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97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它包括机架、转轮Ⅰ、固定卡具,所述的转轮Ⅰ与机架连接,可旋转,设置在两个磨轮中间,转轮Ⅰ的外圆曲线与磨轮曲线相交,转轮Ⅰ轮面均布设置有固定卡具,固定卡具用以限位被加工件,转轮Ⅰ旋转带动被加工件进入两个磨轮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把卧式双面磨的原来直线传送带进料方式改进为转轮式带卡具进料装置。进料时,待加工方块经转轮Ⅰ上的专用卡具定位,送入卧式双面磨两砂轮中间进行磨削,因为进料时对待加工产品进行了卡具限位,加工出的产品可保证加工端面与其它两面垂直偏差不超过1°,同时又因为是旋转进料,可以做到循环进出,实现反复装料加工,生产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方块磨削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卧式双面磨进料机构为直线输送带机构,待加工物料逐个整齐摆放在传送带上,传送带上方两侧固定设置有侧板,在摩擦力及侧板限位作用下,传送带带动加工物料送入双面磨加工区。该直线传送带进料装置的缺点在于,因待加工产品没有工装精准限位,被加工件进入双面磨加工区的角度不稳定,加工出的产品端面垂直度偏差大。特别是加工长度超过80mm以上的产品,加工端面与侧面垂直度间隙会大于0.3mm,经常到0.5mm左右,大大超过成品常规要求小于0.2mm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特提供了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替代原先的直线输送带式进料机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它包括机架、转轮Ⅰ、固定卡具,所述的转轮Ⅰ与机架连接,可旋转,设置在两个磨轮中间,转轮Ⅰ的外圆曲线与磨轮曲线相交,转轮Ⅰ轮面均布设置有固定卡具,固定卡具用以限位被加工件,转轮Ⅰ旋转带动被加工件进入两个磨轮之间。所述的固定卡具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转轮Ⅰ固定连接,固定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方固定设置有上挡沿、下挡沿,上挡沿设置有可调螺杆,可调螺杆下端与被加工件上侧面接触连接,被加工件的下侧面与下挡沿接触连接。该装置还包括限位用皮带,皮带通过三个皮带轮连接,三个皮带轮呈三角形布置,靠近转轮Ⅰ的两个皮带轮之间的皮带压触在转轮Ⅰ轮面上,转轮Ⅰ主动旋转,带动皮带被动运转,压触在转轮Ⅰ轮面上的皮带与被加工件接触连接,确保被加工件在固定卡具内的稳定性。所述的可调螺杆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上挡沿上,所述的上挡沿设置有孔,可调螺杆穿过孔与上挡沿连接,可调螺杆进入孔的长度可调。所述的可调螺杆杆身上设置有螺纹,可调螺杆与孔滑动连接,通过在杆身上螺纹连接两个螺母调节可调螺杆与上挡沿的连接,两个螺母分别设置在上挡沿的前后侧。所述的可调螺杆下端设置有弹性触头,弹性触头端部与下挡沿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加工件的上下端距离,弹性触头的作用在于,即方便被加工件顺利放入到螺杆与下挡沿之间,同时这个限位作用力不至于过大。所述的弹性触头为弹性转轮Ⅱ,可调螺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轮架,轮架内设置有转轮Ⅱ,转轮Ⅱ通过轮轴与轮架连接,转轮Ⅱ为弹性轮;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轮Ⅱ轮轴与转轮Ⅰ的轮轴线平行,弹性转轮Ⅱ的作用为:方便被加工件挤入或离开弹性轮Ⅱ与下挡沿之间,尤其是被加工件旋转到下方,压触在被加工件上的皮带与被加工件分离时,被加工件在自重作用力下,可方便的离开可调螺杆。进一步地,皮带为两根,皮带形成的环与磨轮盘面平行,两根皮带可以确保被压触的加工件的稳定性。调整皮带轮的位置,确保被加工件进入加工区前,被皮带压触到,确保被加工件进入加工区前的稳定性。本案所述的加工区指磨轮工作区域。远离转轮Ⅰ的皮带轮通过轴承座与机架侧板活动连接,通过调整轴承座的位置,可以调节皮带的张力。该装置还包括导向板,导向板为两个构成八字形收口结构,导向板设置在转轮Ⅰ两侧、转轮Ⅰ外圆与磨轮外圆相交之前的区域,用以将固定卡具上的被加工件进入加工区之前调整到合适位置,收口结构的近距离端与被加工件摩擦接触连接。所述的导向板构成的收口结构的近距离端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双面磨轮之间的距离。所述的转轮Ⅰ下方还设置有传送带,用以将转轮Ⅰ掉落下来的物料转运走。所述的转轮Ⅰ下方设置有接料板与机架固定连接,接料板的上端靠近转轮Ⅰ轮面,设置在皮带与转轮Ⅰ轮面分离处,当被加工件在自重作用下与固定卡具分离时,会直接落入接料板上部,降低被加工件的掉落距离,减小碰损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专利技术为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把卧式双面磨的原来直线传送带进料方式改进为转轮式带卡具进料装置。进料时,操作人员将被加工件放入转轮Ⅰ上的固定卡具内定位,转轮Ⅰ按设定速度旋转即可把待加工方块送入卧式双面磨两砂轮中间(加工区)进行磨削;皮带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固定卡具内被加工件的稳定性;因为进料时对待加工产品进行了固定卡具限位,使得加工出的产品可保证加工端面与其它两面垂直偏差不超过1°(加工端面与侧面垂直度间隙小于0.2mm),同时又因为是旋转进出料,可以做到循环进出,实现反复装料加工,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卡具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结构示意图。1-转轮Ⅰ,2-磨轮,3-固定卡具,4-被加工件,5-皮带轮,6-皮带,7-导向板,8-接料板,9-传送带,10-侧板,11-轴承座,31-固定座,32-,33-上挡沿,34-下挡沿,35-可调螺杆,36-螺母,38-转轮Ⅱ。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4所示的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它包括机架、转轮Ⅰ1、固定卡具3,所述的转轮Ⅰ1与机架连接,可旋转,设置在两个磨轮2中间,转轮Ⅰ1的外圆曲线与磨轮2曲线相交,转轮Ⅰ1轮面均布设置有固定卡具3,固定卡具3用以限位被加工件4,转轮Ⅰ1旋转带动被加工件4进入两个磨轮2之间。所述的固定卡具3包括固定座31,固定座31与转轮Ⅰ1固定连接,固定座31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方固定设置有上挡沿33、下挡沿34,上挡沿33设置有可调螺杆35,可调螺杆35下端与被加工件4上侧面接触连接,被加工件4的下侧面与下挡沿34接触连接。该装置还包括限位用皮带6,皮带6通过三个皮带轮5连接,三个皮带轮5呈三角形布置,靠近转轮Ⅰ1的两个皮带轮5之间的皮带6压触在转轮Ⅰ1轮面上,转轮Ⅰ1主动旋转,带动皮带6被动运转,压触在转轮Ⅰ1轮面上的皮带6与被加工件4接触连接,确保被加工件4在固定卡具3内的稳定性。所述的可调螺杆35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上挡沿33上,所述的上挡沿33设置有孔,可调螺杆35穿过孔与上挡沿33连接,可调螺杆35进入孔的长度可调。所述的可调螺杆35杆身上设置有螺纹,可调螺杆35与孔滑动连接,通过在杆身上螺纹连接两个螺母36调节可调螺杆35与上挡沿33的连接,两个螺母36分别设置在上挡沿33的前后侧。所述的可调螺杆35下端设置有弹性触头,弹性触头端部与下挡沿34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加工件4的上下端距离,弹性触头的作用在于,即方便被加工件4顺利放入到可调螺杆与下挡沿34之间,同时这个限位作用力不至于过大。所述的弹性触头为弹性转轮Ⅱ38,可调螺杆35的下端固定设置有轮架,轮架内设置有转轮Ⅱ38,转轮Ⅱ38通过轮轴与轮架连接,转轮Ⅱ38为弹性轮;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轮Ⅱ38轮轴与转轮Ⅰ1的轮轴线平行,弹性转轮Ⅱ38的作用为:方便被加工件4挤入或离开弹性轮Ⅱ与下挡沿34之间,尤其是被加工件4旋转到下方,压触在被加工件4上的皮带6与被加工件4分离时,被加工件4在自重作用力下,可方便的离开可调螺杆35。进一步地,皮带6为两根,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转轮Ⅰ、固定卡具,所述的转轮Ⅰ与机架连接,可旋转,设置在两个磨轮中间,转轮Ⅰ的外圆曲线与磨轮曲线相交,转轮Ⅰ轮面均布设置有固定卡具,固定卡具用以限位被加工件,转轮Ⅰ旋转带动被加工件进入两个磨轮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转轮Ⅰ、固定卡具,所述的转轮Ⅰ与机架连接,可旋转,设置在两个磨轮中间,转轮Ⅰ的外圆曲线与磨轮曲线相交,转轮Ⅰ轮面均布设置有固定卡具,固定卡具用以限位被加工件,转轮Ⅰ旋转带动被加工件进入两个磨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卡具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与转轮Ⅰ固定连接,固定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上下方固定设置有上挡沿、下挡沿,上挡沿设置有可调螺杆,可调螺杆下端与被加工件上侧面接触连接,被加工件的下侧面与下挡沿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用皮带,皮带通过三个皮带轮连接,三个皮带轮呈三角形布置,靠近转轮Ⅰ的两个皮带轮之间的皮带压触在转轮Ⅰ轮面上,转轮Ⅰ主动旋转,带动皮带被动运转,压触在转轮Ⅰ轮面上的皮带与被加工件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轮式带卡具双面磨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螺杆为一个或两个,设置在上挡沿上,所述的上挡沿设置有孔,可调螺杆穿过孔与上挡沿连接,可调螺杆进入孔的长度可调;所述的可调螺杆杆身上设置有螺纹,可调螺杆与孔滑动连接,通过在杆身上螺纹连接两个螺母调节可调螺杆与上挡沿的连接,两个螺母分别设置在上挡沿的前后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波武彬李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稀依诺威山东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