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雾化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2637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提供了一种医用雾化杯,它包括杯体,杯盖,所述的杯盖、杯体上下连接,组成内腔;所述的杯体包含杯芯,虹吸套,杯体连接部,杯芯为上部为中空锥形,上端为喷气通道,顶端有喷气孔,下部为导入气体通道与气体动力源导管相连,杯体底面为倾斜底面,导入气体通道贯穿杯体倾斜底面,杯盖包括出雾口、进气道、连接部。解决了儿童呼吸道感染者在氧气雾化吸入中当患儿平卧时,雾化器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在平卧时使用方便安全,能最大限度的利用雾化药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雾化杯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雾化杯
,具体为一种躺卧时方便使用的雾化杯。
技术介绍
医用雾化杯是医院普遍使用的一种药物雾化器械,将药物雾化,通过呼吸的方式吸入药物的医疗设备,常用于治疗哮喘、呼吸系统疾病等,采用雾化吸入器将药液雾化成微小颗粒,药物通过呼吸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沉积,从而达到湿化痰液,减轻呼吸道炎症等治疗目的。雾化杯工作原理:压缩雾化,也叫射流式雾化,是根据文丘里喷射原理,利用压缩空气通过细小管口形成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带动液体或其它流体一起喷射到阻挡物上,在高速撞击下向周围飞溅使液滴变成雾状微粒从出气管喷出。儿童呼吸道感染者在氧气雾化吸入中存在哭闹不配合治疗的现象,故护士或患者家属多将患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安排在患儿睡眠时段,但目前临床的氧气雾化器只适用于患儿坐位状态,当患儿平卧时,雾化器内的药液部分偏离氧气可驱动的范围,使得护士需加大氧流量或调整雾化器储药瓶的位置才能保证药液被充分雾化,而且护士调大氧流量常会使雾化器进气接口被气流冲开。因此对现有雾化杯进行技术改进,使其结构设计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雾化杯,包括杯体(1),杯盖(2),所述的杯盖(2)、杯体(1)上下连接,组成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包含杯芯,虹吸套(1.2),杯体连接部(1.3),杯芯上部为中空锥形,上端为喷气通道(1.1),顶端有喷气孔(1.4),杯芯下部为导入气体通道(1.5)与气体动力源导管相连,虹吸套(1.2)为上下端开口的锥形中空结构,顶端设置有气液混合孔,虹吸套(1.2)罩在杯芯上,杯体底面(1.7)为倾斜底面,导入气体通道(1.5)贯穿杯体倾斜底面,杯体连接部(1.3)位于杯体顶端外沿,/n杯盖(2)包括出雾口(2.4)、进气道(2.1)、杯盖连接部(2.2),出雾口(2.4)位于杯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雾化杯,包括杯体(1),杯盖(2),所述的杯盖(2)、杯体(1)上下连接,组成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体包含杯芯,虹吸套(1.2),杯体连接部(1.3),杯芯上部为中空锥形,上端为喷气通道(1.1),顶端有喷气孔(1.4),杯芯下部为导入气体通道(1.5)与气体动力源导管相连,虹吸套(1.2)为上下端开口的锥形中空结构,顶端设置有气液混合孔,虹吸套(1.2)罩在杯芯上,杯体底面(1.7)为倾斜底面,导入气体通道(1.5)贯穿杯体倾斜底面,杯体连接部(1.3)位于杯体顶端外沿,
杯盖(2)包括出雾口(2.4)、进气道(2.1)、杯盖连接部(2.2),出雾口(2.4)位于杯盖(2)顶端,进气道(2.1)为底端封闭,周边有开口的圆柱形通道,圆柱形通道底端有阻气挡头(2.3),杯盖连接部(2.2)位于杯盖(2)外侧,与杯体(1)密闭连接,阻气挡头(2.3)、喷气孔(1.4)与混合孔中心线在一垂直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雾化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玉军孙莉秦冬岩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