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78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具体涉及摩托车扶手领域,包括L型靠板,所述L型靠板一侧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橡胶板,所述L型靠板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基座,所述橡胶板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基座,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基座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置物腔,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基座内部均开设有第二置物腔,多个所述第一置物腔和多个第二置物腔内部均固定设有多个弹簧,所述第一支撑基座和第二支撑基座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橡胶板另一侧固定设有海绵靠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护机构可以对乘坐人员的背部起到保护的作用,摩托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段时,搭乘人员前后摇晃,也不会轻易磕碰受伤,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摩托车扶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摩托车后扶手的作用是供摩托车搭乘人员抓握之用,使搭乘人员能够在行驶的摩托车上坐稳。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大多数摩托车后扶手组件没有设置防护的结构,摩托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段时,搭乘人员会前后摇晃,碰撞到后扶手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通过防护机构可以对乘坐人员的背部起到保护的作用,摩托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段时,搭乘人员前后摇晃,也不会轻易磕碰受伤,更加安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大多数摩托车后扶手组件没有设置防护的结构,导致摩托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路段时,搭乘人员会前后摇晃,碰撞到后扶手容易受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包括L型靠板,所述L型靠板一侧设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橡胶板,所述橡胶板设在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包括L型靠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靠板(1)一侧设有防护机构;/n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橡胶板(8),所述橡胶板(8)设在L型靠板(1)一侧,所述L型靠板(1)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基座(10),所述橡胶板(8)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基座(12),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基座(10)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置物腔(1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基座(12)内部均开设有第二置物腔(13),多个所述第一置物腔(11)和多个第二置物腔(13)内部均固定设有多个弹簧(14),所述第二支撑基座(12)设在第一支撑基座(10)一侧,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基座(10)和多个第二支撑基座(12)一一对应,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包括L型靠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靠板(1)一侧设有防护机构;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橡胶板(8),所述橡胶板(8)设在L型靠板(1)一侧,所述L型靠板(1)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基座(10),所述橡胶板(8)一侧固定设有多个第二支撑基座(12),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基座(10)内部均开设有第一置物腔(11),多个所述第二支撑基座(12)内部均开设有第二置物腔(13),多个所述第一置物腔(11)和多个第二置物腔(13)内部均固定设有多个弹簧(14),所述第二支撑基座(12)设在第一支撑基座(10)一侧,多个所述第一支撑基座(10)和多个第二支撑基座(12)一一对应,所述第一支撑基座(10)和第二支撑基座(12)之间设有连接板(15),所述连接板(15)两侧分别延伸入第一置物腔(11)和第二置物腔(13)内部并与多个弹簧(14)固定连接,所述橡胶板(8)另一侧固定设有海绵靠垫(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后扶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靠板(1)前后两端均设有L型手扶把手(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商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