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及负压吸附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635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及负压吸附轮,包括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和气流通断开关,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触发端位于吸盘的吸附腔内,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控制端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开启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抽气管道流体导通;当撤去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的外力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封闭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与所述抽气管道之间气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移动阻力,可在非水平表面安全可靠吸附、移动速度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及负压吸附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压吸附
具体地说是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及负压吸附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发展,在非水平表面上能够安全可靠移动的技术装备需求逐年增多,如高楼玻璃幕墙的自动清洁,大型罐体的自动探伤,地铁隧道的自动安全巡检,甚至安保和反恐方面都需要在非水平表面上能够安全可靠移动技术。当今在非水平表面上能够安全可靠移动的技术装备,大都采用负压吸盘吸附装置、磁力吸附装置、履带式负压吸附装置等几种吸附技术。负压吸盘吸附装置采用一个或几个吸盘吸附在非水平表面上,移动时依靠轮子等移动机构,需要克服吸附装置与壁面的摩擦力,移动速度慢效率低。磁力吸附装置只适用于钢铁表面吸附移动,应用场景受到限制。履带式负压吸附装置是依靠履带上分布的吸附盘实现吸附,存在着噪音大、不能灵活调整方向等缺陷。因此,需要探索研究适应更广泛的吸附技术装置,满足日益增长的非水平表面可靠移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阻力,可在非水平表面安全可靠吸附、移动速度提高的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及负压吸附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包括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和气流通断开关,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触发端位于吸盘的吸附腔内,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控制端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开启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抽气管道流体导通;当撤去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的外力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封闭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与所述抽气管道之间气封连接,通过吸盘在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之间的配合,在非水平面进行吸附时,通过吸盘内的吸附腔,能够在装置进行吸附时,顶杆向上进行位移,是的吸附腔对接触的壁面进行吸附,而在脱离吸附时,吸附轮进行转动时,吸附腔内部会进入空气,此时顶杆也会向下位移,切断阀体与真空内部的流通通道,使得此时的装置不具备吸附能力,因此便可以减少装置的移动阻力,便于只装置进行位移,能够在非水平表面可靠吸附并转动,可以应用于移动装置在非水平表面上可靠吸附和行走,实现各种预设功能,减少了传统吸附方式的移动阻力,移动速度显著提高,增加了承载体的灵活性,实现了载体的可靠吸附、灵活控制。为载体在非水平表面上安全可靠移动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上述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包括真空腔体和阀体,所述真空腔体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位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大于位于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呈梯形结构,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由第二端至第一端逐级缩小,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流体通道均略大于顶杆第一端截面的直径,阀体内的气流通道呈梯形结构,由第二端至第一端逐级缩小,当顶杆向上进行位移时,在空心轴的作用下,由于空心轴内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外部空气由阀体内气流通道的第二端吸入至空心轴的内部,便于空气的流通,保证装置能够具备吸附能力,负压吸附轮能够正常的进行工作,若阀体内部的气流通道设置为与顶杆第一端的截面相等直径,则弹簧缩回,顶杆顶部的截面进行位移时,吸附腔内的空气由阀体内的气流通道进入到空心轴时,空气流通不顺畅,流速过小,使得装置的吸附能力下降,本专利技术阀体内的气流通道设计为梯形结构,能够保证吸附腔内的空气能够快速,畅通的进入空心轴内,且使得装置的吸附能力大大提高,且便于进行吸附以及空气的排出。上述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所述气流通断开关包括顶杆和弹簧,所述顶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真空腔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并伸入到所述吸附腔内,所述顶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所述顶杆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顶杆的第一端大于所述真空腔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顶杆的第一端截面呈T形,所述顶杆与所述真空腔体的第一端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且在接触时为密封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内壁连接,顶杆第一端截面与真空腔体第一端接触处设置为圆弧结构,且为密封接触,在装置不使用时,由于弹簧的作用,顶杆与真空腔体密封,吸附腔内的空气进入不到空心轴的内部,圆弧接触密封结构,能够将空气堵塞至外部,防止泄露,使得在装置未使用不工作状态下,密封效果好,达到密封性能最优化。上述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内壁连接,所述阀体的内部插接有抽气管道且与所述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外壁密封连接,所述抽气管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直径较大,为敞口形式,且其中部的所述抽气管道直径较小,所述抽气管道的第二端为进气端,其第一端为出气端,所述抽气管道的中部位置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螺母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阀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垫圈,所述抽气管道通过螺母、垫圈将其与阀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密封连接,抽气管道设置为两端直径较大,而中间直径较小抽气管道的进气端设置直径较大可以保证与阀体内部的流体通道的第一端进行密封连接,防止空气泄露,同时进气端设置直径较大,可以减少空气进入到抽气管道时,阻力减小,保证空气快速,畅通的进入,而出气端直径设置较大,能够将气体进行分散,减小气体的扬程,防止因气体流速过快,对后续装置进行撞击,减小对装置带来的振动,防止长时间的振动而造成装置的损坏,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上述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所述真空腔体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端面密封圈与所述吸盘密封连接,所述吸盘的第一端靠近中心孔的横截面呈阶梯状的所述阶梯腔,所述吸盘第一端的所述阶梯腔通过所述阶梯密封圈与所述真空腔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真空腔体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带孔垫圈,所述带孔垫圈中心孔的内部插接有所述顶杆的第二端,所述吸盘的第二端开设有吸附腔,所述吸附腔为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内部气流通道的吸气端,所述吸盘的第二端的外壁与吸附腔的内壁位置设置有防滑圈和吸盘密封圈,所述吸盘密封圈位于所述防滑圈的外侧,阶梯密封圈和吸盘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防滑圈可以增加轮子与壁面的摩擦力,防止打滑,通过吸盘密封圈以及防滑圈的设置,能够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场合,且密封效果好。上述一种负压吸附轮,包括空心轴、空心管路、橡胶体、轮毂和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包括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和气流通断开关,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触发端位于吸盘的吸附腔内,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控制端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开启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抽气管道流体导通;当撤去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的外力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封闭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与所述抽气管道之间气封连接;所述轮毂位于所述空心轴与所述橡胶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空心轴和所述橡胶体固定连接;所述橡胶体形状呈环形,所述减小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和气流通断开关,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触发端位于吸盘(7)的吸附腔(19)内,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控制端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开启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19)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抽气管道(14)流体导通;当撤去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的外力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封闭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19)与所述抽气管道(14)之间气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和气流通断开关,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的内部具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触发端位于吸盘(7)的吸附腔(19)内,所述气流通断开关的气流通断控制端位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当外力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开启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19)通过所述气流通道与抽气管道(14)流体导通;当撤去施加在所述气流通断触发端上的外力时,所述气流通断控制端封闭所述气流通道且所述吸附腔(19)与所述抽气管道(14)之间气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包括真空腔体(10)和阀体(15),所述真空腔体(15)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15)的第二端密封连接,位于所述真空腔体(10)内的所述气流通道横截面积大于位于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呈梯形结构,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由第二端至第一端逐级缩小,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流体通道均略大于顶杆(9)第一端截面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断开关包括顶杆(9)和弹簧(11),所述顶杆(9)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真空腔体(10)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并伸入到所述吸附腔(19)内,所述顶杆(9)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所述顶杆(9)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真空腔体(10)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顶杆(9)的第一端大于所述真空腔体(10)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所述顶杆(9)的第一端截面呈T形,所述顶杆(9)与所述真空腔体(10)的第一端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且在接触时为密封连接,所述弹簧(11)的第二端与所述顶杆(9)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弹簧(11)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1)的第一端与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内壁连接,所述阀体(15)的内部插接有抽气管道(14)且与所述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一端外壁密封连接,所述抽气管道(14)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直径较大,为敞口形式,且其中部的所述抽气管道(14)直径较小,所述抽气管道(14)的第二端为进气端,其第一端为出气端,所述抽气管道(14)的中部位置的外表面开设有与螺母(13)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阀体(15)的第一端设置有垫圈(12),所述抽气管道(14)通过螺母(13)、垫圈(12)将其与阀体(15)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吸盘移动阻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体(1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端面密封圈(8)与所述吸盘(7)密封连接,所述吸盘(7)的第一端靠近中心孔的横截面呈阶梯状的所述阶梯腔,所述吸盘(7)第一端的所述阶梯腔通过所述阶梯密封圈(6)与所述真空腔体(10)内的所述气流通道的第二端密封连接,所述真空腔体(10)内的所述气流通道内设置有带孔垫圈(16),所述带孔垫圈(16)中心孔的内部插接有所述顶杆(9)的第二端,所述吸盘(7)的第二端开设有吸附腔(19),所述吸附腔(19)为所述气流通断结构本体内部气流通道的吸气端,所述吸盘(19)的第二端的外壁与吸附腔(19)的内壁位置设置有防滑圈(17)和吸盘密封圈(18),所述吸盘密封圈(18)位于所述防滑圈(17)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文俊刘亮平张亮郭存远智为然张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