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方法和用于分采分注的射孔短节技术

技术编号:2861358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作业方法和用于分采分注的射孔短节。该井下作业方法,包括:向裸眼井内送入套管,所述套管包括射孔短节,所述套管送入至所述射孔短节与预期的储层相对的位置;以及通过所述射孔短节在相对的储层上进行射孔,以在所述储层和所述套管内腔之间形成流通通道。通过这种井下作业方法有利于确保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井下作业方法和用于分采分注的射孔短节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施工作业
,特别是涉及一种井下作业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分采分注的射孔短节。
技术介绍
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分层注水、分层开采。一般,在本领域中,会在固井之后下入生产管柱,其中包括油管和多个封隔器,在封隔器之间的油管上设置相应的射孔压裂、采油、注水短节等。在生产管柱下入到位后,通过封隔器对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空进行封堵。由此,在井下形成封闭的环空段。射孔压裂、采油、注水短节等位于该封闭的环空段内,并与预期的储层相对。然后,通过封闭的环空段内的压裂、采油、注水短节等进行相应的射孔压裂、采油、注水作业,以此来实现分层注水、分层开采。然而,上述这种方式使得生产管柱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并且生产管柱的操作过程也非常复杂繁琐。尤其是,如果想要对较多的储层进行注水、开采,那么上述这种结构和操作过程的反复程度就会大幅增加。复杂的结构和操作往往容易导致作业过程的失误和不顺利。另外,通过生产管柱射孔压裂,射流需穿过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空、套管壁、套管与储层之间的水泥层,最终在储层上形成射孔或压裂通道。如果射流的压力不够强,那么射孔压裂的效果会变得不好。上述问题对于井下作业的成本和效率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希望能提出一种有利于井下作业顺利进行的井下作业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井下作业方法,通过这种井下作业方法有利于确保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射孔短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井下作业方法,包括:向裸眼井内送入套管,所述套管包括射孔短节,所述套管送入至所述射孔短节与预期的储层相对的位置;以及通过所述射孔短节在相对的储层上进行射孔,以在所述储层和所述套管内腔之间形成流通通道。通过上述井下作业方法,可在下入套管的同时,就将用于射孔的射孔短节一起下入。在套管下入到位之后,射孔短节与要被射孔的储层相对。由此,可通过套管上的射孔短节直接对地层进行射孔。通过这种设置,用于射孔的射流可更容易地射向地层,顶多需要射透射孔短节的一部分侧壁和套管与储层之间的水泥层即可。由此,即便射流的强度较小,也能有效地在储层上形成射孔和压裂的通道。这种作业方法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并且其会导致后续作业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因此,这种井下作业方法有利于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孔短节构造为能通过爆炸的方式在储层上进行射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孔短节构造为响应于向所述套管内腔中打压而进行射孔。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形成流通通道之后,在所述套管内腔中下入生产管柱,以用于进行采油和/或注水。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进行采油和/或注水时,所述流通通道构造为选择性打开的,在针对不同的储层设置有多个不同射孔短节的情况下,各个射孔短节可相对于彼此独立地打开和关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射孔短节,所述射孔短节作为套管的一部分,所述射孔短节包括:筒状主体,所述筒状主体构造有沿纵向方向在中心处贯穿所述筒状主体的主体内腔;以及射孔机构,所述射孔机构埋设在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内,所述射孔机构构造为能进行射孔以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内腔与储层之间形成流通通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孔短节能用于上述井下作业方法,和/或所述射孔机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内的容纳腔,在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爆炸物,位于所述爆炸物与所述筒状主体的外侧面之间的侧壁部分薄到足以使得所述侧壁部分在所述爆炸物发生爆炸时被穿透;以及形成于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内的连通腔,所述连通腔连通在所述容纳腔和所述主体内腔之间,在所述爆炸物爆炸后,所述容纳腔和所述连通腔形成为所述流通通道的一部分。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腔包括: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容纳腔相连通;以及在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处沿径向方向延伸以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主体内腔的第二腔体;其中,在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处构造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活塞腔,在所述活塞腔内设置有活塞,在第一状态下,所述活塞处于所述活塞腔内,使得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在第二状态下,所述活塞移动到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端内,以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阻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爆炸物构造为响应于与其接触的流体压力而发生爆炸。在一个实施例中,与套筒的其他部分相比,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径向向外延伸,使得埋设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容纳腔内的爆炸物更加靠近储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孔短节还包括嵌设在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内的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构造为用于检测所述射孔短节周围的流体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上述井下作业方法,可在下入套管的同时,就将用于射孔的射孔短节一起下入。在套管下入到位之后,射孔短节与要被射孔的储层相对。由此,可通过套管上的射孔短节直接对地层进行射孔。通过这种设置,用于射孔的射流可更容易地射向地层,顶多需要射透射孔短节的一部分侧壁和套管与储层之间的水泥层即可。由此,即便射流的强度较小,也能有效地在储层上形成射孔和压裂的通道。这种作业方法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并且其会导致后续作业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因此,这种井下作业方法有利于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至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井下作业方法的多个状态;且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射孔短节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至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井下作业方法的多个状态。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井下作业方法首先向裸眼井中下入套管200。该套管200包括设置在相应位置处的射孔短节。根据需要,可设置一个或多个射孔短节。例如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射孔短节100A、100B和100C,它们分别对应需要射孔的储层300A、300B和300C。在套管200下入到位之后,射孔短节100A与储层300A相对,射孔短节100B与储层300B相对,射孔短节100C与储层300C相对。在套管200下入到位之后,可进行注水泥浆固井作业,以在套管200与裸眼井之间的环空内形成水泥层。由此,水泥层会填充在射孔短节100A、100B和100C与相应的储层300A、300B和300C之间。此后,如图2所示,可通过套管200上的射孔短节100A、100B和100C对储层300A、300B和300C进行射孔。在这里,由于是通过套管200上的射孔短节来进行射孔,所以产生的射流最多只需穿过射孔短节的侧壁的一部分以及水泥层即可到达储层。通过这种方式,以强度较弱的射流即可得到现有技术中的射孔深度。换句话说,以与现有技术中相同强度的射流,可得到更深的射孔结果。如果射流的强度更大,那么射孔的深度能得到非常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井下作业方法,包括:/n向裸眼井内送入套管,所述套管包括射孔短节,所述套管送入至所述射孔短节与预期的储层相对的位置;以及/n通过所述射孔短节在相对的储层上进行射孔,以在所述储层和所述套管内腔之间形成流通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作业方法,包括:
向裸眼井内送入套管,所述套管包括射孔短节,所述套管送入至所述射孔短节与预期的储层相对的位置;以及
通过所述射孔短节在相对的储层上进行射孔,以在所述储层和所述套管内腔之间形成流通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下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孔短节构造为能通过爆炸的方式在储层上进行射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下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孔短节构造为响应于向所述套管内腔中打压而进行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井下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流通通道之后,在所述套管内腔中下入生产管柱,以用于进行采油和/或注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井下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采油和/或注水时,所述流通通道构造为选择性打开的,
在针对不同的储层设置有多个不同射孔短节的情况下,各个射孔短节可相对于彼此独立地打开和关闭。


6.一种射孔短节,所述射孔短节作为套管的一部分,所述射孔短节包括:筒状主体,所述筒状主体构造有沿纵向方向在中心处贯穿所述筒状主体的主体内腔;以及
射孔机构,所述射孔机构埋设在所述筒状主体的侧壁内,所述射孔机构构造为能进行射孔以在所述筒状主体的内腔与储层之间形成流通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孔短节,其特征在于,所述射孔短节能用于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汉修孙鹏伊伟锴段友智付道明吴俊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