口;23—污水排放口;24—隔墙;25—溢流堰;26—溜槽;2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6,本实施例的截流井,包括井体20,井体20前端设置有进水口21、井体20后端设置有出水口22,井体20侧壁设有污水排放口23,井体20内设隔墙24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与进水口21、出水口22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污水排放口23连通的第二腔室,隔墙24上安装有溢流堰25,本实施例的溢流堰25为液压折板式溢流堰,可以调节溢流堰的高度,以此来改变截留流量。本实施例的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溜槽使结构,如图1所示,溜槽26为靠近进水口21一侧高、靠近出水口22一侧低的倾斜坡状结构,溜槽26上设置有增加水流流速的挡板27,挡板27倾斜布置在第一腔室内形成进水口21一侧大、出水口22一侧小的喇叭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截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20)前端设置有进水口(21)、井体(20)后端设置有出水口(22),井体(20)侧壁设有污水排放口(23),井体(20)内设隔墙(24)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与进水口(21)、出水口(22)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污水排放口(23)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隔墙(24)上安装有溢流堰(25),/n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24)上端靠近第一腔室一侧设置有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包括框架(1)、设置于框架(1)上的第一格栅(2)、位于第一格栅(2)横向两侧的侧板(3)以及固定在侧板(3)上的存储槽(4);/n所述侧板(3)上穿设有沿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转轴(5);/n所述第一转轴(5)位于第一格栅(2)面向第一腔室一侧,且第一转轴(5)的两端可绕轴向旋转地铰接连接于两侧侧板(3),第一转轴(5)轴体上设置有多根耙齿(6);/n所述耙齿(6)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5)轴体外侧、另一端沿第一转轴(5)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柔性杆状结构,多根耙齿(6)沿第一转轴(5)轴向间隔布置;/n所述存储槽(4)为位于第一转轴(5)与第一格栅(2)之间的U型槽,存储槽(4)的上端开口位于翻转至最高点的耙齿(6)下方用于承接随耙齿(6)翻转至水面的脱落浮渣;/n所述侧板(3)与第一格栅(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耙齿(6)使至少一半耙齿(6)和存储槽(4)上端开口处于水面以上的浮力装置,侧板(3)上还安装有驱动第一转轴(5)绕第一转轴(5)轴向反向旋转的驱动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流井,包括井体;所述井体(20)前端设置有进水口(21)、井体(20)后端设置有出水口(22),井体(20)侧壁设有污水排放口(23),井体(20)内设隔墙(24)将内部空间分割为与进水口(21)、出水口(22)连通的第一腔室和与污水排放口(23)连通的第二腔室;所述隔墙(24)上安装有溢流堰(25),
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24)上端靠近第一腔室一侧设置有格栅结构;所述格栅结构包括框架(1)、设置于框架(1)上的第一格栅(2)、位于第一格栅(2)横向两侧的侧板(3)以及固定在侧板(3)上的存储槽(4);
所述侧板(3)上穿设有沿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转轴(5);
所述第一转轴(5)位于第一格栅(2)面向第一腔室一侧,且第一转轴(5)的两端可绕轴向旋转地铰接连接于两侧侧板(3),第一转轴(5)轴体上设置有多根耙齿(6);
所述耙齿(6)为一端固定在第一转轴(5)轴体外侧、另一端沿第一转轴(5)径向方向向外延伸的柔性杆状结构,多根耙齿(6)沿第一转轴(5)轴向间隔布置;
所述存储槽(4)为位于第一转轴(5)与第一格栅(2)之间的U型槽,存储槽(4)的上端开口位于翻转至最高点的耙齿(6)下方用于承接随耙齿(6)翻转至水面的脱落浮渣;
所述侧板(3)与第一格栅(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耙齿(6)使至少一半耙齿(6)和存储槽(4)上端开口处于水面以上的浮力装置,侧板(3)上还安装有驱动第一转轴(5)绕第一转轴(5)轴向反向旋转的驱动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穿设于侧板(3)上的第二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5)穿过侧板(3)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二转轴(7)穿过侧板(3)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啮合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7)的另一端设置有由多块桨叶(10)形成的水力驱动翻转结构;所述桨叶(10)一端固定在第二转轴(7)轴体、另一端沿第二转轴(7)径向方向延伸的板状结构,多块桨叶(10)沿第二转轴(7)周向间隔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流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耙齿(6)远离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志成黄林周梅凃振国朱乐骆毅严雷干成凡刘坤吴燕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祺润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