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62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包括万向轮主体,万向轮主体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转轴中部贯穿设置有滚轮,万向轮主体上端设置有安装座,转轴两端设置有固定套,万向轮主体内部设置有导电板,转轴上靠近万向轮主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表面设置有推块,万向轮主体底端内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杆,导电杆上端贯穿设置有弹簧,导电杆顶端设置有顶板;该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通过设置设置导电板与导电杆,可以达到利用万向轮消除小车静电,且减少万向轮的制作成本;通过设置推块与弹簧,可以达到减少导电杆摩擦地面的噪声,延长了导电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
本技术涉及万向轮
,具体为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
技术介绍
一台移载机器人的结构主要有车头组件、车尾组件、车架组件、车体中层组件,顶升组件以及万向轮等部件组成,小车本身不带电,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热能、化学能等的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而静电的存在是有危害的,如若静电严重时会灼伤人的皮肤,各种电器电磁波和有害射线超量时会干扰人的内分泌系统,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降低生产成品率,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火灾,因此为了清除小车上的静电,需要探索出一种导静电的万向轮,通过万向轮与地面接触来消除静电。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问题:1、现有的万向轮机构大多通过滚轮与地面接触,但是滚轮的材质通常采用塑料制成,不能进行导电,且金属的滚轮不但成本高,而且重量太重,不利于小车移动运输,因此难以构成消除静电的结构;2、现有的万向轮机构有的通过在万向轮一侧固定拖地橡胶条,橡胶条内部设有导电体,再将导电体与地面接触实现导电,但是拖地橡胶条容易出现缠绕万向轮的情况,且难以避免工作人员无意踩住影响小车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包括万向轮主体,所述万向轮主体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中部贯穿设置有滚轮,所述万向轮主体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转轴两端设置有固定套,所述万向轮主体内部设置有导电板,所述转轴上靠近万向轮主体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表面设置有推块,所述万向轮主体底端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杆,所述导电杆上端贯穿设置有弹簧,所述导电杆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设置有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电板固定于万向轮主体内部,所述导电板材质为金属导电材质,所述导电板贯穿万向轮主体,所述导电板底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数量为两组,呈对称排布,所述固定环设于靠近万向轮主体内侧的转轴上,所述固定环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表面与推块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块数量为两组,相对固定环呈对称排布,所述推块分为柱形段与球形段,所述柱形段与球形段一体式构造,所述球形段向靠近万向轮主体内壁侧倾斜,所述推块在万向轮主体内壁滑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万向轮主体底端向内侧凸起,所述万向轮主体与凸起之间形成夹角,所述万向轮主体内部靠近夹角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导电杆通过凹槽贯穿万向轮主体,所述导电杆为金属导电材质,所述导电杆数量为两组,所述导电杆受推块挤压伸长时底端与地面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贯穿导电杆上端,所述弹簧上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下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为金属导电材质,所述导电杆通过通孔贯穿固定板,所述导电板、固定板与导电杆之间电流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通过设置导电板与导电杆,通过导电板贯穿万向轮主体,导电板将小车内的静电导入万向轮主体内部,导电板通过固定板与导电杆相衔接,实现导电板与导电杆之间静电相通,导电板内导入的静电经导电杆与地面接触消除,实现利用万向轮消除小车静电,且有效减少万向轮的制作成本;2、该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通过设置推块与弹簧,利用转轴转动带动固定环转动,固定环再带动推块转动,推块对万向轮主体夹角处的导电杆进行挤压推动,导电杆受压向下伸长,弹簧收缩,导电杆与地面接触消除静电,转轴带动推块继续转动,推块移去对导电杆的压力,导电杆受弹簧推力影响复位回弹,等到另一推块挤压时再次触地,减少导电杆摩擦地面的噪声,且延长了导电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导电杆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固定环连接示意图。图中:1、万向轮主体;2、转轴;3、滚轮;4、安装座;5、固定套;6、导电板;7、固定环;8、推块;9、凹槽;10、导电杆;11、弹簧;12、顶板;13、固定板;14、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包括万向轮主体1,万向轮主体1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2,转轴2中部贯穿设置有滚轮3,万向轮主体1上端设置有安装座4,转轴2两端设置有固定套5,万向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导电板6,转轴2上靠近万向轮主体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7,固定环7表面设置有推块8,万向轮主体1底端内部设置有凹槽9,凹槽9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杆10,导电杆10上端贯穿设置有弹簧11,导电杆10顶端设置有顶板12,凹槽9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3,固定板13内部设置有通孔14。本实施例中,导电板6固定于万向轮主体1内部,用于万向轮主体1内部静电导向,导电板6材质为金属导电材质,便于静电流通传递,导电板6贯穿万向轮主体1,导电板6底端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板13将导电板6与导电杆10衔接;固定环7数量为两组,呈对称排布,固定环7设于靠近万向轮主体1内侧的转轴2上,用于联接转轴2与推块8,固定环7与转轴2固定连接,利用转轴2转动带动固定环7转动,固定环7表面与推块8固定连接,利用固定环7转动带动推块8转动;推块8数量为两组,相对固定环7呈对称排布,用于推动导电杆10伸长,用于推动导电杆10伸长,推块8分为柱形段与球形段,柱形段与球形段一体式构造,球形段向靠近万向轮主体1内壁侧倾斜,便于对导电杆10进行挤压,推块8在万向轮主体1内壁滑动;万向轮主体1底端向内侧凸起,万向轮主体1与凸起之间形成夹角,便于导电杆10插入,万向轮主体1内部靠近夹角处设置有凹槽9,导电杆10通过凹槽9贯穿万向轮主体1,便于固定导电杆10,导电杆10为金属导电材质,导电杆10数量为两组,导电杆10受推块8挤压伸长时底端与地面相接触,与地面接触从而将静电消除;弹簧11贯穿导电杆10上端,弹簧11上端与顶板12固定连接,用于固定弹簧11上端,弹簧11下端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便于弹簧11推动导电杆10复位回弹;固定板13为金属导电材质,导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主体(1),所述万向轮主体(1)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中部贯穿设置有滚轮(3),所述万向轮主体(1)上端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转轴(2)两端设置有固定套(5),所述万向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导电板(6),所述转轴(2)上靠近万向轮主体(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表面设置有推块(8),所述万向轮主体(1)底端内部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杆(10),所述导电杆(10)上端贯穿设置有弹簧(11),所述导电杆(10)顶端设置有顶板(12),所述凹槽(9)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内部设置有通孔(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主体(1),所述万向轮主体(1)内部贯穿设置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中部贯穿设置有滚轮(3),所述万向轮主体(1)上端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转轴(2)两端设置有固定套(5),所述万向轮主体(1)内部设置有导电板(6),所述转轴(2)上靠近万向轮主体(1)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表面设置有推块(8),所述万向轮主体(1)底端内部设置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部贯穿设置有导电杆(10),所述导电杆(10)上端贯穿设置有弹簧(11),所述导电杆(10)顶端设置有顶板(12),所述凹槽(9)底部设置有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内部设置有通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6)固定于万向轮主体(1)内部,所述导电板(6)材质为金属导电材质,所述导电板(6)贯穿万向轮主体(1),所述导电板(6)底端与固定板(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释放导出静电的万向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7)数量为两组,呈对称排布,所述固定环(7)设于靠近万向轮主体(1)内侧的转轴(2)上,所述固定环(7)与转轴(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7)表面与推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