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分布式操作型数据管理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004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中分布式操作型数据管理的系统,包括:一个核心装置,用于集中存储整个系统的操作型数据,同时作为操作型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动作的业务逻辑集中控制与确认点;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专题装置,作为操作型数据更新与查询的分布接入,用于本专题装置中存储的操作型数据的查询检索;用于访问各个专题装置中数据的应用;以及相应用于传送应用向专题装置发出的数据查询与维护的请求和传送专题装置向应用返回结果的通信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建立核心装置,对操作型数据进行集中更新,保证了操作型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建立多个具有物理上完全独立而数据动态保持一致的专题装置以保证查询的响应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数据处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对操作型数据集中分布式管理的系统。
技术介绍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的情况下,保证操作型数据的高度完整性和一致性,并能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并发快速检索,对于充分利用操作型数据为客户提供实时的服务或者进行经营、生产的实时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所述操作型数据是指该数据对于基于计算机系统的活动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要求能够被实时地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也能够被批量地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在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加工的环节中,不能引入误差,对于由于存储、传输和加工的环节的差错导致的数据的不完整和不一致,必须建立有效的异常处理措施,并最终能够通过包括装置提供信息而人工调整地手段,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根据现有技术,要保证操作型数据的高度完整性和一致性,并能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并发快速检索,主要有通过建立一个物理上集中的系统来实现逻辑上的集中或者通过建立交换中心的方式来实现分布数据的逻辑集中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对于企业所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全部集中、应用逻辑全部集中且单套计算机能够承受全部的数据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处理的情况下,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不满足上述条件的任何一个条件的情况下,都会出现效率问题乃至不能满足业务应用的需要。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系统不是全部集中的情况下,分布的应用在查询信息时只能使用远程的方式,并有可能带来应用交易性能的下降;在单套计算机系统难以承受全部的数据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的压力的情况下,问题就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仅仅考虑从系统级解决计算机的负荷能力,则往往要付出很大的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且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有可能不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在使用同种厂家的数据库系统构建应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数据库的复制技术实现对于查询的多点访问,但是这种方式只能支持同种数据库,而且同步的信息是数据库中全部或者语义相关的纪录,而不能仅仅同步应用相关的记录。第二种方案需要所有分布的应用和交换中心在系统实现上具有完全的数据描述一致性,并且随着系统的升级能够动态地保持这种数据描述的一致性,在通信上要保证所有参与的子系统与交换中心之间要有能够得到保证的通信信道,否则整个系统就不能保持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对于存储在本地和通过交换中心获得的数据,在响应时间和数据获取的可能性上将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先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操作型数据的集中分布式管理系统,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系统,可以在处理操作型的数据时,可以在保证全企业数据一致性的前提下,实现对数据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负荷的合理分布。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型数据的集中分布式管理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一个核心装置,用于集中存储整个系统的全部操作型数据,同时,作为操作型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动作的业务逻辑集中控制与确认点,响应对操作型数据更新的请求;响应专题装置对于操作型数据的查询;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专题装置,作为操作型数据访问的分布接入,用于本专题装置中存储的操作型数据的查询检索;实现核心装置和专题装置之间通信的通信装置,用于传送专题装置向核心装置发送访问的请求与核心装置向专题装置返回的结果。与系统配套工作的,还包括用于访问各个专题装置中数据的应用系统,以及实现专题装置和应用系统之间通信的通信装置,用于传送应用系统向专题装置发送访问的请求与专题装置向应用系统返回的结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建立核心装置,对操作型数据进行集中更新,保证了操作型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对于仅仅需要查询操作型数据的情况,可以将数据的获取点放置在应用系统的同一地以提高查询的响应效率和可靠性;对于在某些应用频繁查询而在另一些应用中偶尔查询的信息,可以实现在第一次查询时远程访问,而在后继的查询中本地访问,以实现数据访问质量的一致性;对于查询频繁的情况,可以通过建立多个具有物理上完全独立而数据动态保持一致的专题装置以保证查询的响应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拓扑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专题装置与多个应用系统协同工作的拓扑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核心装置和直接存取式专题装置协同工作时查询信息的交互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核心装置和基本缓冲式专题装置协同工作时查询信息的交互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核心装置和直接缓冲式、智能存取式和智能缓冲式专题装置协同工作时查询信息的交互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核心装置和各种专题装置中分别存储的操作型数据以及与各个专题装置连接的应用系统能够访问的操作型数据的关系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智能存取式和智能缓冲式专题装置进行信息智能同步的过程示意图;图8为核心装置在能够确定专题装置对信息需求的情况下将信息主动推送到智能存取式和智能缓冲式专题装置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通过直接存取式的专题装置更新客户信息的过程示意图;图10为通过基本缓冲式、直接缓冲式、智能存取式和智能缓冲式专题装置更新客户信息的过程示意图;图11为由核心装置发起对基本缓冲式、直接缓冲式、智能存取式和智能缓冲式专题装置客户信息的同步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实例。为了描述上的清晰,以下使用访问一词说明应用系统对操作型数据的集中分布式管理系统的请求和响应的过程;使用查询一词说明应用系统向操作型数据的集中分布式管理系统提出查询的请求,并获得数据的过程;使用更新一词说明应用系统向操作型数据的集中分布式管理系统提出对数据的增加、修改或删除的要求,并提供所需的数据的过程。即,访问可以是查询,也可以是更新。银行等行业的客户信息是比较典型的操作型数据,有着在多个层次、多个应用系统中提供内容一致的信息访问的需求,更新动作需要由一个最终动作点确认,信息的查询访问量远远大于更新等特点。用本专利技术构建银行客户信息系统,其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核心装置和各种专题装置。其中在核心装置1中存储全部的客户信息,然后根据使用客户信息的需要,在专题装置中存储专题客户信息。核心装置1负责客户信息的更新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负责保持各个存储客户信息的专题装置中客户信息与核心装置1信息的一致性,负责控制各个专题装置的代码表、运行模式等关键运行控制数据。核心装置1仅仅与各个专题装置进行交互。专题装置负责与访问客户信息的应用系统通信,按照应用系统、应用系统的操作者划分角色并完成基于角色的访问权限验证,本专利技术中,还会涉及到根据采用的硬件环境进行客户信息内码由ASCII码转换为EBCDIC码的相互变换、客户信息的组织方式由XML报文转换为字符串等等格式的相互变换、通信协议在TCP/IP、SNA和CICS之间的变换等等必要的格式变换,完成对于客户信息的查询。因此,上述必要的格式转换,包括了信息的表述采用字符串、XML以及GB/T15150规定的格式之间的转换,也包括了信息的编码由ASCII与EBCDIC之间的转换。有关查询的具体过程,将在下面详细描述。所述核心装置,其具体功能包括a)存放全部客户信息;b)执行专题装置送来的对客户信息更新的请求;c)在本身的客户信息完成更新后,执行将客户信息向专题装置的同步分发;d)响应专题装置对客户信息查询的请求;e)记录智能存取式专题装置和智能缓冲式专题装置中属于智能存取的客户信息,与上述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中分布式操作型数据管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核心装置,用于集中存储整个系统的操作型数据,同时,作为操作型数据的增加、修改、删除动作的业务逻辑集中控制与确认点;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专题装置,作为操作型数据维护与查询 的分布接入,用于本专题装置中存储的操作型数据的查询检索;用于访问各个专题装置中数据的应用;以及,实现核心装置和专题装置之间通信以及专题装置和应用之间通信的通信装置,用于传送应用向专题装置发出的数据查询与维护的请求和传送专题装 置向应用返回的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宽唐学彬叶又升孟毅颖涂晓军刘刚谢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银行北京联信电子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