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68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包括:车体、靠背体、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之间连接装置、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上的气囊装置、以及刹车装置;上架的后部设有容纳背架的放置架;连接装置包括均设于上架后部两侧的安装盘和连接杆,安装盘上设有调节槽,下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卡装于调节槽的调节螺栓;上架的上部、背架的前侧、以及枕块的前侧均设有通过气管连接的气囊,上架的底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气泵;刹车装置包括设于安装盘上的驻车卡槽和行车卡槽、设于操作杆底端的驻车杆、以及与驻车杆连接的驻车块,操作杆可卡装在驻车卡槽或行车卡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调节靠背角度,方便切换轮椅和床的状态,且方便折叠收纳,以及可按摩促进患者身体血液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
本技术涉及轮椅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
技术介绍
脑瘫儿童在出行或生活中,总是需要轮椅,现在市场销售有针对脑瘫儿童的专用轮椅。但是该专用轮椅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传统的脑瘫儿童轮椅采用四根抱簧自锁调节杆来调节座位和靠前的角度,同时支撑轮椅,上述结构采用多个支撑气缸,导致成本高,同时存在操作不方便;第二、传统的脑瘫儿童轮椅靠背和轮椅座位之间存在隙缝,不紧密贴合,导致物品易掉落至地上,造成财产损失,安全性较差;第三、传统的脑瘫儿童轮椅的靠背上没有设置符合人体特征的定型靠垫,导致使用者长期坐着,出现疼痛和不适的现象;第四、传统的脑瘫儿童轮椅的头部枕架,不好调节角度和升降;第五、传统的脑瘫儿童轮椅的拆卸后,体积较大,不利于存储,不节约空间。乘坐轮椅者承受体重的主要部位为臀部坐骨结节周围、股骨周围、腘窝周围和肩胛骨周围。轮椅的尺寸,特别是座位宽窄、深浅与靠背的高度以及脚踏板到坐垫的距离是否合适,都会使乘坐者有关着力部位的血液循环受影响,并发生皮肤摩损,甚至压疮;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安全性、操作能力、轮椅的重量、使用地点、外观等问题;对于生病的或者患有小儿麻痹的儿童而言,孩子本就是活泼好动的,长时间的坐在轮椅上,会产生生理的心里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方便调节靠背角度,方便切换轮椅和床的状态,且方便折叠收纳,以及可按摩促进患者身体血液循环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包括:车体、靠背体、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之间连接装置、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上的气囊装置、以及刹车装置;所述车体包括:上架,前架、后架、底架、腿架、前轮和后轮,所述前架和后架分别竖直向下设于上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底架水平设于上架的下方,所述底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架和后架连接,所述前轮设于前架的底端,所述后轮设于后架的底端,所述腿架竖直向下设于上架的前端,所述腿架的底端设有踏板;所述靠背体包括:背架、设于背架上部后侧的扶手、设于背架两侧的肩部固定垫和固定带、设于背架上部的弧形杆、以及设于弧形杆顶部的枕块,所述上架的后部设有容纳背架的放置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均设于上架后部两侧的安装盘和连接杆,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连接杆由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上连接杆铰接于背架的下部两侧,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通过上螺栓与背架的中部侧面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铰接于上架的中部两侧,所述下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卡装于调节槽的调节螺栓;所述上架的上部、背架的前侧、以及枕块的前侧均设有通过气管连接的气囊,所述上架的底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气泵;所述刹车装置包括:设于扶手上的手刹、铰接于底架的操作杆、设于安装盘上的驻车卡槽和行车卡槽、设于操作杆底端的驻车杆、以及与驻车杆连接的驻车块,所述手刹的底端与后轮的轮轴连接,所述操作杆可卡装在驻车卡槽或行车卡槽中,所述驻车块与后轮的轮胎可接触。进一步的,所述上架的前部设有插销,所述腿架的上部设有与插销匹配的插孔;所述腿架的下部后侧设有限位块,所述踏板的底部设有插筒,所述插筒中插装有与限位块连接的弯杆。进一步的,所述上架的前部两侧设有水平插销,所述腿架的上部两侧设有与水平插销匹配的插孔;所述上架的前部内侧设有竖向插销,所述腿架的上部内侧设有与竖向插销匹配的插孔。进一步的,所述底架的后端通过防倾杆连接有滚轮。进一步的,所述上架的中部两侧分别铰接有相对应的桌板,所述桌板的连接端设有弹簧插销和插管,两块所述桌板的弹簧插销和插管分别对应匹配。进一步的,所述桌板上设有与底架磁力连接的磁块。进一步的,所述桌板上设有储物袋,所述储物袋的开口上设有拉链。进一步的,所述底架与上架之间连接有斜杆。进一步的,所述上架前部中间设有裆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方便调节靠背角度:需要调节患者的坐姿时,可操作肩部固定垫和固定带,以及拧动调节螺栓,可调节靠背体的倾斜角度;2.方便切换轮椅和床的状态:需要从轮椅状态转换为床状态时,挥动调节螺栓,使靠背体平铺于放置架上,拨出竖直插销,插装水平插销使腿架保持水平状态,调节弯杆,使踏板保持水平状态;当腿架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时,弯杆的后部与限位块触碰,使踏板保持水平状态;当腿架处于水平状态时,踏板的底部与限位块触碰,使踏板保持水平状态;当腿架处于竖直向下的状态时,弯杆的后部与限位块触碰,使踏板保持水平状态;需要腿架为水平状态时,将水平插销与插孔连接;需要腿架为竖直状态时,将竖直插销与插孔连接;3.方便折叠收纳:需要折叠时,可拧开上螺栓,使背架可绕上连接杆的铰接处转动,配合调节螺栓,可使靠背体转动并平铺在上架上方;4.可按摩促进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通过气泵和气囊,使气囊内的空气流动,控制患者的背部和臀部随气流进行轻微的活动和按摩,给患者身心带来舒适感;5.通过防倾杆和滚轮,可防止车体倾倒;通过弹簧插销和插管可方便将两侧的桌板组装固定;通过磁场可使桌板在收纳时保持固定;通过储物袋方便放置和管理各种物品;通过斜杆可加强车体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上架,11、放置架,12、前架,121、前轮,13、后架,131、后轮,14、底架,141、防倾杆,142、滚轮,143、斜杆,2、背架,211、上连接杆,212、下连接杆,213、上螺栓,214、调节螺栓,22、安装盘,221、调节槽,231、驻车卡槽,232、行车卡槽,233、操作杆,234、驻车杆,235、驻车块,24、扶手,241、手刹,25、肩部固定垫,26、固定带,3、腿架,31、水平插销,32、插孔,33、踏板,34、插筒,35、弯杆,36、限位块,4、气泵,41、气囊,42、气管,43、弧形杆,44、枕块,5、桌板,51、储物袋,52、拉链,53、弹簧插销,54、插管,55、磁块,56、裆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41式儿童轮椅床的实施例,包括:车体、靠背体、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之间连接装置、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上的气囊41装置、以及刹车装置。车体包括:上架1,前架12、后架13、底架14、腿架3、前轮和后轮131,前架12和后架13分别竖直向下设于上架1的前部和后部,底架14水平设于上架1的下方,底架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架12和后架13连接,前轮设于前架12的底端,后轮131设于后架13的底端,腿架3竖直向下设于上架1的前端,腿架3的底端设有踏板33;上架1的前部设有插销,腿架3的上部设有与插销匹配的插孔32;腿架3的下部后侧设有限位块36,踏板33的底部设有插筒34,插筒34中插装有与限位块36连接的弯杆35;上架1的前部两侧设有水平插销31,腿架3的上部两侧设有与水平插销31匹配的插孔32;上架1的前部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靠背体、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之间连接装置、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上的气囊装置、以及刹车装置;所述车体包括:上架,前架、后架、底架、腿架、前轮和后轮,所述前架和后架分别竖直向下设于上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底架水平设于上架的下方,所述底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架和后架连接,所述前轮设于前架的底端,所述后轮设于后架的底端,所述腿架竖直向下设于上架的前端,所述腿架的底端设有踏板;所述靠背体包括:背架、设于背架上部后侧的扶手、设于背架两侧的肩部固定垫和固定带、设于背架上部的弧形杆、以及设于弧形杆顶部的枕块,所述上架的后部设有容纳背架的放置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均设于上架后部两侧的安装盘和连接杆,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连接杆由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上连接杆铰接于背架的下部两侧,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通过上螺栓与背架的中部侧面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铰接于上架的中部两侧,所述下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卡装于调节槽的调节螺栓;所述上架的上部、背架的前侧、以及枕块的前侧均设有通过气管连接的气囊,所述上架的底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气泵;所述刹车装置包括:设于扶手上的手刹、铰接于底架的操作杆、设于安装盘上的驻车卡槽和行车卡槽、设于操作杆底端的驻车杆、以及与驻车杆连接的驻车块,所述手刹的底端与后轮的轮轴连接,所述操作杆可卡装在驻车卡槽或行车卡槽中,所述驻车块与后轮的轮胎可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的气囊式儿童轮椅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靠背体、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之间连接装置、设于车体与靠背体上的气囊装置、以及刹车装置;所述车体包括:上架,前架、后架、底架、腿架、前轮和后轮,所述前架和后架分别竖直向下设于上架的前部和后部,所述底架水平设于上架的下方,所述底架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架和后架连接,所述前轮设于前架的底端,所述后轮设于后架的底端,所述腿架竖直向下设于上架的前端,所述腿架的底端设有踏板;所述靠背体包括:背架、设于背架上部后侧的扶手、设于背架两侧的肩部固定垫和固定带、设于背架上部的弧形杆、以及设于弧形杆顶部的枕块,所述上架的后部设有容纳背架的放置架;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均设于上架后部两侧的安装盘和连接杆,所述安装盘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连接杆由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组成,所述上连接杆铰接于背架的下部两侧,所述上连接杆的顶端通过上螺栓与背架的中部侧面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铰接于上架的中部两侧,所述下连接杆的中部设有卡装于调节槽的调节螺栓;所述上架的上部、背架的前侧、以及枕块的前侧均设有通过气管连接的气囊,所述上架的底部设有与气管连通的气泵;所述刹车装置包括:设于扶手上的手刹、铰接于底架的操作杆、设于安装盘上的驻车卡槽和行车卡槽、设于操作杆底端的驻车杆、以及与驻车杆连接的驻车块,所述手刹的底端与后轮的轮轴连接,所述操作杆可卡装在驻车卡槽或行车卡槽中,所述驻车块与后轮的轮胎可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操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玲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红十字会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