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称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称重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称重系统中,常具有多个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称重系统之间常设置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称重传感器和称重系统连接,用于将称重系统上由被称重件所产生的力传递至称重传感器的加载面上。在进行称重计量作业时称重系统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冲击,称重系统由于应力释放产生的不规则而变形,以及由于线膨胀系数的差异在不同温度下的伸缩,这时需要连接件具有灵活的转动、摆动的自由度,致使称重传感器所得到的称量值真实有效。图1为现有技术中称重传感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称重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现有称重系统中设置有一连接件91以及与该连接件连接的梁式称重传感器92,在梁式称重传感器92中设置有安装孔93,连接件91的一端设置于安装孔93内,以与称重传感器92的加载面接触,从而通过连接件91向称重传感器加载称重力,另一端与连接瓦94的安装孔93连接。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称重系统中,梁式称重传感器92通常连接于称重系统的上部,导致称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称重系统,包括底座以及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上表面为所述称重系统的称重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n称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n连接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上部框架;/n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突伸的加载部,所述连接件穿设地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穿设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侧的一端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载部,与所述加载部的下端面配合相接;/n当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朝向所述底座运动,以使所述连接件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之间被拉伸,所述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称重系统,包括底座以及上部框架,所述上部框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上表面为所述称重系统的称重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
称重传感器,连接于所述底座上;以及
连接件,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上部框架;
其中,所述上部框架具有朝向所述底座突伸的加载部,所述连接件穿设地连接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穿设后,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上侧的一端与所述称重传感器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载部,与所述加载部的下端面配合相接;
当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朝向所述底座运动,以使所述连接件于所述称重传感器与所述加载部之间被拉伸,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加载面为与所述连接件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中具有避让开口,所述加载部对应所述避让开口设置,以使所述称重面受压时,所述加载部能够伸入并朝向所述避让开口内部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传感器具有槽部,所述槽部具有侧壁以及底壁,所述底壁中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以及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杆的外径,并允许所述连接杆穿过,在装配状态下,所述连接杆穿设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槽部中;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的外周轮廓与所述侧壁的内周轮廓共形,当所述第一连接头在所述槽部中活动时,所述第一连接头与所述侧壁始终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所述槽部的所述侧壁为所述加载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载部中具有容纳槽,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二连接头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容纳槽中,并与所述容纳槽圆弧线或面接触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华强,王沈辉,郭文卫,张凇,吴刚,于清松,郑绍文,
申请(专利权)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