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154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包括瓶体,瓶体外壁向瓶体内凹陷形成凹印,瓶体内壁对应于凹印的部分向瓶体内凸出形成凸印。瓶体外壁内凹,同时瓶体内壁内凸,使得瓶体在凹印和凸印之间的部分厚度与瓶体其他部分的厚度尽可能相近,以使得瓶体能够通过出厂前的力学测试。若要对瓶体进行翻新,就要在瓶体外按压凹印,由于按压过程中在瓶体内壁凸印的位置缺乏相应的支撑,就会导致瓶体外壁在凹印附近的部分一起发生凹陷,后续能够轻易被用户看出该瓶体为翻新瓶,用户拒绝接收使用,从而提升用户的用气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属于液化气钢瓶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液化石油气钢瓶印有生产厂家代号和出厂年份的字样,这些字样为压印制成,字体凸出于钢瓶外表面,该压印方式通常表述为凸印方式。根据国标GB5842-2006规定液化石油气钢瓶的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钢瓶将做报废处理。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回收报废钢瓶,将钢瓶上凸印的展示钢瓶出厂年份的字样磨平,然后用铁粉等物质重新伪造新的年份字样,经过喷漆处理后变成翻新瓶,外观与新的钢瓶一样,普通液化石油气用户完全无法分辨。在制造钢瓶时,字样部分壁厚与钢瓶其他部位壁厚一致,均大于设计壁厚,且通过了钢瓶出厂前的各种试验和检测。但翻新瓶被打磨部位壁厚减薄,厚度不足,在气瓶内高压的作用下,存在极大的爆炸风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翻新后更容易被察觉的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化气钢瓶,包括瓶体,瓶体外壁向瓶体内凹陷形成凹印,瓶体内壁对应于凹印的部分向瓶体内凸出形成凸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瓶体外壁内凹,同时瓶体内壁内凸,使得瓶体在凹印和凸印之间的部分厚度与瓶体其他部分的厚度尽可能相近,以使得瓶体能够通过出厂前的力学测试。若要对瓶体进行翻新,就要在瓶体外按压凹印,由于按压过程中在瓶体内壁凸印的位置缺乏相应的支撑,就会导致瓶体外壁在凹印附近的部分一起发生凹陷,后续能够轻易被用户看出该瓶体为翻新瓶,用户拒绝接收使用,从而提升用户的用气安全。本专利技术所述瓶体的壁厚不小于2.5mm。本专利技术所述瓶体包括筒体以及焊接在筒体顶部的上封头,凹印位于上封头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瓶体还包括焊接在筒体底部的下封头、安装在下封头底部的底座、安装在上封头顶部的护圈、设置在护圈中间的阀座以及安装在阀座上的瓶阀。本专利技术所述瓶体包括上封头以及焊接在上封头底部的下封头,凹印位于上封头上。本专利技术所述瓶体还包括焊接在下封头底部的底座、安装在上封头顶部的护圈、设置在护圈中间的阀座以及安装在阀座上的瓶阀。一种液化气钢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模具挤压钢板以使钢板正面中间形成凹印同时钢板背面中间形成凸印,然后冲压钢板,使得钢板的正面形成瓶体的外壁。一种液化气钢瓶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冲压钢板,以使钢板正面中间形成凹印同时钢板背面中间形成凸印,钢板的正面形成瓶体的外壁。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小型液化气钢瓶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型液化气钢瓶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翻新前液化气钢瓶的上封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翻新后液化气钢瓶的上封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翻新前液化气钢瓶的上封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翻新后液化气钢瓶的上封头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见图1-2,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液化气钢瓶,包括瓶体。依据瓶体的尺寸,液化气钢瓶可以分为小型液化气钢瓶和大型液化气钢瓶。小型液化气钢瓶的瓶体包括上封头1、下封头2、底座3、护圈4、阀座5以及瓶阀6。下封头2焊接在上封头1底部,底座3焊接在下封头2底部,护圈4和阀座5均安装在上封头1顶部,阀座5位于护圈4中间,瓶阀6安装在阀座5上。大型液化气钢瓶的瓶体包括筒体7、上封头1、下封头2、底座3、护圈4、阀座5以及瓶阀6。上封头1焊接在筒体7顶部,下封头2焊接在筒体7底部,底座3焊接在下封头2底部,护圈4和阀座5均安装在上封头1顶部,阀座5位于护圈4中间,瓶阀6安装在阀座5上。不论小型液化气钢瓶还是大型液化气钢瓶,瓶体上都需要设置钢印,钢印需要展示液化气钢瓶的生产厂家代号和出厂年份。为了统一钢印在瓶体上的位置,钢印都设置在上封头1顶部的圆弧部分上,便于识别。参见图3,现有技术中,上封头1的圆弧形外壁向上封头1外凸出形成凸印12,上封头1的圆弧形内壁对应于凸印12的部分向上封头1外凹陷形成凹印11,上封头1在凹印11和凸印12之间的部分为钢印。凸印12和凹印11在上封头1的径向上相对,以使得钢印和上封头1其他部分之间厚度没有明显区别,确保上封头1能够满足测试要求。参见图4,当需要对上封头1进行翻新的时候,需要对钢印的外壁进行打磨以消除原来钢印显示的信息,然后通过铁粉13等物质伪造新的信息然后喷漆完成翻新,铁粉13显示的信息为被延后的瓶体出厂时间,从而使用户认为的瓶体使用时间小于瓶体实际使用时间。翻新后的上封头1普通液化气用户完全无法识别。钢印经过打磨后厚度减薄,铁粉13等物质力学性能不佳,故而翻新后的液化气钢瓶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所有液化气钢瓶均采用的为上述方案。参见图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上封头1的圆弧形外壁向上封头1内凹陷形成凹印11,上封头1的圆弧形内壁对应于凹印11的部分向上封头1内凸出形成凸印12,上封头1在凹印11和凸印12之间的部分为钢印。同样的,凹印11和凸印12在上封头1的径向上相对,钢印的厚度和上封头1其他部分的厚度相近且均不小于2.5mm,以确保瓶体能够满足出厂力学测试要求。钢印的凹印11部分除了显示出厂时间以外还可以显示介质代号和产权代码。参见图6,若要对本实施例的上封头1进行翻新,就只能在上封头1外侧对凹印11以及上封头1外壁在凹印11周边部分进行敲打按压,以消除凹印11的视觉外观。但是在敲打按压过程中上封头1内部中空,没有支撑件对凸印12和上封头1内壁在凸印12周边的部分进行支撑,因此敲打按压会使得上封头1外壁整体变得凹凸不平,液化气用户能够轻易识别出该上封头1进行过翻新,从而拒绝接收使用,用户的用气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液化气钢瓶的生产方法,以大型液化气钢瓶为例,筒体7、下封头2、底座3、护圈4、阀座5以及瓶阀6的生产以及相互之间的装配过程与现有技术保持一致,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上封头1的生产方法。上封头1的其中一种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使用上金属模具和下金属模具分别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外壁向瓶体内凹陷形成凹印,瓶体内壁对应于凹印的部分向瓶体内凸出形成凸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化气钢瓶及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外壁向瓶体内凹陷形成凹印,瓶体内壁对应于凹印的部分向瓶体内凸出形成凸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的壁厚不小于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包括筒体以及焊接在筒体顶部的上封头,凹印位于上封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化气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还包括焊接在筒体底部的下封头、安装在下封头底部的底座、安装在上封头顶部的护圈、设置在护圈中间的阀座以及安装在阀座上的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秀娟吴卫杜清王水祥
申请(专利权)人:瓶安用气杭州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