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落水口连接管,所述落水口连接管安装在水槽的落水口处,所述落水口连接管下端可拆卸的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内安装有能够上下运动的伸出管,所述伸出管管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至少设置两个,所述进料管下侧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固定套有上外壳,该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在在垃圾较多时,可使伸出管伸出至水槽中,使容纳垃圾的空间增加,从而无需使用者多次启动垃圾处理器,也无需使用者多次将垃圾送入,使使用更加便捷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
,具体为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厨房垃圾处理器是安装于家庭厨房洗菜盆的排水口处,可方便地将菜头菜尾、剩菜剩饭等食物性厨余垃圾将食物垃圾研磨成细小的颗粒顺水流排出管道,在使用中,经常会存在水槽内垃圾较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垃圾处理器的进料口容量较小,就需要垃圾处理器多次启动然后使用者多次将垃圾送入进料口处,较为繁琐,并且,现阶段的垃圾处理器经常会出现过载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在垃圾较多的时候,使用者将垃圾用力按压,使一次性进行打碎的垃圾密度较大导致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本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解决了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落水口连接管,所述落水口连接管安装在水槽的落水口处,所述落水口连接管下端可拆卸的安装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内安装有能够上下运动的伸出管,所述伸出管管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至少设置两个,所述进料管下侧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固定套有上外壳,所述内筒中设有打碎腔,所述打碎腔上侧与进料管连通、下侧向下开口,所述上外壳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环形的上排污腔,所述上排污腔与所述打碎腔之间通过设置在打碎腔内壁中的排料孔连通,所述内筒中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侧动力轴固定安装有刀盘,所述刀盘上表面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盘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壁中设有导轨腔,所述导轨腔中设有能向贯穿孔处滑动的门板,所述上外壳下侧可拆卸的安装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中设有与所述上排污腔连通的下排污腔,所述下排污腔外侧安装有排污管,所述下排污腔底壁倾斜设置,靠近所述排污管一侧最低,所述打碎腔下侧与所述下排污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下排污腔底壁中设有定位圆孔,所述内筒的下侧插入所述定位圆孔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内壁中设有第一电动导轨,所述伸出管外壁与所述第一电动导轨的滑动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管壁中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有第二电动导轨,所述容纳腔中设有与所述第二电动导轨的滑动件连接的补缺块,所述补缺块能够插入到进料孔中,使所述伸出管的管内壁平滑,避免垃圾挂壁。进一步地,所述上排污腔内壁中设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与所述排料孔一一对应,所述收纳腔中均设有圆杆,所述圆杆与收纳腔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所述上外壳中设有液压泵,每个所述收纳腔均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泵连通,所述液压泵向所述收纳腔中充气后,所述圆杆伸出至排料孔中。进一步地,所述打碎腔内壁均匀固定设置有固定齿。进一步地,所述下外壳与所述上外壳之间以及所述落水口连接管与所述进料管之间均采用螺栓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轨腔中设有第三电动导轨,所述第三电动导轨上的滑动件与所述门板连接。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在在垃圾较多时,可使伸出管12伸出至水槽中,使容纳垃圾的空间增加,从而无需使用者多次启动垃圾处理器,也无需使用者多次将垃圾送入,使使用更加便捷简单;并且,在伸出管12伸出时,进料孔31设置在伸出管12的侧面,使使用者只能通过进料孔31向垃圾处理器内送入垃圾,由于进料孔31设置在伸出管12的侧面,使用者无法用力向下按压垃圾,避免了垃圾密度过大导致的过载的情况,进而避免了损坏设备;同时,在刀盘20内设置有贯穿孔37,即使在出现过载卡死的情况时,可以开启贯穿孔37将打碎腔14内垃圾取出;在上外壳17中设置圆杆26,圆杆26伸入排料孔15中后,可将排料孔15中残留的厨余垃圾顶出,在刀盘20的旋转作用下,利用水对打碎腔14内部进行清洁,清洁后的水携带这垃圾从贯穿孔37排出,使打碎腔14内保持洁净,避免排料孔15内长时间残留垃圾出现异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伸出管12伸出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伸出管12位于进料管13中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伸出管12即将伸出时进料管13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打碎腔14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刀盘20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刀盘20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7,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落水口连接管11,所述落水口连接管11安装在水槽10的落水口处,所述落水口连接管11下端可拆卸的安装有进料管13,所述进料管13内安装有能够上下运动的伸出管12,所述伸出管12管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进料孔31,所述进料孔31至少设置两个,沿着伸出管12的径向设置,所述进料管13下侧固定连接有内筒30,所述内筒30外固定套有上外壳17,所述内筒30中设有打碎腔14,所述打碎腔14上侧与进料管13连通、下侧向下开口,所述上外壳17与所述内筒30之间形成环形的上排污腔29,所述上排污腔29与所述打碎腔14之间通过设置在打碎腔14内壁中的排料孔15连通,所述内筒30中设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上侧动力轴固定安装有刀盘20,所述刀盘20上表面安装有刀片19,所述刀盘20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37,所述贯穿孔37内壁中设有导轨腔39,所述导轨腔39中设有能向贯穿孔37处滑动的门板36,所述门板36滑动至所述贯穿孔37中后将所述贯穿孔37封闭,所述上外壳17下侧可拆卸的安装有下外壳24,所述下外壳24中设有与所述上排污腔29连通的下排污腔23,所述下排污腔23外侧安装有排污管18,所述下排污腔23底壁倾斜设置,靠近所述排污管18一侧最低,所述打碎腔14下侧与所述下排污腔23连通。有益地,所述下排污腔23底壁中设有定位圆孔21,所述内筒30的下侧插入所述定位圆孔21中。有益地,所述进料管13内壁中设有第一电动导轨35,所述伸出管12外壁与所述第一电动导轨35的滑动件固定连接。有益地,所述进料管13管壁中设有容纳腔33,所述容纳腔33中设有第二电动导轨34,所述容纳腔33中设有与所述第二电动导轨34的滑动件连接的补缺块32,所述补缺块32能够插入到进料孔31中,使所述伸出管12的管内壁平滑,避免垃圾挂壁。有益地,所述上排污腔29内壁中设有收纳腔25,所述收纳腔25与所述排料孔15一一对应,所述收纳腔25中均设有圆杆26,所述圆杆26与收纳腔25之间安装有弹簧27,所述所述上外壳17中设有液压泵28,每个所述收纳腔25均通过管道与所述液压泵28连通,所述液压泵28向所述收纳腔25中充气后,所述圆杆26伸出至排料孔15中并与所述打碎腔14内壁齐平。有益地,所述打碎腔14内壁均匀固定设置有固定齿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落水口连接管,所述落水口连接管安装在水槽的落水口处,所述落水口连接管下端可拆卸的安装有进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内安装有能够上下运动的伸出管,所述伸出管管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至少设置两个,所述进料管下侧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固定套有上外壳,所述内筒中设有打碎腔,所述打碎腔上侧与进料管连通、下侧向下开口,所述上外壳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环形的上排污腔,所述上排污腔与所述打碎腔之间通过设置在打碎腔内壁中的排料孔连通,所述内筒中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侧动力轴固定安装有刀盘,所述刀盘上表面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盘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壁中设有导轨腔,所述导轨腔中设有能向贯穿孔处滑动的门板,所述上外壳下侧可拆卸的安装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中设有与所述上排污腔连通的下排污腔,所述下排污腔外侧安装有排污管,所述下排污腔底壁倾斜设置,靠近所述排污管一侧最低,所述打碎腔下侧与所述下排污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包括落水口连接管,所述落水口连接管安装在水槽的落水口处,所述落水口连接管下端可拆卸的安装有进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内安装有能够上下运动的伸出管,所述伸出管管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至少设置两个,所述进料管下侧固定连接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固定套有上外壳,所述内筒中设有打碎腔,所述打碎腔上侧与进料管连通、下侧向下开口,所述上外壳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环形的上排污腔,所述上排污腔与所述打碎腔之间通过设置在打碎腔内壁中的排料孔连通,所述内筒中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侧动力轴固定安装有刀盘,所述刀盘上表面安装有刀片,所述刀盘中设有上下贯穿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内壁中设有导轨腔,所述导轨腔中设有能向贯穿孔处滑动的门板,所述上外壳下侧可拆卸的安装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中设有与所述上排污腔连通的下排污腔,所述下排污腔外侧安装有排污管,所述下排污腔底壁倾斜设置,靠近所述排污管一侧最低,所述打碎腔下侧与所述下排污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排污腔底壁中设有定位圆孔,所述内筒的下侧插入所述定位圆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环保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内壁中设有第一电动导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哲,张俊辉,叶志远,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