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980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对镁合金铸锭和锌合金铸锭分别进行加工,以形成相应的镁合金棒材以及一端封闭的锌合金管材,并将镁合金棒材置于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对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对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对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铸锭嵌套复合制备,无膜层的额外制备工序。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具有内外层复合结构,外层的锌合金降解速度缓慢,获得足够服役时间,同时芯部的镁合金在外层锌合金的保护下,植入后降解过程中可提供有效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以及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内存在许多管腔道,如血管、胆道、肠道、尿道等,它们主要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当发生血管栓塞、前列腺增生等管腔狭窄、梗阻性疾病时,将危害人体的功能运作甚至生命安全,尤其对于中老年人群的发生率高、危险性大。支架是一种常见的医疗器械,且形状、尺寸多样,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支架介入的方式对管腔壁进行支撑,起到扩张病变管腔道的作用。但现有的支架多为镍钛、不锈钢等材料制备的不可降解支架,大部分植入人体后不可取出,只能长期留存,这会引起内皮细胞增生而导致再狭窄。为了解决永久留存的问题,近年来已有多种可降解支架技术被公开。现有公开技术中,可降解支架主要分为两类,高分子基支架和金属基支架。例如:现有技术之一的中国专利CN101972181B公开了一种生物可吸收支架,以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醇酸等高分子作为基体,具有良好的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载药功能,更适用于儿童血管。现有技术之一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2908216A公开了一种生物可吸收医用人体腔道内支架,所用丝材以镁合金材料作为基体,并在表面覆着生物可降解陶瓷层和高分子层,具有较缓慢的降解速率和优良的力学性能。现有技术之一的中国专利申请CN102727331A公开了一种生物可降解镁合金胆管溶石编织支架,以镁合金丝材作为支架基体,并针对胆道结石在表面负载溶石药物,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治疗效果。然而,无论是可降解高分子支架还是可降解金属支架,依然存在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上述可降解高分子支架通常力学性能较差,对于管壁的支撑作用较弱,并且自身缺少生物活性。而可降解金属支架目前主要是以镁合金丝材作为基体材料,力学性能较好,但是镁合金自身的降解速率过快,通常要辅以膜层作为保护层,制备工序复杂,并且保护层一旦损坏将加速镁合金的降解速率,需要较高的储存条件。因此,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及其制备方法,以具备优良的力学性能且降解速率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以及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对镁合金铸锭和锌合金铸锭分别进行加工,以形成相应的镁合金棒材以及一端封闭的锌合金管材,并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对所述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可选的,所述并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包括: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内,并置于温度范围为250℃~350℃的压模中,在压强范围为80MPa~120MPa下均匀处理1h~3h,以形成压合铸锭。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包括:对所述压合铸锭在挤压温度范围为200℃~250℃下,挤压速率范围为1mm/s~3mm/s下进行单孔热挤压,以形成直径范围为2mm~4mm的复合金属棒材。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包括: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多次拉拔处理,以及在退火温度范围为150℃~300℃下退火处理,获得直径范围为0.1mm~0.3mm的复合金属丝材。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包括: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采用菱形结构作为编织结构进行编织,以得到具有第一网孔内角和第二网孔内角的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可选的,所述第一网孔内角范围为40°~50°;和/或,所述第二网孔内角范围为130°~140°。可选的,所述镁合金铸锭采用镁锌合金或镁锌钙合金;和/或,所述锌合金铸锭采用锌铜合金、锌锂合金、锌锂锰合金以及锌锂铜合金中任一者。可选的,所述镁锌合金的成分包括1wt%~5wt%的Zn,余量为Mg;和/或,所述镁锌钙合金的成分包括1wt%~3wt%的Zn,0.1wt%~1wt%的Ca,余量为Mg;和/或,所述锌铜合金的成分包括0.1wt%~1wt%的Cu,余量为Zn;和/或,所述锌锂合金的成分包括0.1wt%~1wt%的Li,余量为Zn;和/或,所述锌锂锰合金的成分包括0.1wt%~1wt%的Li,0.1wt%~0.5wt%的Mn,余量为Zn;和/或,所述锌锂铜合金的成分包括0.1wt%~1wt%的Li,0.1wt%~0.5wt%的Cu,余量为Zn。可选的,所述镁合金棒材的直径是所述锌合金管材壁厚的2倍~4倍,以及,所述镁合金棒材的直径比所述锌合金管材内径小0.01mm~0.03mm。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采用前文记载的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制备方法制得。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对镁合金铸锭和锌合金铸锭分别进行加工,以形成相应的镁合金棒材以及一端封闭的锌合金管材,并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对所述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通过铸锭嵌套复合制备,无膜层的额外制备工序,制备简单,且外层为锌合金,对于储存条件要求较低。以及,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具有内外层复合结构,外层的锌合金降解速度缓慢,可获得足够的服役时间,同时芯部的镁合金在外层锌合金的保护下,在植入后降解过程中依然可提供有效的力学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镁合金棒材和一端封闭的锌合金管材形成压合铸锭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复合金属丝材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编织采用的菱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S1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10~S140:S110、对镁合金铸锭和锌合金铸锭分别进行加工,以形成相应的镁合金棒材以及一端封闭的锌合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镁合金铸锭和锌合金铸锭分别进行加工,以形成相应的镁合金棒材以及一端封闭的锌合金管材,并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n对所述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n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n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镁合金铸锭和锌合金铸锭分别进行加工,以形成相应的镁合金棒材以及一端封闭的锌合金管材,并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
对所述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
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
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中形成压合铸锭,包括:
将所述镁合金棒材置于所述锌合金管材内,并置于温度范围为250℃~350℃的压模中,在压强范围为80MPa~120MPa下均匀处理1h~3h,以形成压合铸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压合铸锭进行热挤压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棒材,包括:
对所述压合铸锭在挤压温度范围为200℃~250℃下,挤压速率范围为1mm/s~3mm/s下进行单孔热挤压,以形成直径范围为2mm~4mm的复合金属棒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过拉拔处理和退火处理,以形成复合金属丝材,包括:
对所述复合金属棒材经多次拉拔处理,以及在退火温度范围为150℃~300℃下退火处理,获得直径范围为0.1mm~0.3mm的复合金属丝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进行编织,以获得所述可降解复合金属编织支架,包括:
对所述复合金属丝材采用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晶程兆俊邵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晶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