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快速完成平地行走、越障、爬楼的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态平衡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能快速完成平地行走、越障、爬楼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自动化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消防、养老等领域对爬楼等相关机器人的需求,机器人技术也取得了飞跃式发展,这也对爬楼机器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爬楼机器人主要有足式、履带式、轮式这三种,足式机器人通常设计的机构比较复杂,一般是纯机械结构,爬楼速度也比较慢,且只在爬楼时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平地行走时不如轮子有效率;履带式主要由多段结构组成,结构较复杂,且每爬一阶楼梯就需要变换一次结构,因而爬楼所费时间比较长,遇到高层楼房火灾这种比较紧急的事就很难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单轮通常爬楼比较吃力,通常是多个轮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结构来爬楼,或者通过行星轮来爬楼,爬楼相对较快,但在平地行走时由于特殊结构的原因不如单轮有效率。申请号为201310676502.1的同步爬楼机器人包括托盘部件、第一行走部件、第二行走部件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一行走部件与第二行走部件结构相同且分别连接在第三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快速完成平地行走、越障、爬楼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平台(1),载物平台(1)上固连有目标识别探头(2)和总控系统(3),载物平台(1)的前侧通过两个第一支撑件(4)分别连接有左前轮(5)和右前轮(6),载物平台(1)的后侧通过第二支撑件(7)连接有至少一个后轮(8);第一支撑件(4)上分别固连有用于驱动左前轮(5)和右前轮(6)转动的驱动电机(9);左前轮(5)和右前轮(6)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圆柱状的车轮本体(10),车轮本体(10)的外端面上开有与车轮本体(10)同心的圆形槽体(11),圆形槽体(11)的槽壁上沿周向开有朝径向延伸的环形凹槽(12),圆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快速完成平地行走、越障、爬楼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物平台(1),载物平台(1)上固连有目标识别探头(2)和总控系统(3),载物平台(1)的前侧通过两个第一支撑件(4)分别连接有左前轮(5)和右前轮(6),载物平台(1)的后侧通过第二支撑件(7)连接有至少一个后轮(8);第一支撑件(4)上分别固连有用于驱动左前轮(5)和右前轮(6)转动的驱动电机(9);左前轮(5)和右前轮(6)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圆柱状的车轮本体(10),车轮本体(10)的外端面上开有与车轮本体(10)同心的圆形槽体(11),圆形槽体(11)的槽壁上沿周向开有朝径向延伸的环形凹槽(12),圆形槽体(11)中设置有与圆形槽体(11)同心的环形滑圈(13),环形滑圈(13)的外圈上沿周向开有第一滑槽(14),环形凹槽(12)和第一滑槽(14)相对设置且环形凹槽(12)和第一滑槽(14)之间设置有滚动组件(15),滚动组件(15)与环形滑圈(13)限位配合使环形滑圈(13)只沿自身周向转动;位于圆形槽体(11)之外的车轮本体(10)外端面上均匀分布有四个约束件(16),约束件(16)上开有长圆孔(17),长圆孔(17)中可活动穿置有位于竖直平面内的驱动杆(18),驱动杆(18)朝内的一端通过垂直于环形滑圈(13)的转轴固定至环形滑圈(13)上以使驱动杆(18)随环形滑圈(13)做伸缩运动,驱动杆(18)朝外的一端上连接有端轮(19),驱动杆(18)的长度保证驱动杆(18)以及端轮(19)能完全收缩至车轮本体(10)的外端面之内,四个驱动杆(18)的转轴沿环形滑圈(13)周向均匀分布,位于环形滑圈(13)之内的圆形槽体(11)中还转动连接有齿轮(20),环形滑圈(13)的内圈上设置有用于和齿轮(20)啮合的轮齿(21),左前轮(5)、右前轮(6)分别固定有用于驱动齿轮(20)的步进电机(22),步进电机(22)配置有分控系统(23),分控系统(23)固定至车轮本体(10)的内端面上,总控系统(3)控制驱动电机(9)的转动和停止,且总控系统(3)能根据目标识别探头(2)采集的信号识别并判定平地、障碍物或楼梯,并计算障碍物或楼梯的高度,同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根据障碍物的高度计算步进电机(22)的步进量,之后总控系统(3)将步进电机(22)的步进量发送至分控系统(23),分控系统(23)控制步进电机(22)的转动与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快速完成平地行走、越障、爬楼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滚动组件(15)包括位于环形凹槽(12)中且均匀分布的四个滑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