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410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活动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内中央处竖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外筒内上方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内筒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内筒齿轮,所述外筒的右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所述内筒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搅拌杆,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均匀设置的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外筒内活动设置与搅拌轴反向旋转的内筒,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内筒内壁均匀设置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错开间隔设置,使得混合更充分均匀,提高搅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减水剂
,具体是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减水剂是一种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能减少拌合用水量的混凝土外加剂。大多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萘磺酸盐甲醛聚合物等,加入混凝土拌合物后对水泥颗粒有分散作用,能改善其工作性,减少单位用水量,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或减少单位水泥用量,节约水泥。混凝土减水剂是建材的一种化学助剂类,化学名称为:亚甲基二甲基二萘磺酸钠聚合物。减水剂生产通过通过反应釜对减水剂母液进行混合,传统的反应釜仅仅通过电机驱动搅拌杆旋转对母液进行搅拌混合,混合不够均匀充分,搅拌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内活动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内中央处竖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位于外筒内上方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内筒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内筒齿轮,所述外筒的右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所述内筒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搅拌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均匀设置的支撑柱。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筒的顶端开口,所述内筒的上方左侧对应的外筒顶壁向上连通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所述内筒和外筒的下方均设置为漏斗状,所述内筒的底部中央处向下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底端伸出外筒,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阀门。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筒的顶端向圆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所述外筒内壁上位于第一凸起的下方向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铺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凸起的底部左右两侧与滑轨对应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滑轮,所述内筒的底部四周向下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所述外筒的底部与第二凸起对应位置处向内开设有匹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二凸起伸入限位槽内且与限位槽轴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搅拌轴的顶端向上与外筒的顶壁中央处轴承连接,且顶端伸出外筒与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外筒上方的搅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顶端设置有联轴器,所述搅拌轴的底端向内筒内底部延伸。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外筒右侧顶端固定水平连接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向下连接有第一固定轴,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底端轴承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外筒右侧位于第一齿轮的下方固定水平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端向上连接有第二固定轴,所述第二固定轴的顶端轴承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外筒的右侧侧壁上位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水平连接有第三固定轴,所述第三固定轴的右端轴承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顶端与第一齿轮的左侧垂直啮合连接,底端与第二齿轮的左侧垂直啮合连接,所述主动轮与第一齿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内筒齿轮与第二齿轮通过皮带连接,皮带穿过外筒的侧壁。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搅拌杆沿搅拌轴至少设置为三组,且每组第一搅拌杆沿搅拌轴圆周方向向斜下方均匀设置,所述第二搅拌杆沿内筒内壁上下至少设置为三组,且每组第二搅拌杆向内侧斜下方均匀设置,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沿竖直方向错开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外筒内活动设置与搅拌轴反向旋转的内筒,搅拌轴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内筒内壁均匀设置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错开间隔设置,使得混合更充分均匀,提高搅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筒、2底座、3进料管、4进料漏斗、5出料管、6内筒、7第一凸起、8限位环、9滑轨、10滑轮、11第二凸起、12限位槽、13搅拌轴、14搅拌电机、15安装架、16联轴器、17主动轮、18第一固定板、19第一固定轴、20第一齿轮、21第三固定轴、22第三齿轮、23内筒齿轮、24第二固定板、25第二固定轴、26第二齿轮、27第一搅拌杆、28第二搅拌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反应釜本体包括外筒1,外筒1内活动设置有内筒6,内筒6内装有减水剂母液,内筒6内中央处竖直设置有搅拌轴13,搅拌轴13位于外筒1内上方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7,内筒6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内筒齿轮23,外筒1的右侧设置有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内筒6旋转,搅拌轴13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27,内筒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搅拌杆28,搅拌轴13旋转带动第一搅拌杆27旋转,同时内筒6旋转带动第二搅拌杆28旋转,使得减水剂母液混合均匀充分,提高搅拌效率。外筒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2,底座2包括均匀设置的支撑柱,对反应釜本体进行稳定支撑。内筒6的顶端开口,内筒6的上方左侧对应的外筒1顶壁向上连通进料管3,进料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4,便于进料,内筒6和外筒1的下方均设置为漏斗状,便于下料,内筒6的底部中央处向下连接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底端伸出外筒1,出料管5上固定安装有阀门。内筒6的顶端向圆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7,外筒1内壁上位于第一凸起7的下方向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限位环8上铺设有滑轨9,第一凸起7的底部左右两侧与滑轨9对应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滑轮10,内筒6的底部四周向下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11,外筒1的底部与第二凸起11对应位置处向内开设有匹配的限位槽12,第二凸起11伸入限位槽12内且与限位槽12轴承连接,通过第一凸起7滑动于限位环8上、第二凸起11轴承连接于限位槽12内,对内筒6进行限位,增强其稳定性。搅拌轴13的顶端向上与外筒1的顶壁中央处轴承连接,且顶端伸出外筒1与通过安装架15固定安装在外筒1上方的搅拌电机1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轴13的顶端设置有联轴器16,搅拌轴13的底端向内筒6内底部延伸,搅拌电机14驱动搅拌轴13旋转,搅拌电机14为旋转电机,型号为GB755-2008。传动机构包括外筒1右侧顶端固定水平连接的第一固定板18,第一固定板18的底端向下连接有第一固定轴19,第一固定轴19的底端轴承连接有第一齿轮20,外筒1右侧位于第一齿轮20的下方固定水平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4,第二固定板24的顶端向上连接有第二固定轴25,第二固定轴25的顶端轴承连接有第二齿轮26,外筒1的右侧侧壁上位于第一齿轮20和第二齿轮26之间水平连接有第三固定轴21,第三固定轴21的右端轴承连接有第三齿轮22,第三齿轮22的顶端与第一齿轮20的左侧垂直啮合连接,底端与第二齿轮26的左侧垂直啮合连接,主动轮17与第一齿轮20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内活动设置有内筒(6),所述内筒(6)内中央处竖直设置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位于外筒(1)内上方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7),所述内筒(6)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内筒齿轮(23),所述外筒(1)的右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搅拌轴(13)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27),所述内筒(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搅拌杆(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外筒(1),所述外筒(1)内活动设置有内筒(6),所述内筒(6)内中央处竖直设置有搅拌轴(13),所述搅拌轴(13)位于外筒(1)内上方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7),所述内筒(6)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内筒齿轮(23),所述外筒(1)的右侧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搅拌轴(13)上均匀设置有第一搅拌杆(27),所述内筒(6)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搅拌杆(2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均匀设置的支撑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6)的顶端开口,所述内筒(6)的上方左侧对应的外筒(1)顶壁向上连通进料管(3),所述进料管(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料漏斗(4),所述内筒(6)和外筒(1)的下方均设置为漏斗状,所述内筒(6)的底部中央处向下连接有出料管(5),出料管(5)的底端伸出外筒(1),出料管(5)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混凝土减水剂生产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6)的顶端向圆周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起(7),所述外筒(1)内壁上位于第一凸起(7)的下方向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环(8),所述限位环(8)上铺设有滑轨(9),所述第一凸起(7)的底部左右两侧与滑轨(9)对应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滑轮(10),所述内筒(6)的底部四周向下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起(11),所述外筒(1)的底部与第二凸起(11)对应位置处向内开设有匹配的限位槽(12),所述第二凸起(11)伸入限位槽(12)内且与限位槽(12)轴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胜北韩志前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恒兴凯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