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1338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它包括CPU控制器和执行动作控制面板,执行动作控制面板连接有I/O检测模块,I/O检测模块连接有CPU控制器;CPU控制器连接有玻璃控制模块,玻璃控制模块控制连接4态条件执行;玻璃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分析模块,且供电模块连接信号分析模块实现供电;信号分析模块连接I/O检测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系统可以实现机车司乘人员根据机车运行所在地天气实际情况对侧窗玻璃的透光度进行改变,达到合适的司机室内光线强度,同时在侧窗墙安装一体化面板,集成所有按键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光玻璃应用
,具体为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大部分主机厂生产的HXD1交流机车交付使用运行一段时间后,司机室活动侧窗陆续出现以下问题:1、开启繁琐,不方便,活动窗上下过程中经常出现卡滞现象;2、乘务员在开关活动窗时,所用的力不同,越往上所需要的力越大,人机体验感十分差劲;3、活动窗一侧滑块偏磨十分严重,导致侧窗漏风,严重影响机车司机室内密封效果;4、侧窗未采用变色双层玻璃,而是采用贴膜方式隔光,导致机车司机室内光线偏暗。5、侧窗未采用电动方式,无法提高机车档次。对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后,原因如下:1、原侧窗设计采用四连杆机构使得弹簧拉力与活动窗自重平衡,确保活动窗任一位置能平衡,如附图4中附图标记6、11和12所示部位,由此带来的缺陷是活动轮13的上推、下拉力作用位置时刻在变化,导致侧窗10两边滑块受力严重不均。最终导致偏磨的问题;2、侧窗活动窗越往上,弹簧的拉力就越小,导致越往上所需要的力越大;3、侧窗内部安装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它能实现机车司乘人员根据机车运行所在地天气实际情况对侧窗玻璃的透光度进行改变,达到合适的司机室内光线强度,同时在侧窗墙安装一体化面板,集成所有按键功能。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它包括CPU控制器和执行动作控制面板,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连接有I/O检测模块,所述I/O检测模块连接有CPU控制器;所述CPU控制器通过I/O控制模块连接有玻璃控制模块,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连接4态条件执行实现控制变光玻璃透光强度调节;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分析模块,且供电模块连接信号分析模块实现供电;所述信号分析模块连接I/O检测模块。进一步的,所述I/O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和分配供电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变光玻璃位移的执行电机,并控制执行电机实现动作执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执行电机之间接有电流参数检测模块,所述电流参数检测模块连接A/D转换模块进行转换输出。进一步的,所述CPU控制器还连接有计数定时模块、A/D转换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和缓存模块。进一步的,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变光玻璃在侧窗中一键上升、一键下降、上升点动、下降点动和用于调节变光玻璃透光强度的五档调光旋钮。进一步的,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工作状态信息的指示灯。进一步的,所述变光玻璃由钢化玻璃、透明导电层一、透明导电层二、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组成;所述钢化玻璃设置在最外两侧,所述钢化玻璃内侧设置有透明导电层一和透明导电层二;透明导电层一和透明导电层二内侧分别连接设置有电致变色层和对电极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对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电解质层;透明导电层一和透明导电层二连接在供电电源两级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机车司乘人员可根据机车运行所在地天气实际情况对侧窗玻璃的透光度进行改变,达到合适的司机室内光线强度,同时在侧窗墙安装一体化面板,集成所有按键功能:1、变色玻璃控制系统采用电控变色技术,使用电能来改变夹在两层玻璃之间的导电介质(例如薄膜或凝胶薄层等)的颜色。电流流过外部玻璃内侧的透明导电图层,引起电控变色介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引起介质的透明度发生变化。2、可实现控制自动升降,降低了工作人员开窗关窗的劳动强度,同时可以可以配合人体防夹装置设计,在活动侧窗上升过程中,如光栅感应到人体的任意位置(头部、手),立即停止并下降,防止发生安全事故。3、一体化面板设计,面板上设有一键上升、一键下降,上升点动、下降点动和5档旋转调光按钮(调节光强度由弱到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执行动作控制面板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机车司机室活动侧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变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明导电层一;2、电致变色层;3、电解质层;4、对电极层;5、透明导电层二;10、侧窗;13、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结构为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它包括CPU控制器和执行动作控制面板,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连接有I/O检测模块,所述I/O检测模块连接有CPU控制器;所述CPU控制器通过I/O控制模块连接有玻璃控制模块,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连接4态条件执行实现控制变光玻璃透光强度调节;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分析模块,且供电模块连接信号分析模块实现供电;所述信号分析模块连接I/O检测模块。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实现变光玻璃自动控制升降功能,所述I/O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和分配供电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变光玻璃位移的执行电机,并控制执行电机实现动作执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执行电机之间接有电流参数检测模块,所述电流参数检测模块连接A/D转换模块进行转换输出。如图1所示,优选的,所述CPU控制器还连接有计数定时模块、A/D转换模块、存储模块、通讯模块和缓存模块。如图3所示,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变光玻璃在侧窗中一键上升、一键下降、上升点动、下降点动和用于调节变光玻璃透光强度的五档调光旋钮。优选的,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显示工作状态信息的指示灯。如图5所示,所述变光玻璃由钢化玻璃、透明导电层一、透明导电层二、电致变色层、电解质层和对电极层组成;所述钢化玻璃设置在最外两侧,所述钢化玻璃内侧设置有透明导电层一和透明导电层二;透明导电层一和透明导电层二内侧分别连接设置有电致变色层和对电极层,所述电致变色层和对电极层之间设置有电解质层;透明导电层一和透明导电层二连接在供电电源两级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它包括CPU控制器和执行动作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连接有I/O检测模块,所述I/O检测模块连接有CPU控制器;所述CPU控制器通过I/O控制模块连接有玻璃控制模块,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连接4态条件执行实现控制变光玻璃透光强度调节;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分析模块,且供电模块连接信号分析模块实现供电;所述信号分析模块连接I/O检测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它包括CPU控制器和执行动作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动作控制面板连接有I/O检测模块,所述I/O检测模块连接有CPU控制器;所述CPU控制器通过I/O控制模块连接有玻璃控制模块,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连接4态条件执行实现控制变光玻璃透光强度调节;所述玻璃控制模块还连接有信号分析模块,且供电模块连接信号分析模块实现供电;所述信号分析模块连接I/O检测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O控制模块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电源转换模块连接有电机驱动模块和分配供电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用于控制变光玻璃位移的执行电机,并控制执行电机实现动作执行;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和执行电机之间接有电流参数检测模块,所述电流参数检测模块连接A/D转换模块进行转换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侧窗用变光玻璃及其人机交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亚波黄亦军章龙谭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树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