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
本申请涉及冲压
,尤其涉及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和锻造同属塑性加工,合成锻压,冲压的胚材主要是热轧和冷轧钢板和钢带,在机械设计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机械工件进行冲压工作。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冲压装置只能固定在某一个工作区域使用,当需要转移装置时非常不便,当冲压的形状不同时需要对冲压装置进行更换模具,现有的冲压模具的更换比较麻烦,更换后冲压的效果不佳,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冲压装置只能固定在某一个工作区域使用,当需要转移装置时非常不便,当冲压的形状不同时需要对冲压装置进行更换模具,现有的冲压模具的更换比较麻烦,更换后冲压的效果不佳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1)、稳定组件(2)、冲压模具固定组件(3)、升降组件(4)、平移组件(5)、上冲压模(6)和下冲压模(7),所述移动组件(1)分为两层,所述稳定组件(2)设置在移动组件(1)的下层,所述冲压模具固定组件(3)设置在移动组件(1)的上层上,所述升降组件(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升降组件(4)对称设置在移动组件(1)上层的两侧上,所述平移组件(5)设置在两组所述升降组件(4)的工作端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1)、稳定组件(2)、冲压模具固定组件(3)、升降组件(4)、平移组件(5)、上冲压模(6)和下冲压模(7),所述移动组件(1)分为两层,所述稳定组件(2)设置在移动组件(1)的下层,所述冲压模具固定组件(3)设置在移动组件(1)的上层上,所述升降组件(4)设有两组,两组所述升降组件(4)对称设置在移动组件(1)上层的两侧上,所述平移组件(5)设置在两组所述升降组件(4)的工作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1)包括底板(11)、顶板(12)和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杆(13)的一端呈矩形固定设置在底板(11)的上方,所述底板(11)的下方设有万向轮(14),所述万向轮(1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万向轮(14)呈矩形固定设置在底板(11)的下方,四个所述万向轮(14)均具有自锁功能,所述顶板(12)固定设置在四个所述支撑杆(13)的另一端上,所述顶板(12)的一侧设有把手(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2)包括第一旋转电机(21)、第一斜齿轮(22)、第二斜齿轮(23)、立板(24)、第一转动轴(25)和支撑部件(26),所述第一旋转电机(21)固定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立板(24)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板(24)间隔设置在底板(11)上,所述第一转动轴(25)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立板(24)上,所述第一转动轴(25)的两端均延伸出立板(24)外,所述第一斜齿轮(22)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电机(21)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斜齿轮(23)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轴(25)上,并且所述第二斜齿轮(23)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板(24)之间,所述第一斜齿轮(22)与第二斜齿轮(23)相互啮合,所述支撑部件(2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部件(26)设置在底板(11)上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部件(26)均包括第三斜齿轮(261)、第四斜齿轮(262)、丝杆(263)、第二转动轴(264)、配合杆(265)和连接板(266),所述第二转动轴(264)转动安装在底板(11)上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二转动轴(264)的两端均延伸出底板(11)外,所述第三斜齿轮(261)固定设置在第一转动轴(25)的一端上,所述第四斜齿轮(262)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64)的一端上,所述第三斜齿轮(261)与第四斜齿轮(262)相互啮合,所述丝杆(263)固定设置在第二转动轴(264)的另一端上,所述配合杆(265)的一端螺接在丝杆(263)的另一端上,所述连接板(266)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每个所述配合杆(265)的另一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模具固定组件(3)包括第一安装板(31)、第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