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
技术介绍
在部分装配式桁架梁施工时,需要为下层桥面提供一个现浇成型的平台,然后再利用其它起吊机械逐件吊装腹杆及上层桥面构件,进行组装工作。目前传统方法是:先在跨度内拼装现浇支架或托架,行成下层桥面现浇成型的平台,待下层桥面强度达到以后,用履带吊或汽车吊进行腹杆及上层桥面的吊装工作,完成拼装后,将所有现浇支架及托架拆除、倒运至下一跨度施工。但是此方法所存在的以下不足之处:机械化程度较低,部分装配式桁架梁起吊跨度多,逐跨搭设现浇支架工作量大、耗时长、工作效率低,未能体现机械化。现浇支架构件繁多,起重机械受高度影响大。如遇到桥墩较高的桥梁施工,往往起重机械的臂长要求高,另外现浇支架投入量大,施工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模架机械化程度较低,部分装配式桁架梁起吊跨度多,逐跨搭设现浇支架工作量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条间隔设置的主梁(1),其均可滑动地设于桥墩(2)上;/n底部支撑机构(3),其被配置为:/n在架梁施工时,中部连接,用于铺设底模(5);/n在移动施工时,中部拆卸断开,两侧分别通过与两条所述主梁(1)转动连接的两端转动至可穿过桥墩(2)位置;/n上部吊挂机构(4),其被配置为:/n在架梁施工时,中部连接,用于吊挂所述底部支撑机构(3);/n在移动施工时,中部拆卸断开,两侧在所述主梁(1)上滑动至所述主梁(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条间隔设置的主梁(1),其均可滑动地设于桥墩(2)上;
底部支撑机构(3),其被配置为:
在架梁施工时,中部连接,用于铺设底模(5);
在移动施工时,中部拆卸断开,两侧分别通过与两条所述主梁(1)转动连接的两端转动至可穿过桥墩(2)位置;
上部吊挂机构(4),其被配置为:
在架梁施工时,中部连接,用于吊挂所述底部支撑机构(3);
在移动施工时,中部拆卸断开,两侧在所述主梁(1)上滑动至所述主梁(1)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机构(3)包括多根间隔设置的底梁(31),其中部均可拆卸连接,两端分别与所述主梁(1)的下端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底梁(31)的端部均设有一转动机构(7),每个所述转动机构(7)均包括:
转动铰座(71),其设于对应所述主梁(1)的下部,将所述主梁(1)与所述底梁(31)间隔端部设定距离位置转动连接;
开模油缸(72),其一端与所述主梁(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梁(3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开模油缸(72)被配置为:
伸长时,使对应所述底梁(31)一侧处于水平状态;
缩短时,使对应所述底梁(31)一侧转动至可穿过桥墩(2)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桁架梁施工的移动模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吊挂机构(4)包括:
多根间隔设置且中部可拆卸连接的横梁(41),其两端均分别可滑动地设于所述主梁(1)的上端;
两根纵梁(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博,朱佳绪,王振伟,梁伟,许颖强,刘翠云,毛伟琦,涂满明,田继开,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