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68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所述的立杆(4)的侧部固定有脚托杆体(8),脚托杆体(8)上设有固定部(9),固定部(9)上设有第一伸缩杆(10),脚托杆体(8)的内嵌设有第一杆(11),第一杆(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的第一伸缩杆(10)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第二伸缩杆(13),第一杆(11)内嵌设有第二杆(14),第二杆(14)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5)。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腿伤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灵活有效地支撑,防止病情的加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年轻人对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照顾越来越少,因此就需要更为人性化的工具来辅助老年和残疾群体的生活。轮椅作为老年和残疾群体的主要代步工具之一,它具备一定的优点:使用者可以通过自身力量推动轮椅的轮子,进而使轮椅带动自己行驶,也可以通过借助他人推力来完成行驶,并且在平路上的行驶较为方便、安全。例如公开号为CN20384169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轮椅,包括靠背和与靠背活动连接的坐凳,靠背的前部设置有头垫和靠垫,靠背的后部设置有推把,坐凳的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两侧设置有两根平行分布的前小轮连杆,每根前小轮连杆的前端设置有前小轮,两根前小轮连杆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后驱动轮机构;后驱动轮机构包括两个可沿着轴向方向相互分离或相互靠拢的后驱动轮,两个后驱动轮之间设置有可沿着与后驱动轮的径向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展开或合拢的两个皮带张轮,两个后驱动轮之间预埋有皮带。但是该技术存在一些不足,该技术没有考虑到一些腿伤患者,这些腿伤患者坐轮椅时,需要对其腿部进行有效地支撑,防止病情的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本技术能够对腿伤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灵活有效地支撑,防止病情的加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设置有主体支架,主体支架的两侧设有轮,主体支架上设有座椅,所述的主体支架的前侧设有立杆,立杆的下端设有辅助轮,所述的立杆的一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上设有脚踏板,所述的立杆的侧部固定有脚托杆体,脚托杆体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第一伸缩杆,脚托杆体的内嵌设有第一杆,第一杆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一杆内嵌设有第二杆,第二杆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伸缩杆的伸出端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上固定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的第二杆内设有第三杆,第三杆上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伸缩杆的伸出端与第三连接部相连接,第三连接部上设有弧形板,弧形板的侧部固定有支撑筒。上述的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中,所述的弧形板上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的支撑筒的一端设有螺钉,螺钉设置在调节孔内,支撑筒通过螺钉与弧形板相连接。前述的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中,所述的支撑筒上设有海绵层。前述的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中,所述的脚托杆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前述的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中,所述的脚托杆体的下部伸出有侧部支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技术在脚托杆体上设有固定部,固定部上设有第一伸缩杆,脚托杆体的内嵌设有第一杆,第一杆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一伸缩杆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接部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伸缩杆,第一杆内嵌设有第二杆,第二杆上设有第二连接部,第二伸缩杆的伸出端与第二连接部相连接,第二连接部上固定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的第二杆内设有第三杆,第三杆上设有第三连接部,第三伸缩杆的伸出端与第三连接部相连接,第三连接部上设有弧形板,弧形板的侧部固定有支撑筒;伸缩杆分别控制对应的杆的伸出和缩进长度,患者的腿放置在支撑筒上,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灵活调节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的伸出长度,实现对患者的腿部受伤位置进行有效的支撑。2、所述的弧形板上设有多个调节孔,所述的支撑筒的一端设有螺钉,螺钉设置在调节孔内,支撑筒通过螺钉与弧形板相连接;调节孔呈弧度状设置,使得支撑筒能够在角度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更好的适应患者腿部支撑的需要。3、所述的脚托杆体的下部伸出有侧部支架,增加本技术连接的牢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伸缩杆的示意图;图3为支撑筒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说明:1-主体支架,2-轮,3-座椅,4-立杆,5-辅助轮,6-连接杆,7-脚踏板,8-脚托杆体,9-固定部,10-第一伸缩杆,11-第一杆,12-第一连接部,13-第二伸缩杆,14-第二杆,15-第二连接部,16-第三伸缩杆,17-第三杆,18-第三连接部,19-弧形板,20-支撑筒,191-调节孔,192-螺钉,201-海绵层,801-侧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实施例: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构成如图1和2所示,设置有主体支架1,主体支架1的两侧设有轮2,主体支架1上设有座椅3,所述的主体支架1的前侧设有立杆4,立杆4的下端设有辅助轮5,所述的立杆4的一侧设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上设有脚踏板7,所述的立杆4的侧部固定有脚托杆体8,脚托杆体通过螺钉与立杆进行固定,所述的脚托杆体8采用铝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质量较轻,强度好,用在此处十分的适合,所述的脚托杆体8的下部伸出有侧部支架801,为了增加脚托杆体固定的强度,在其侧部增加侧部支架,侧部支架与立杆通过螺钉相固定;脚托杆体8上设有固定部9,固定部9上设有第一伸缩杆10,脚托杆体8的内嵌设有第一杆11,第一杆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的第一伸缩杆10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第二伸缩杆13,第一杆11内嵌设有第二杆14,第二杆14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5,第二伸缩杆13的伸出端与第二连接部15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5上固定有第三伸缩杆16;所述的第二杆14内设有第三杆17,第三杆17上设有第三连接部18,第三伸缩杆16的伸出端与第三连接部18相连接,第三连接部18上设有弧形板19,如图3所示,弧形板19的侧部固定有支撑筒20,所述的弧形板19上设有多个调节孔191,所述的支撑筒20的一端设有螺钉192,螺钉192设置在调节孔191内,支撑筒20通过螺钉192与弧形板19相连接,调节孔呈弧度状设置,使得支撑筒能够在角度方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节,更好的适应患者腿部支撑的需要,所述的支撑筒20上设有海绵层201,当患者将自己的受伤的腿部放置在支撑筒上时能够较为舒适的感受。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伸缩杆分别控制对应的杆的伸出和缩进长度,患者的腿放置在支撑筒上,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灵活调节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三杆的伸出长度,实现对患者的腿部受伤位置进行有效的支撑,弧形板处设有多个调节孔,能够对支撑筒进行一定的角度调节,增加使用的灵活性,为腿伤的患者提供更好地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设置有主体支架(1),主体支架(1)的两侧设有轮(2),主体支架(1)上设有座椅(3),所述的主体支架(1)的前侧设有立杆(4),立杆(4)的下端设有辅助轮(5),所述的立杆(4)的一侧设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上设有脚踏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4)的侧部固定有脚托杆体(8),脚托杆体(8)上设有固定部(9),固定部(9)上设有第一伸缩杆(10),脚托杆体(8)的内嵌设有第一杆(11),第一杆(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的第一伸缩杆(10)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第二伸缩杆(13),第一杆(11)内嵌设有第二杆(14),第二杆(14)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5),第二伸缩杆(13)的伸出端与第二连接部(15)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5)上固定有第三伸缩杆(16);所述的第二杆(14)内设有第三杆(17),第三杆(17)上设有第三连接部(18),第三伸缩杆(16)的伸出端与第三连接部(18)相连接,第三连接部(18)上设有弧形板(19),弧形板(19)的侧部固定有支撑筒(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轮椅的可伸缩脚托,设置有主体支架(1),主体支架(1)的两侧设有轮(2),主体支架(1)上设有座椅(3),所述的主体支架(1)的前侧设有立杆(4),立杆(4)的下端设有辅助轮(5),所述的立杆(4)的一侧设有连接杆(6),连接杆(6)上设有脚踏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杆(4)的侧部固定有脚托杆体(8),脚托杆体(8)上设有固定部(9),固定部(9)上设有第一伸缩杆(10),脚托杆体(8)的内嵌设有第一杆(11),第一杆(11)上设有第一连接部(12),所述的第一伸缩杆(10)的伸出端与第一连接部(12)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2)上设有第二伸缩杆(13),第一杆(11)内嵌设有第二杆(14),第二杆(14)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5),第二伸缩杆(13)的伸出端与第二连接部(15)相连接,第二连接部(15)上固定有第三伸缩杆(16);所述的第二杆(14)内设有第三杆(17),第三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