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锦全专利>正文

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0690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该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水泥320‑360份、粉煤灰45‑80份、绿坡缕石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锰渣粉22‑44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改性二氧化硅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三氧化二硼2.3‑12份和纳米碳纤维23.5‑33.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可以提高早期混凝土抵抗应力的能力,从而阻止早期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
,具体为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是以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中国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划分为14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及C80。然而,现有的混凝土性能一般,现有的混凝土不具备抗裂抗冲击性等性能,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同时混凝土制备装置的物料不方便均匀添加,使得制备生产效率低,不利于快速生产。因此提出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及制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该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水泥320-360份、粉煤灰45-80份、绿坡缕石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锰渣粉22-44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改性二氧化硅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三氧化二硼2.3-12份和纳米碳纤维23.5-33.5份。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聚丙烯酸酯、改性二氧化硅、葡萄糖酸钠、三乙醇胺、三氧化二硼和纳米碳纤维按比例混合后,进行熔融处理再拉伸,得到改性纳米碳纤维;步骤二、将水泥、粉煤灰、绿坡缕石、再生粗骨料和锰渣粉至于制备装置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步骤三、将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制备装置中进行继续搅拌,再将减水剂和适量的水均匀加入后再进行搅拌处理,直至均匀,得到改性混凝土。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的制备装置,包括箱体、盖板、观察窗、控制阀和下料管,所述箱体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观察窗,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固定安装有控制阀;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顶部连接有均匀搅拌的搅拌结构,所述搅拌结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支撑轴承、转轴、L形刮板和横搅拌板,所述支撑轴承固定安装在盖板的顶部直孔内,所述支撑轴承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搅拌的横搅拌板,所述横搅拌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L形刮板,所述L形刮板的外壁与箱体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底板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连接有用于均匀喷洒的均匀喷液结构,所述均匀喷液结构包括进液管、料箱、喷头、横管、进液孔、密封轴承、直孔和出液孔,所述进液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料箱,所述料箱的顶部与盖板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料箱的底部中端处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密封轴承的内环内壁与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直孔固定安装在转轴的上端,所述直孔上下端开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所述进液孔设置在料箱内,所述转轴在出液孔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横管,所述横管的外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第二锥齿轮连接有用于均匀下料的上料结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安装块、进料箱、挡板、Z形杆、方形框、横槽、固定板、滤板、活动杆、上凸块、弹簧、下凸块、横块和L形连接板,所述安装块固定安装在盖板的下料孔顶部处,所述安装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进料箱,所述进料箱的直立部位侧壁开设有横槽,所述进料箱在横槽下方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滤板,所述滤板的底部均匀固定连接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固定板贴合滑动连接,所述滤板的顶部均匀固定连接有下凸块,所述横槽内贴合滑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部左端固定连接有下凸块配合使用的上凸块,所述挡板右端固定连接有横块,所述横块连接有L形连接板,所述L形连接板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方形框,所述方形框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有Z形杆;所述横块连接有挡灰结构,所述挡灰结构包括直插孔、电动推杆和推板,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横块开设有直插孔,所述L形连接板的直立部位与直插孔贴合滑动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轴承的外环外壁固定安装在盖板的顶部直孔内。更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盖板的顶部。更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固定安装在横管的上侧壁、下侧壁和外侧壁上。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固定安装在盖板的直孔内。更进一步的,所述滤板的外壁与进料箱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Z形杆的直立部位与第二锥齿轮的顶部中端处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推板的采用磁铁制成,所述L形连接板采用铁质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搅拌结构的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上料结构的Z形杆转动,Z形杆带动L形连接板移动,L形连接板带动挡板在横槽内滑动,挡板向右移动时物料从进料箱落到滤板上,滤板对物料进行分散处理,同时,挡板带动上凸块移动,上凸块间歇性的与下凸块接触推动下凸块向下移动,下凸块带动滤板向下移动,然后弹簧推动滤板向上移动,抖动滤板的方便物料均分分散处理,有助于物料分散下落处理,利于物料充分接触,方便均匀添加,使得制备生产效率高,利于快速生产;本专利技术搅拌结构的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横管转动,横管抖动喷头转动,同时,减水剂和适量的水从均匀喷液结构的进液管进入料箱内,通过进液孔进入直孔内,再通过出液孔进入横管内,然后喷头喷出,使得通过搅拌结构的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抖动喷头转动,使得减水剂和适量的水均匀喷洒,进一步提升物料混合效率;本专利技术物料添加结束后,挡灰结构的电动推杆伸缩端带动推板向上移动与L形连接板底部接触,推板推动L形连接板向上移动,L形连接板带动方形框与Z形杆分离,挡板将进料箱封堵住进行防尘处理,避免制备粉尘污染环境;本专利技术以水泥、粉煤灰、绿坡缕石、再生粗骨料、锰渣粉、减水剂、水、聚丙烯酸酯、改性二氧化硅、葡萄糖酸钠、三乙醇胺、三氧化二硼和纳米碳纤维作为制备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的原料,制备的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可以提高早期混凝土抵抗应力的能力,从而阻止早期裂缝产生,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再通过对纳米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后的纳米碳纤维提升了对外增加应力能量的吸收能力,提高整体混凝土对冲击能量的吸收,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此外制备方法简单,利于实际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水泥320-360份、粉煤灰45-80份、绿坡缕石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锰渣粉22-44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改性二氧化硅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三氧化二硼2.3-12份和纳米碳纤维23.5-33.5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该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水泥320-360份、粉煤灰45-80份、绿坡缕石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锰渣粉22-44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改性二氧化硅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三氧化二硼2.3-12份和纳米碳纤维23.5-33.5份。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聚丙烯酸酯、改性二氧化硅、葡萄糖酸钠、三乙醇胺、三氧化二硼和纳米碳纤维按比例混合后,进行熔融处理再拉伸,得到改性纳米碳纤维;
步骤二、将水泥、粉煤灰、绿坡缕石、再生粗骨料和锰渣粉至于制备装置搅拌混合,得到混合物料;
步骤三、将改性纳米碳纤维加入到制备装置中进行继续搅拌,再将减水剂和适量的水均匀加入后再进行搅拌处理,直至均匀,得到改性混凝土。


3.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抗裂抗冲击改性混凝土的制备装置,包括箱体(1)、盖板(2)、观察窗(3)、控制阀(7)和下料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观察窗(3),所述箱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下料管(8),所述下料管(8)固定安装有控制阀(7);
所述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2),所述盖板(2)的顶部连接有均匀搅拌的搅拌结构(5),所述搅拌结构(5)包括驱动电机(501)、第二锥齿轮(502)、第二锥齿轮(503)、支撑轴承(504)、转轴(505)、L形刮板(506)和横搅拌板(507),所述支撑轴承(504)固定安装在盖板(2)的顶部直孔内,所述支撑轴承(504)的内环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505),所述转轴(5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03),所述转轴(50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用于搅拌的横搅拌板(507),所述横搅拌板(50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L形刮板(506),所述L形刮板(506)的外壁与箱体(1)的内壁贴合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5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502),所述第二锥齿轮(502)的底板与第二锥齿轮(503)啮合连接;
所述转轴(505)连接有用于均匀喷洒的均匀喷液结构(4),所述均匀喷液结构(4)包括进液管(401)、料箱(402)、喷头(403)、横管(404)、进液孔(405)、密封轴承(406)、直孔(407)和出液孔(408),所述进液管(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料箱(402),所述料箱(402)的顶部与盖板(2)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料箱(402)的底部中端处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406),所述密封轴承(406)的内环内壁与转轴(505)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直孔(407)固定安装在转轴(505)的上端,所述直孔(407)上下端开设有进液孔(405)和出液孔(408),所述进液孔(405)设置在料箱(402)内,所述转轴(505)在出液孔(408)的外壁处固定连接有横管(404),所述横管(404)的外壁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锦全
申请(专利权)人:林锦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