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240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器主体、高能氧发生器以及位于净水器主体内的反应内筒、支撑分隔板和集泥槽,反应内筒内形成反应区,高能氧发生器的喷嘴通入到反应区内,净水器主体、反应内筒和支撑分隔板之间形成分离区,集泥槽和净水器主体之间形成进水区,进水区和分离区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区上还设置有通入反应区的进水管,反应区的顶端处设置有斜管分离装置,斜管分离装置的底部处设置有纳米硅藻过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的利用了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特性以及斜管分离装置的配合设计,能够有效、全面的吸附水中残留的氧化不充分的杂质,提升了水处理效果,从而确保了最后排水中杂质的含量能够满足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环保领域,涉及水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乡都产生了大量的地表水污染,琥珀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地下水受到点状或面状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的矛盾;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而且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命群众的健康。为了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废水处理作为水污染防治和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技术手段之一,对保护水环境和缓解水质型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利号为201520913670.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超声波高能氧一体化净化器”,其通过高能氧的方式,对污水、废水进行处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水处理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其还是存在缺陷,具体为,由于氧化时间和氧化能力的局限,对于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程度难以达到全面,部分杂质没有被氧化或者没有氧化充分,这些杂质达不到沉淀要求,还是会夹杂在水中,从而导致最后排水中杂质的含量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杂质去除率高的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器主体、高能氧发生器以及位于净水器主体内的反应内筒、支撑分隔板和集泥槽,所述反应内筒固定安装于支撑分隔板上,所述集泥槽位于支撑分隔板底部,所述反应内筒的底部开口穿过支撑分隔板连通集泥槽,所述反应内筒内形成反应区,所述高能氧发生器的喷嘴通入到反应区内,所述净水器主体、反应内筒和支撑分隔板之间形成分离区,所述集泥槽和净水器主体之间形成进水区,所述进水区和分离区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区上还设置有通入反应区的进水管,所述反应区的顶端处设置有由若干斜管组成的斜管分离装置,所述斜管分离装置的底部处设置有纳米硅藻过滤层。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区内设置有用于稳定水流的恒流转板,恒流转板能够控制水流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出水速度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器主体的内壁上位于反应内筒的上方处设置有出水堰,所述出水堰和净水器主体内壁形成溢水槽,所述溢水槽上设置有溢水口,当发生溢流情况时,可通过溢水口顺利排出溢水,保证净水器主体内的水压处于正常范围。本技术中在原有高能氧净水器的基础上,增设斜管分离装置,并且利用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特点配合斜管分离装置,使得水中的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能够在斜管分离装置下方处自然形成一定厚度范围的纳米硅藻过滤层,通过纳米硅藻过滤层的强吸附能力,能够吸附水中残留的氧化不充分的杂质,纳米硅藻过滤层中吸附饱和的纳米硅藻颗粒会掉落至集泥槽,即使有极少部分纳米硅藻颗粒出现上升,也会因为斜管分离装置中各个斜管的作用,停止上升滑落至纳米硅藻过滤层。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巧妙的利用了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特性以及斜管分离装置的配合设计,能够有效、全面的吸附水中残留的氧化不充分的杂质,提升了水处理效果,从而确保了最后排水中杂质的含量能够满足工艺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器主体1、高能氧发生器3以及位于净水器主体1内的反应内筒2、支撑分隔板6和集泥槽7,反应内筒2固定安装于支撑分隔板6上,集泥槽7位于支撑分隔板6底部,反应内筒2的底部开口穿过支撑分隔板6连通集泥槽7,反应内筒2内形成反应区,高能氧发生器3的喷嘴31通入到反应区内靠近底部处,净水器主体1、反应内筒2和支撑分隔板6之间形成分离区,集泥槽7和净水器主体1之间形成进水区,进水区和分离区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1和排水口12,进水区上还设置有通入反应区的进水管14,集泥槽7的底部处设置有排泥口71,反应区的顶端处设置有由若干斜管组成的斜管分离装置5,每个斜管的倾斜度为45度,斜管分离装置5的底部处设置有纳米硅藻过滤层4,分离区内设置有恒流转板9,净水器主体1的内壁上位于反应内筒2的上方处设置有出水堰8,出水堰8和净水器主体1内壁形成溢水槽81,溢水槽81上设置有溢水口13。本实施例中将上述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具体的过程如下:首先将混合有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污水通过进水口11泵入净水器主体1的进水区,进水区内的污水通过进水管14进入到反应区,通过高能氧发生器3的喷嘴31向反应区内供应高能氧,污水中的大部分杂质经过高能氧的氧化作用后会下沉掉落至集泥槽7内,污水在反应区内上升的过程中,其中水中的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中的纳米硅藻颗粒碰撞到斜管分离装置5,在斜管分离装置5的分离作用下,纳米硅藻颗粒在斜管分离装置5的底部处形成一定厚度的纳米硅藻过滤层4,纳米硅藻过滤层4中的纳米硅藻颗粒能够吸附掉水中残留的杂质,当纳米硅藻颗粒吸附饱和之后,会因为重力的原因下沉掉落至集泥槽7内,而没有吸附的纳米硅藻颗粒则会补充进纳米硅藻过滤层4,这样只需控制纳米硅藻复合净水剂的持续添加量,则能够保证纳米硅藻过滤层4维持在300-500mm的最佳反应厚度范围,经过纳米硅藻过滤层4吸附后的水会经过斜管分离装置5上升,然后溢出至分离区内,在恒流转板9的作用下,分离区内的水会以稳定的流速从排水口12排出,集泥槽7内的杂质会通过排泥口71持续排出。当排水口12的排水流量出现问题,净水器主体1内的水上升至超过出水堰8后会流至溢水槽81,通过溢水口13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器主体、高能氧发生器以及位于净水器主体内的反应内筒、支撑分隔板和集泥槽,所述反应内筒固定安装于支撑分隔板上,所述集泥槽位于支撑分隔板底部,所述反应内筒的底部开口穿过支撑分隔板连通集泥槽,所述反应内筒内形成反应区,所述高能氧发生器的喷嘴通入到反应区内,所述净水器主体、反应内筒和支撑分隔板之间形成分离区,所述集泥槽和净水器主体之间形成进水区,所述进水区和分离区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区上还设置有通入反应区的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的顶端处设置有由若干斜管组成的斜管分离装置,所述斜管分离装置的底部处设置有纳米硅藻过滤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能氧净水处理系统,包括净水器主体、高能氧发生器以及位于净水器主体内的反应内筒、支撑分隔板和集泥槽,所述反应内筒固定安装于支撑分隔板上,所述集泥槽位于支撑分隔板底部,所述反应内筒的底部开口穿过支撑分隔板连通集泥槽,所述反应内筒内形成反应区,所述高能氧发生器的喷嘴通入到反应区内,所述净水器主体、反应内筒和支撑分隔板之间形成分离区,所述集泥槽和净水器主体之间形成进水区,所述进水区和分离区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区上还设置有通入反应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良邵燕平陈溪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和协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