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器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9573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雾化器连接管,包括雾化器连接管和雾化器,所述雾化器连接管与雾化器接头连接,所述雾化器接头呈圆筒状结构,内部左侧为前腔右侧为后腔,前腔直径大于后腔直径,前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前腔与后腔之间固定有密封圈C,后腔一端固定有密封圈B,后腔内壁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凸起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采用短连接和长连接两种方式,能够快速的插拔即插即用,提高了其连接的牢固性,也达到了防脱落的效果,也可进一步螺纹旋紧连接,雾化器接头内采用宽窄两层结构,宽结构内可与连接管通过螺纹连接,而窄结构能够与连接管通过凸起进行卡合连接,配合多个密封圈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提高雾化器连接传导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雾化器连接管
本技术属于雾化器
,具体为一种雾化器连接管。
技术介绍
医用雾化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上下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哮喘、咽喉肿痛、咽炎、鼻炎、支气管炎、尘肺等气管、支气管、肺泡、胸腔内所发生的疾病。雾化吸入治疗时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方法中的,一种重要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因此要求雾化器喷雾稳定、雾滴细小、均匀和雾化效率高。一般在使用雾化器时需要利用到连接管与外接管道连接,但是现有的连接管密封性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无法达到即插即用的效果,在使用上不是很方便,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若没有拧紧则会造成密封性下降,雾气水滴则会从缝隙中流出。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雾化器连接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雾化器连接管,具有使用方便、密封性好、即插即用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雾化器连接管局限性大、不易使用等问题。(二)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雾化器连接管,包括雾化器连接管(1)和雾化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连接管(1)与雾化器接头(4)连接,所述雾化器接头(4)呈圆筒状结构,内部左侧为前腔右侧为后腔,前腔直径大于后腔直径,前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前腔与后腔之间固定有密封圈C(404),后腔一端固定有密封圈B(403),后腔内壁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凸起B(402),所述凸起B(402)与雾化器接头(4)通关弹簧(401)连接,所述雾化器连接管(1)包括第一接头(101)和第二接头(102),所述第一接头(101)与所述第二接头(102)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101)包括导管接头(1011)、连接头(1012),所述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雾化器连接管,包括雾化器连接管(1)和雾化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连接管(1)与雾化器接头(4)连接,所述雾化器接头(4)呈圆筒状结构,内部左侧为前腔右侧为后腔,前腔直径大于后腔直径,前腔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前腔与后腔之间固定有密封圈C(404),后腔一端固定有密封圈B(403),后腔内壁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凸起B(402),所述凸起B(402)与雾化器接头(4)通关弹簧(401)连接,所述雾化器连接管(1)包括第一接头(101)和第二接头(102),所述第一接头(101)与所述第二接头(102)相连接,所述第一接头(101)包括导管接头(1011)、连接头(1012),所述导管接头(1011)与导管(3)连接,所述导管接头(1011)上安装有辅助片(1013),所述第二接头(102)包括尾接头(1021)、中间接头(1022)和前接头(1023),所述尾接头(1021)与中间接头(1022)上均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前接头(1023)上设置有密封圈A(10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燕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