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33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包括养护室箱体和送风系统;养护室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多孔隔板和第二多孔隔板,以将养护室箱体从上至下分隔为送风层、养护层和回风层;养护层内设有隔离墙,以将养护层分隔成缓冲间和养护间;送风系统包括和安装于养护室箱体外部的冷暖风机相连的送风管和回风管;养护室箱体靠近冷暖风机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孔,第一孔位于第一多孔隔板上方,第二孔位于第二多孔隔板的下方;送风管穿过第一孔进入送风层内;回风管穿过第二孔进入回风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养护室温度和湿度的均匀稳定性好,能够节约能源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步入式养护室,尤其涉及一种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
技术介绍
混凝土试块或其他试块产品在养护时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例如,混凝土养护室的环境湿度通常需要保持在大于95%,温度保持在23℃左右,这样才能使混凝土试块得到好的养护。现有养护室通常仅有一个房间,通过冷暖风机调节室内温度,并在房间内设置加湿器调节湿度。这样的现有养护室往往存在如下问题:(1)许多工作人员进入养护室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关上养护室的门,导致热量耗散或进入,使得养护室内的温度难以保持恒定;(2)冷暖风机通常只有送风管道没有回风管道,即使安装有回风管道,通常将回风管道安装于养护室顶部,回风效率低,送风均匀性差;(3)缺乏排水系统,在湿度大的环境下混凝土中有腐蚀气体挥发,导致养护室箱体或其中设备更容易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溢出多层混凝土养护设备。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包括:养护室箱体和送风系统;所述养护室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多孔隔板和第二多孔隔板,以将所述养护室箱体从上至下分隔为送风层、养护层和回风层;所述养护层内设有隔离墙,以将所述养护层分隔成缓冲间和养护间;所述送风系统包括和安装于所述养护室箱体外部的冷暖风机相连的送风管和回风管;所述养护室箱体靠近所述冷暖风机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孔,第一孔位于第一多孔隔板上方,第二孔位于第二多孔隔板的下方;所述送风管穿过所述第一孔进入所述送风层内;所述回风管穿过所述第二孔进入所述回风层内。进一步地,缓冲间和养护间通过所述隔离墙上的第一可闭合门相通,所述养护室箱体上设有仅与所述缓冲间相通的第二可闭合门。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墙上还设有透明的密封观察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多孔隔板和所述第二多孔隔板采用铝制多孔板;所述第一多孔隔板和所述第二多孔隔板上的孔均匀分布且孔的直径为1-5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多孔隔板的上方设有吊顶龙骨,所述第二多孔隔板的下方设有支撑龙骨;所述送风管安装在所述吊顶龙骨的空隙中;所述回风管安装在所述支撑龙骨的空隙中。进一步地,所述送气管呈回字形或S形排布,且所述送风管下方管壁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送风孔。进一步地,所述回风管包括一条主管道和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的多条支管道,每条支管道上有相同数目的多个回风口,所有支管道上的回风口在所述养护间底部均匀排布。进一步地,所述冷暖风机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养护室箱体外或安装在所述缓冲间内。进一步地,所述养护间的侧壁或顶部均匀安装有超声波加湿器,所述超声波加湿器的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养护室箱体外或安装在所述缓冲间内。进一步地,所述养护室箱体底部中间高四周低,且所述养护室箱体底部靠近侧壁处设有溢水沟,所述溢水沟中收集的液体通过导流管或导流孔流出所述养护室箱体。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设置了缓冲间,能够在工作人员必须进入养护室时减少热量耗散或进入,维持养护环境中温湿度的恒定;2、将送风管和回风管分别设置在养护室顶层和底层,增大了送风和回风的面积,同时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效率,使得养护室中各处的养护环境更为一致,并能够节约能源具有很好的经济性;3、在养护室底部增加了溢水沟和相应的导流管或导流孔,湿气更容易冷凝排出,降低了养护室箱体的腐蚀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回风管的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2,在一个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包括养护室箱体1和送风系统。养护室箱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多孔隔板18和第二多孔隔板19,以将养护室箱体1从上至下分隔为送风层、养护层和回风层。养护层内设有隔离墙11,以将养护层分隔成缓冲间2和养护间3,缓冲间2和养护间3通过隔离墙11上的第一可闭合门5相通,养护室箱体1上设有仅与缓冲间2相通的第二可闭合门6。送风系统包括和安装于养护室箱体1外部的冷暖风机4相连的送风管12和回风管13。养护室箱体1靠近冷暖风机4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孔,第一孔14位于第一多孔隔板18上方,第二孔15位于第二多孔隔板19的下方。送风管12穿过第一孔14进入送风层内,回风管13穿过第二孔15进入回风层内。为了方便在隔离墙11上的门关闭的情况下更好地观察养护间3内混凝土的养护情况,隔离墙11上还设有透明的密封观察窗7。此外,第一孔14和送风管12之间、第二孔15和回风管13之间优选通过橡胶或泡沫塑料材质的密封圈或密封环进行密封。通过在养护间3的外部增设缓冲间2,能够在工作人员必须进入养护室时减少热量耗散或进入,维持养护环境中温湿度的恒定。同时,将送风管12和回风管13分别设置在养护室箱体1顶层和底层,增大了送风和回风的面积,同时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高了室内空气的流动效率,使得养护室中各处的养护环境更为一致,并能够节约能源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上述结构中,第一多孔隔板18和第二多孔隔板19优选采用耐腐蚀承重强度好的铝制多孔板。第一多孔隔板18和第二多孔隔板19上的孔均匀分布,且孔的直径优选为1-5mm,以进一步提高送风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提升室内空气的流动效率。为了方便安装第一多孔隔板18和第二多孔隔板19并增加稳固性,第一多孔隔板18的上方设有吊顶龙骨,第二多孔隔板19的下方设有支撑龙骨。相应地,送风管12可安装在吊顶龙骨的空隙中,回风管13可安装在支撑龙骨的空隙中。为了使送风更为均匀,送气管在养护箱体1顶部呈回字形或S形排布,且送风管12下方管壁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有送风孔16。为了提高回风效率,回风管13包括一条主管道和分别与主管道连通的多条支管道,每条支管道上有相同数目的多个回风口17,所有支管道上的回风口17在养护间3底部均匀排布,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调节养护室内的湿度,养护间3的侧壁或顶部均匀安装有加湿器8,优选采用超声波加湿器。优选地,加湿器控制器10和冷暖风机控制器9安装在养护室箱体1外或安装在缓冲间2内,这样便可以在不进入养护间3的情况下根据观测到的情况对养护间3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加湿器控制器10和冷暖风机控制器9分别与加湿器8和冷暖风机9通过连接线电连接。为了减轻养护室箱体1和养护室内各设备的腐蚀程度,养护室箱体1底部中间高四周低,且养护室箱体1底部靠近侧壁处设有溢水沟,溢水沟中收集的液体通过导流管或导流孔流出养护室箱体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护室箱体(1)和送风系统;所述养护室箱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多孔隔板(18)和第二多孔隔板(19),以将所述养护室箱体(1)从上至下分隔为送风层、养护层和回风层;所述养护层内设有隔离墙(11),以将所述养护层分隔成缓冲间(2)和养护间(3);所述送风系统包括和安装于所述养护室箱体(1)外部的冷暖风机(4)相连的送风管(12)和回风管(13);所述养护室箱体(1)靠近所述冷暖风机(4)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孔,第一孔(14)位于第一多孔隔板(18)上方,第二孔(15)位于第二多孔隔板(19)的下方;所述送风管(12)穿过所述第一孔(14)进入所述送风层内;所述回风管(13)穿过所述第二孔(15)进入所述回风层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护室箱体(1)和送风系统;所述养护室箱体(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第一多孔隔板(18)和第二多孔隔板(19),以将所述养护室箱体(1)从上至下分隔为送风层、养护层和回风层;所述养护层内设有隔离墙(11),以将所述养护层分隔成缓冲间(2)和养护间(3);所述送风系统包括和安装于所述养护室箱体(1)外部的冷暖风机(4)相连的送风管(12)和回风管(13);所述养护室箱体(1)靠近所述冷暖风机(4)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孔,第一孔(14)位于第一多孔隔板(18)上方,第二孔(15)位于第二多孔隔板(19)的下方;所述送风管(12)穿过所述第一孔(14)进入所述送风层内;所述回风管(13)穿过所述第二孔(15)进入所述回风层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其特征在于,缓冲间(2)和养护间(3)通过所述隔离墙(11)上的第一可闭合门(5)相通,所述养护室箱体(1)上设有仅与所述缓冲间(2)相通的第二可闭合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墙(11)上还设有透明的密封观察窗(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送风的步入式养护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隔板(18)和所述第二多孔隔板(19)采用铝制多孔板;所述第一多孔隔板(18)和所述第二多孔隔板(19)上的孔均匀分布且孔的直径为1-5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世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登煜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