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丽梅专利>正文

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9960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设于加工平台上的笼体,和装夹于工件毛胚外的转位组件,所述转位组件包括向内装夹工件毛胚的内壳体和与所述笼体可拆连接的外壳体,所述转位组件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壳体相对所述外壳体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笼体上分别设有从两侧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第一连杆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耦合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通过该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可以提供在加工中心中加工轴、杆类零件单次装夹下多个侧面的精确加工,同时具有快速装夹至加工中心中实现高效流水生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中心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轴类或杆类零件上会有键槽、槽孔等需要在立式加工中心中加工的特征,在现有一般的立式加工中心中,在一个轴或杆上设有多个槽孔类特征时,加工多个此类槽孔特征的话需要多次进行装夹使得待加工面朝向刀具,导致整体加工过程会多次暂停重新装夹、定位,使得加工效率降低。尤其在工件的一侧已经加工成型一个特征后,在对侧进行加工时还需要装夹位置与该特征进行校准、对准,进一步降低加工效率。而采用多轴加工中心的成本过高,难以大规模应用。尤其在大批量流水线生产中,传统的加工中心用的夹具难以实现高效的装夹、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该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可以提供在加工中心中加工轴、杆类零件单次装夹下多个侧面的精确加工,同时具有快速装夹至加工中心中实现高效流水生产的效果。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加工平台上的笼体(1100),和装夹于工件毛胚外的转位组件(1200),所述转位组件(1200)包括向内装夹工件毛胚的内壳体(1220)和与所述笼体(1100)可拆连接的外壳体(1210),所述转位组件(1200)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壳体(1220)相对所述外壳体(1210)转动的驱动组件(1230),所述笼体(1100)上分别设有从两侧连接至所述外壳体(1210)的第一连杆(1300)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杆(1400),所述第一连杆(1300)耦合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12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加工平台上的笼体(1100),和装夹于工件毛胚外的转位组件(1200),所述转位组件(1200)包括向内装夹工件毛胚的内壳体(1220)和与所述笼体(1100)可拆连接的外壳体(1210),所述转位组件(1200)还包括驱动所述内壳体(1220)相对所述外壳体(1210)转动的驱动组件(1230),所述笼体(1100)上分别设有从两侧连接至所述外壳体(1210)的第一连杆(1300)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杆(1400),所述第一连杆(1300)耦合连接至所述驱动组件(12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230)包括具有锥齿的主动齿轮(1231)和从动齿轮(1232),所述从动齿轮(1232)固接于所述内壳体(1220)表面,所述主动齿轮(1231)可转连接于所述外壳体(1210)内壁并啮合连接至所述从动齿轮(12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300)耦合连接有转位电机(1310),所述第一连杆(1300)上套接有编码器(132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工件转位装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300)后端连接有第一气缸(1330),所述第一气缸(1330)固接于所述笼体(1100),所述第一连杆(1300)前端设有传动花键(1340),所述外壳体(1210)上设有供所述传动花键(1340)通过的通孔(1211),所述主动齿轮(1231)上设有与所述传动花键(1340)耦合连接的驱动孔(123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王丽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