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混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034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料机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混料机,包括主体和底盖,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并且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扇,所述转杆的端部设置有混合件,所述转杆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且传动带的内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底盖安装于主体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能够便捷的操作设备进行内部的材料混合,升降操作令内部搅拌更加均匀充分,且设备能够便捷调节使用角度,有利于内部原料的充分混合与出料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混料机
本技术涉及混料机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混料机。
技术介绍
混料机是由一个水平旋转的容器和旋转的立式搅拌叶片等组成,成型料搅拌时,容器向左转,叶片向右转,由于逆流的作用,成型料各颗粒间运动方向交叉,互相接触的机会增多,逆流混料机对料的挤压力小,发热量低,搅拌效率高,混料较为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混料机,具有便于均匀充分搅拌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混料机,包括主体和底盖,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转杆,且转杆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并且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扇,所述转杆的端部设置有混合件,所述转杆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主体的外侧设置有转轴,且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且传动带的内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并且弹簧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所述底盖安装于主体的底部,且底盖的内部贯穿有活动轴,并且活动轴的外侧设置有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杆移动的同时旋转带动外侧的搅拌扇,使设备多组搅拌杆能够更加均匀有效的搅拌混合设备内部的物料。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杆通过转杆与主体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与搅拌杆之间相互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部的混合件对下方的物料进行上下翻拌,大大提高设备搅拌混合的效率,使搅拌操作更加的均匀有效。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件通过升降杆与主体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混合件的中轴线与转杆的中轴线相互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捷的调节控制设备的角度,便于搅拌操作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上下料的操作与设备内部的清洁检查,操作稳定灵活调节。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盘通过传动带与第二齿轮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转轴通过第一转盘与连接件之间构成转动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设备加工时有效吸收震动,减少设备使用时震动影响加工操作对设备造成损耗的情况出现。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通过弹簧与支架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弹簧关于主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开合底盖利于设备的上下料操作,不使用时也可闭合底盖,防止设备内部进入异物,拆装便捷使用方便。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盖通过卡块与主体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卡块通过活动轴与底盖之间构成转动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便捷的操作设备进行内部的材料混合,升降操作令内部搅拌更加均匀充分,且设备能够便捷调节使用角度,有利于内部原料的充分混合与出料操作;1、操作设备内部转杆进行旋转,带动外侧的搅拌杆转动,令设备能够稳定对内部物料进行有效搅拌混合,其中搅拌杆与转杆之间为活动连接,转杆旋转的同时,搅拌杆会于转杆上旋转,搅拌杆移动的同时旋转带动外侧的搅拌扇,使设备多组搅拌杆能够更加均匀有效的搅拌混合设备内部的物料,之后可以操作顶部升降杆带动下方转杆进行升降,令底部的混合件对下方的物料进行上下翻拌,大大提高设备搅拌混合的效率,使搅拌操作更加的均匀有效,设备上下料时可以操作转动连接件边侧的控制杆,通过内部第二齿轮与第一转盘的传动,能够便捷的调节控制设备的角度,便于搅拌操作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上下料的操作与设备内部的清洁检查,操作稳定灵活调节;2、设备使用时通过连接件底部的弹簧对支架进行压力的吸收,能够在设备加工时有效吸收震动,减少设备使用时震动影响加工操作对设备造成损耗的情况出现,最后可以转动底部的控制杆带动卡块,使其围绕活动轴转动并脱离外侧的主体,令底盖能够便捷的由主体上脱离取下,便于设备底部出料口的开合操作,加工时便捷的安装闭合,有利于设备内部的加工操作,不使用时也可闭合底盖,防止设备内部进入异物,拆装便捷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底盖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转杆;3、搅拌杆;4、搅拌扇;5、混合件;6、升降杆;7、转轴;8、第一转盘;9、传动带;10、第二齿轮;11、连接件;12、弹簧;13、支架;14、底盖;15、活动轴;16、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混料机,包括主体1、转杆2、搅拌杆3、搅拌扇4、混合件5、升降杆6、转轴7、第一转盘8、传动带9、第二齿轮10、连接件11、弹簧12、支架13、底盖14、活动轴15和卡块16,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杆2,且转杆2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3,并且搅拌杆3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扇4,转杆2的端部设置有混合件5,转杆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6,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转轴7,且转轴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盘8,第一转盘8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9,且传动带9的内部连接有第二齿轮10,第二齿轮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11,且连接件1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2,并且弹簧12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3,底盖14安装于主体1的底部,且底盖14的内部贯穿有活动轴15,并且活动轴15的外侧设置有卡块16;进一步的,搅拌杆3通过转杆2与主体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2与搅拌杆3之间相互垂直,搅拌杆3移动的同时旋转带动外侧的搅拌扇4,使设备多组搅拌杆3能够更加均匀有效的搅拌混合设备内部的物料;进一步的,混合件5通过升降杆6与主体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混合件5的中轴线与转杆2的中轴线相互重合,底部的混合件5对下方的物料进行上下翻拌,大大提高设备搅拌混合的效率,使搅拌操作更加的均匀有效;进一步的,第一转盘8通过传动带9与第二齿轮10之间构成传动结构,且转轴7通过第一转盘8与连接件11之间构成转动结构,能够便捷的调节控制设备的角度,便于搅拌操作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上下料的操作与设备内部的清洁检查,操作稳定灵活调节;进一步的,连接件11通过弹簧12与支架13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弹簧12关于主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能够在设备加工时有效吸收震动,减少设备使用时震动影响加工操作对设备造成损耗的情况出现;进一步的,底盖14通过卡块16与主体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卡块16通过活动轴15与底盖14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就这样完成整个混料机的使用过程,有利于设备的上下料操作,不使用时也可闭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混料机,包括主体(1)和底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杆(2),且转杆(2)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3),并且搅拌杆(3)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扇(4),所述转杆(2)的端部设置有混合件(5),所述转杆(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6),所述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转轴(7),且转轴(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盘(8),所述第一转盘(8)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9),且传动带(9)的内部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11),且连接件(1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2),并且弹簧(12)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3),所述底盖(14)安装于主体(1)的底部,且底盖(14)的内部贯穿有活动轴(15),并且活动轴(15)的外侧设置有卡块(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混料机,包括主体(1)和底盖(14),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转杆(2),且转杆(2)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杆(3),并且搅拌杆(3)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扇(4),所述转杆(2)的端部设置有混合件(5),所述转杆(2)的顶部设置有升降杆(6),所述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转轴(7),且转轴(7)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转盘(8),所述第一转盘(8)的外侧设置有传动带(9),且传动带(9)的内部连接有第二齿轮(10),所述第二齿轮(10)的外侧设置有连接件(11),且连接件(11)的底部设置有弹簧(12),并且弹簧(12)的底部设置有支架(13),所述底盖(14)安装于主体(1)的底部,且底盖(14)的内部贯穿有活动轴(15),并且活动轴(15)的外侧设置有卡块(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3)通过转杆(2)与主体(1)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转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华谢银军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荆奇装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