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675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设置有车架(1),车架(1)的一端设有车头支架(2),车架(1)的另一端设有车尾支架(3),车头支架(2)和车尾支架(3)之间设有座椅支架(4),所述的座椅支架(4)的下侧部设有下板(5),下板(5)的两侧设有卡环(6),卡环(6)卡设住座椅支架(4),下板(5)上设有多个下侧架(7),下侧架(7)上连接有底侧座(8),底侧座(8)上设有直杆(9),所述的下板(5)上设有上板(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吸收释放车身颠簸产生的震动,保护驾驶者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赛车部件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全地形车的前身源自于三轮且使用低压气胎的机车,开始时它只是为越野赛设计的车,后来逐渐成为比赛赛车、实用运输车、家庭休闲用车等等。随着在美国等市场的流行,机车由三轮改变至四轮。随着四轮车辆成为全地形车的主要形式,四轮驱动式ATV车也发展起来。例如公开号为CN20642712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赛车车架,包括主骨架、加强骨架和保护骨架。主骨架包括底座框架、前悬架、支撑架Ⅰ、顶架、支撑架Ⅱ及动力系统支撑架;加强骨架包括前悬架斜拉支架、动力系统斜拉支架、加强架Ⅰ、加强架Ⅱ、底座加强架、保护架斜拉架、加强架Ⅲ、加强架Ⅳ及加强架Ⅴ;保护骨架包括后连接架、后保护架、前连接架、前保护架。但是该技术存在一些不足,该技术缺的座椅缺少缓冲装置,遇到路况价差的路面时会产生颠簸,驾驶者的身体会产生较大的晃动,影响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本技术能够有效吸收释放车身颠簸产生的震动,保护驾驶者的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设置有车架,车架的一端设有车头支架,车架的另一端设有车尾支架,车头支架和车尾支架之间设有座椅支架,所述的座椅支架的下侧部设有下板,下板的两侧设有卡环,卡环卡设住座椅支架,下板上设有多个下侧架,下侧架上连接有底侧座,底侧座上设有直杆,所述的下板上设有上板,上板下设有上侧架,上侧架的下端连接有顶部座,顶部座的下端部设有环体,直杆设置在环体内,所述的顶部座和底侧座之间设有弹簧,直杆设置在弹簧的中心部。上述的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中,所述的下侧架和上侧架的形状为V字型。前述的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中,所述的上侧架与顶部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下侧架与底侧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前述的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中,所述的弹簧的材质为普通碳素钢。前述的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中,所述的环体内设有缓冲腔,直杆的端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设置在缓冲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在所述的座椅支架的下侧部设有下板,下板的两侧设有卡环,卡环卡设住座椅支架,下板上设有多个下侧架,下侧架上连接有底侧座,底侧座上设有直杆,所述的下板上设有上板,上板下设有上侧架,上侧架的下端连接有顶部座,顶部座的下端部设有环体,直杆设置在环体内,所述的顶部座和底侧座之间设有弹簧,直杆设置在弹簧的中心部;本技术设置于驾驶者的座椅底部,当产生震动时,直杆会在环体内进行位移,让力得到缓冲,弹簧吸收释放掉产生的震动,让驾驶者有舒适的体验,并且保护驾驶者的安全。2、所述的上侧架与顶部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下侧架与底侧座之间采用螺栓连接,该种连接的效果较为牢固有效。3、所述的下侧架和上侧架的形状为V字型,使得力集中,让缓冲吸震的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板和下板的示意图;图3为直杆与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缓冲腔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车架,2-车头支架,3-车尾支架,4-座椅支架,5-下板,6-卡环,7-下侧架,8-底侧座,9-直杆,10-上板,11-上侧架,12-顶部座,13-环体,14-弹簧,15-螺栓,131-缓冲腔,90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如图1和2所示,设置有车架1,车架1的一端设有车头支架2,车架1的另一端设有车尾支架3,车头支架2和车尾支架3之间设有座椅支架4,所述的座椅支架4的下侧部设有下板5,下板5的两侧设有卡环6,卡环6卡设住座椅支架4,卡设完成后,再进行焊接,使得固定更加的牢固;下板5上设有多个下侧架7,下侧架7上连接有底侧座8,底侧座8上设有直杆9,所述的下板5上设有上板10,上板10下设有上侧架11,上侧架11的下端连接有顶部座12,顶部座12的下端部设有环体13,直杆9设置在环体13内,如图3所示,所述的顶部座12和底侧座8之间设有弹簧14,所述的弹簧14的材质为普通碳素钢,直杆9设置在弹簧14的中心部。所述的下侧架7和上侧架11的形状为V字型,使得力集中,让缓冲吸震的效果更好。所述的上侧架11与顶部座12之间采用螺栓15连接,下侧架7与底侧座8之间采用螺栓15连接,该种连接的效果较为牢固有效,并且螺栓较为容易得到;所述的环体13内设有缓冲腔131,如图4所示,直杆9的端部设有限位块901,限位块901设置在缓冲腔131内,限位块对直杆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防止脱离出缓冲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设置于驾驶者的座椅底部,当产生震动时,直杆会在环体的缓冲腔内进行位移,让力得到缓冲,弹簧吸收释放掉产生的震动,让驾驶者有舒适的体验,并且保护驾驶者的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设置有车架(1),车架(1)的一端设有车头支架(2),车架(1)的另一端设有车尾支架(3),车头支架(2)和车尾支架(3)之间设有座椅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支架(4)的下侧部设有下板(5),下板(5)的两侧设有卡环(6),卡环(6)卡设住座椅支架(4),下板(5)上设有多个下侧架(7),下侧架(7)上连接有底侧座(8),底侧座(8)上设有直杆(9),所述的下板(5)上设有上板(10),上板(10)下设有上侧架(11),上侧架(11)的下端连接有顶部座(12),顶部座(12)的下端部设有环体(13),直杆(9)设置在环体(13)内,所述的顶部座(12)和底侧座(8)之间设有弹簧(14),直杆(9)设置在弹簧(14)的中心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赛车车架的缓冲吸震装置,设置有车架(1),车架(1)的一端设有车头支架(2),车架(1)的另一端设有车尾支架(3),车头支架(2)和车尾支架(3)之间设有座椅支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椅支架(4)的下侧部设有下板(5),下板(5)的两侧设有卡环(6),卡环(6)卡设住座椅支架(4),下板(5)上设有多个下侧架(7),下侧架(7)上连接有底侧座(8),底侧座(8)上设有直杆(9),所述的下板(5)上设有上板(10),上板(10)下设有上侧架(11),上侧架(11)的下端连接有顶部座(12),顶部座(12)的下端部设有环体(13),直杆(9)设置在环体(13)内,所述的顶部座(12)和底侧座(8)之间设有弹簧(14),直杆(9)设置在弹簧(14)的中心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天伟杨礼康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