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85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单元、加载单元及测控单元,试验单元包括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上的上剪切盒固定机构、设置在上剪切盒固定机构上的上剪切盒、设置在试验台上的双滑轨运动平台、设置在双滑轨运动平台上的托盘以及设置在托盘上并位于上剪切盒下方的结构面板,加载单元包括分别与托盘相适配的X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Y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以及与上剪切盒相适配的Z向加载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接触面双向高频振动与静力剪切联合加载、多响应量同步采集,避免了剪切过程中上剪切盒与结构面板产生摩擦,实现了高频振动过程中垂向压力的稳定施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工试验
,涉及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适用于研究振动环境下散体材料(砂、砾石等)与连续体材料(混凝土、钢材等)之间的接触面力学特性,尤其可用于研究单/双向高频振动联合静力剪切条件下的散体材料-连续体材料接触面力学特性。
技术介绍
轨道交通系统引发的振动包含大量高频成分。当前,时速300km的既有高速铁路系统中,高架桥桥墩顶振动优势频率达到250-350Hz[1],沿线地基中也存在大量高达60Hz的高频振动成分[2][3]。地铁运行诱发的隧道壁振动频率集中在50Hz以上,更高频成分甚至达到1000Hz[4][5]。如此高频的振动传递至土-结构接触面时,会导致接触面产生流化[6],从而导致承载力降低、结构沉降增大等危害,直接威胁轨道交通结构的服役安全。土-结构接触面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尤其在其基础结构中大量存在,如高铁桩基的桩-土体接触面、隧道结构的隧道壁-土体接触面。因此,研究高频振动下的土-结构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意义。...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试验单元、加载单元及测控单元,所述的试验单元包括试验台(1)、设置在试验台(1)上的上剪切盒固定机构(3)、设置在上剪切盒固定机构(3)上的上剪切盒(2)、设置在试验台(1)上的双滑轨运动平台(7)、设置在双滑轨运动平台(7)上的托盘(6)以及设置在托盘(6)上并位于上剪切盒(2)下方的结构面板(5),所述的加载单元包括分别与托盘(6)相适配的X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Y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以及与上剪切盒(2)相适配的Z向加载机构,所述的测控单元分别与试验单元、加载单元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试验单元、加载单元及测控单元,所述的试验单元包括试验台(1)、设置在试验台(1)上的上剪切盒固定机构(3)、设置在上剪切盒固定机构(3)上的上剪切盒(2)、设置在试验台(1)上的双滑轨运动平台(7)、设置在双滑轨运动平台(7)上的托盘(6)以及设置在托盘(6)上并位于上剪切盒(2)下方的结构面板(5),所述的加载单元包括分别与托盘(6)相适配的X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Y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以及与上剪切盒(2)相适配的Z向加载机构,所述的测控单元分别与试验单元、加载单元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剪切盒固定机构(3)包括多个竖直设置并固定在试验台(1)上的支撑柱,每个支撑柱上均套设有一对螺栓,所述的上剪切盒(2)上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的支撑柱穿过对应的通孔,每个支撑柱上的一对螺栓分别卡设在上剪切盒(2)的顶端、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剪切盒(2)在Y向上的宽度大于结构面板(5)及托盘(6)在Y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包括第一音圈电机模组(8)、第一步进电机(9)、第一单滑轨运动平台(10)、第一线性滑轨(15)及第一连接件(35),所述的第一步进电机(9)及第一单滑轨运动平台(10)分别固定设置在试验台(1)上,所述的第一音圈电机模组(8)设置在第一单滑轨运动平台(10)上,所述的第一线性滑轨(15)设置在托盘(6)侧面,所述的第一音圈电机模组(8)的一端与第一步进电机(9)相连,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5)与第一线性滑轨(15)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实现双向高频振动的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Y向音圈电机加载机构包括第二音圈电机模组(11)、第二步进电机(12)、第二单滑轨运动平台(13)、第二线性滑轨(16)及第二连接件(36),所述的第二步进电机(12)及第二单滑轨运动平台(13)分别固定设置在试验台(1)上,所述的第二音圈电机模组(11)设置在第二单滑轨运动平台(13)上,所述的第二线性滑轨(16)设置在托盘(6)侧面,所述的第二音圈电机模组(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海波陕耀何超狄宏规付龙龙张小会叶伟涛郭培军周顺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