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64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包括两个底座,底座上开设滑槽,底座上安装第一竖杆,第一竖杆上部和下部均套装第一套筒,底座顶面对应第一竖杆右侧开设盲孔,盲孔内设置多级电动伸缩杆,底座上方对应第一竖杆左侧均布数根第二竖杆,第二竖杆上对应第一套筒处均固定套装第二套筒,第二竖杆底端固定安装滚轮,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的侧面和顶面均固定安装第一遮阳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本装置单人即可快速便捷的实现目的,而且装置的遮阳效果好,还能通过折叠将装置放置在车顶行李架上便于随车携带,当使用者在户外活动时,本装置还具有帐篷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进入遮阳装置内休息来缓解疲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
本技术属于遮阳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在外出旅行和上下班通勤时,通常都停放在户外停车场,尤其在夏天汽车容易被太阳暴晒,长时间的暴晒会导致汽车车内气温升高,影响人们的开车舒适性,而且容易让汽车配件中的有害物质挥发,影响使用者的健康,同时也加速了汽车配件的老化,现有的汽车遮阳装置存在遮挡区域小、遮挡不彻底的问题,而一些大型的遮阳装置存在操作繁琐且不利于收纳携带的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底座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底座顶面均开设滑槽,底座顶面右端均固定安装第一竖杆,第一竖杆上部和下部均套装第一套筒,上方的第一套筒与第一竖杆固定连接,下方的第一套筒与第一竖杆滑动连接,底座顶面对应第一竖杆右侧开设盲孔,盲孔内设置多级电动伸缩杆,多级电动伸缩杆的固定杆底端与盲孔底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顶端与下方的第一套筒底面固定连接,底座上方对应第一竖杆左侧均布数根第二竖杆,第二竖杆上对应第一套筒处均固定套装第二套筒,上方的第二套筒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或第一套筒侧面通过斜杆铰接,上方的第一套筒左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右侧面通过斜杆铰接,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杆交叉处铰接,第二竖杆底端固定安装滚轮,滚轮只可在滑槽内左右滚动,第一竖杆与第二竖杆的侧面和顶面均固定安装第一遮阳布,第一遮阳布可折叠也可展开。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所述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顶端的第一遮阳布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第二遮阳布,第二遮阳布与底座之间安装魔术贴组件,第二遮阳布靠近第一竖杆的侧面下端前后部均固定安装魔术贴毛面体,底座左右侧面均固定安装魔术贴勾面体。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所述的第二竖杆从右到左高度依次降低,第二竖杆顶端的第一遮阳布左侧向下倾斜。如上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所述的底座底面中部均固定安装合页,底座底面左右两侧关于合页对称镶嵌设置铁块和磁铁。本技术的优点是:本装置工作时,使用者将两个底座水平分开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汽车停放在两个底座之间,或将汽车停放好后将两个底座插入汽车两侧,然后同时启动两个多级电动伸缩杆,多级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上端均推动下方的第一套筒向上移动,由于上方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固定不动,因此相互铰接的斜杆能够绕铰接点转动,同时向左推动第二竖杆,滚轮在滑槽内向左移动带动第二竖杆向左移动,当多级电动伸缩杆将下方的第一套筒推动至最高点时,最左侧的第二竖杆移动至滑槽左端,此时第二竖杆侧面和顶面的第一遮阳布能够对汽车实现遮阳处理,当使用者需要拆下遮阳装置时,控制多级电动伸缩杆缩短,多级电动伸缩杆带动前后两个下方的第一套筒同时向下移动,相互铰接的斜杆绕铰接点转动,同时向右拉动第二竖杆,滚轮在滑槽内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竖杆向右移动,当多级电动伸缩杆缩至最短时,第二竖杆处于完全收拢状态,使用者可将前后两个底座并拢,然后通过绑带将第二竖杆与第一竖杆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携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通过控制多级电动伸缩杆的伸长和缩短就能实现对装置的展开与合拢,区别于传统的汽车遮阳装置需要多人将遮阳装置展开,本装置单人即可快速便捷的实现目的,而且装置的遮阳效果好,还能通过折叠将装置放置在车顶行李架上便于随车携带,当使用者在户外活动时,本装置还具有帐篷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进入遮阳装置内休息来缓解疲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1,底座1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底座1顶面均开设滑槽2,底座1顶面右端均固定安装第一竖杆3,第一竖杆3上部和下部均套装第一套筒4,上方的第一套筒4与第一竖杆3固定连接,下方的第一套筒4与第一竖杆3滑动连接,底座1顶面对应第一竖杆3右侧开设盲孔5,盲孔5内设置多级电动伸缩杆6,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固定杆底端与盲孔5底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活动杆顶端与下方的第一套筒4底面固定连接,底座1上方对应第一竖杆3左侧均布数根第二竖杆7,第二竖杆7上对应第一套筒4处均固定套装第二套筒8,上方的第二套筒8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8或第一套筒4侧面通过斜杆9铰接,上方的第一套筒4左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8右侧面通过斜杆9铰接,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杆9交叉处铰接,第二竖杆7底端固定安装滚轮10,滚轮10只可在滑槽2内左右滚动,第一竖杆3与第二竖杆7的侧面和顶面均固定安装第一遮阳布11,第一遮阳布11可折叠也可展开。本装置工作时,使用者将两个底座1水平分开放置在地面上,然后将汽车停放在两个底座1之间,或将汽车停放好后将两个底座1插入汽车两侧,然后同时启动两个多级电动伸缩杆6,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活动杆上端均推动下方的第一套筒4向上移动,由于上方的第一套筒4和第二套筒8固定不动,因此相互铰接的斜杆9能够绕铰接点转动,同时向左推动第二竖杆7,滚轮10在滑槽2内向左移动带动第二竖杆7向左移动,当多级电动伸缩杆6将下方的第一套筒4推动至最高点时,最左侧的第二竖杆7移动至滑槽2左端,此时第二竖杆7侧面和顶面的第一遮阳布11能够对汽车实现遮阳处理,当使用者需要拆下遮阳装置时,控制多级电动伸缩杆6缩短,多级电动伸缩杆6带动前后两个下方的第一套筒4同时向下移动,相互铰接的斜杆9绕铰接点转动,同时向右拉动第二竖杆7,滚轮10在滑槽2内向右移动带动第二竖杆7向右移动,当多级电动伸缩杆6缩至最短时,第二竖杆7处于完全收拢状态,使用者可将前后两个底座1并拢,然后通过绑带将第二竖杆7与第一竖杆3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携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操作,通过控制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伸长和缩短就能实现对装置的展开与合拢,区别于传统的汽车遮阳装置需要多人将遮阳装置展开,本装置单人即可快速便捷的实现目的,而且装置的遮阳效果好,还能通过折叠将装置放置在车顶行李架上便于随车携带,当使用者在户外活动时,本装置还具有帐篷的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进入遮阳装置内休息来缓解疲劳。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1),底座(1)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底座(1)顶面均开设滑槽(2),底座(1)顶面右端均固定安装第一竖杆(3),第一竖杆(3)上部和下部均套装第一套筒(4),上方的第一套筒(4)与第一竖杆(3)固定连接,下方的第一套筒(4)与第一竖杆(3)滑动连接,底座(1)顶面对应第一竖杆(3)右侧开设盲孔(5),盲孔(5)内设置多级电动伸缩杆(6),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固定杆底端与盲孔(5)底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活动杆顶端与下方的第一套筒(4)底面固定连接,底座(1)上方对应第一竖杆(3)左侧均布数根第二竖杆(7),第二竖杆(7)上对应第一套筒(4)处均固定套装第二套筒(8),上方的第二套筒(8)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8)或第一套筒(4)侧面通过斜杆(9)铰接,上方的第一套筒(4)左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8)右侧面通过斜杆(9)铰接,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杆(9)交叉处铰接,第二竖杆(7)底端固定安装滚轮(10),滚轮(10)只可在滑槽(2)内左右滚动,第一竖杆(3)与第二竖杆(7)的侧面和顶面均固定安装第一遮阳布(11),第一遮阳布(11)可折叠也可展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智能型遮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个底座(1),底座(1)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底座(1)顶面均开设滑槽(2),底座(1)顶面右端均固定安装第一竖杆(3),第一竖杆(3)上部和下部均套装第一套筒(4),上方的第一套筒(4)与第一竖杆(3)固定连接,下方的第一套筒(4)与第一竖杆(3)滑动连接,底座(1)顶面对应第一竖杆(3)右侧开设盲孔(5),盲孔(5)内设置多级电动伸缩杆(6),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固定杆底端与盲孔(5)底面固定连接,多级电动伸缩杆(6)的活动杆顶端与下方的第一套筒(4)底面固定连接,底座(1)上方对应第一竖杆(3)左侧均布数根第二竖杆(7),第二竖杆(7)上对应第一套筒(4)处均固定套装第二套筒(8),上方的第二套筒(8)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8)或第一套筒(4)侧面通过斜杆(9)铰接,上方的第一套筒(4)左侧面与相邻的下方的第二套筒(8)右侧面通过斜杆(9)铰接,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杆(9)交叉处铰接,第二竖杆(7)底端固定安装滚轮(10),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