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阻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79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体阻隔装置,所述阻隔装置包括阻隔套管,所述阻隔套管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与待阻隔管路滑动连接,所述阻隔套管包括套管外层和套管内层,所述套管外层和套管内层之间构成容纳净化空气的空腔,所述套管内层上设置有数个通孔,所述通孔与待阻隔管路上的待阻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管外层上设置有接入口,所述接入口通过空压机与急救车上的空气净化装置连接。目的在于通过加压的净化空气,经过压力和气体的快速流动,使得医疗设备的待用部位与周围的气氛相隔绝,只要设备待岗,待用部位就始终处于一个清洁的空气氛围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阻隔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阻隔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需要与人体相接触的医疗设备在通常情况下为裸露状态,例如氧气管、麻醉管接头等,在新冠肺炎高发期间,医院中的这些设备长期暴露在充满病毒的空气氛围中,很容易被感染病菌附着,当非感染患者使用时,就是存在被感染的风险,若做一次彻底的完整杀菌又耗时耗力,不能达到及时使用的目的。例如,医疗急救车就是将病情危急的病人或者将需要隔离的病人紧急运送至指定医疗点时所使用的,在医疗急救车上常常设置有很多管路,例如氧气管、麻醉管接头等,或者其他需要与人体接触的管路,而这些管路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在需要使用前才会进行细致的消毒杀菌。在新冠肺炎病毒这种传染能力非常强的病毒面前,经感染者使用过后,或者在医疗急救车中乘载过感染者,急救车中的待用设备就有被病毒附着的风险,若没有及时消毒杀菌或者消毒不彻底,就会直接对后面的病人带来感染风险,而做一次完整的消毒又耗时耗力,不能满足抢救设备需要及时使用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体阻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体阻隔装置,所述气体阻隔装置包括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环状包裹设置在医疗设备的待阻隔部位,所述吹气机构中通入有带压力的净化空气。优选的,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吹气管,所述吹气管通过空压机与空气净化装置连接。一种气体阻隔装置,所述气体阻隔装置可具体为一种用于医疗急救车上的管路阻隔装置,所述阻隔装置包括阻隔套管,所述阻隔套管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与待阻隔管路滑动连接,所述阻隔套管包括套管外层和套管内层,所述套管外层和套管内层之间构成容纳净化空气的空腔,所述套管内层上设置有数个通孔,所述通孔与待阻隔管路上的待阻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管外层上设置有接入口,所述接入口通过空压机与急救车上的空气净化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管内层与弹力圈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圈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优选的,所述阻隔套管与伸缩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的另一端与连接套管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和连接套管均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伸缩套管和连接套管的外层和内层之间构成的空腔相互连通、并与套管外层和套管内层构成的空腔相连通;所述伸缩套管压缩后,伸缩套管的外层和内层相接触,阻隔净化空气通过。优选的,所述连接套管的内层与弹力圈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圈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优选的,所述待阻隔管路为氧气管,所述套管内层上设置有四个通孔,位于中间的两个通孔分别与氧气管上的两个出气口相对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出气口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净化空气中含有杀菌成分。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在氧气管、麻醉管接头等待使用管路部位套接一个阻隔套管,通过在阻隔套管中充入加压的净化空气,经过压力和气体的快速流动,使得管路的待用部位与周围的气氛相隔绝,只要设备待岗,管路的待用部位就始终处于一个清洁的空气氛围中,由于气体周围压力的作用,也使得空气中的病毒不会附着在管路的待用部位上,保证急救车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结构示意图;图中:1-阻隔套管;2-出气口;3-套管外层;4-套管内层;5-通孔;6-伸缩套管;7-接入口;8-空腔;9-弹力圈;10-氧气管;11-连接套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阻隔装置。所述气体阻隔装置包括吹气机构,所述吹气机构环状包裹设置在医疗设备的待阻隔部位,所述吹气机构中通入有带压力的净化空气。所述吹气机构包括吹气管,所述吹气管通过空压机与空气净化装置连接。在新冠肺炎高发期间,医疗急救车需要随时待岗,快速的将患者运送至指定医疗点进行救治,而经过感染者使用的设备,如氧气管等设施上会存在大量的病菌,而抢救设备使用时往往情势急迫,必须马上进入使用状态,若消毒不彻底,则会存在感染风险,完善彻底的消毒又浪费时间,耽误急救的最佳时机。即使急救车上的设备没有被感染者所使用,但是也存在病毒附着在设备上的风险,若下一位病人急需抢救,就会对急需抢救的病人造成感染风险。如图1所示,是一种用于医疗急救车上的实施例,所述阻隔装置包括阻隔套管1,所述阻隔套管1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与待阻隔管路滑动连接,所述阻隔套管1包括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所述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之间构成容纳净化空气的空腔,所述套管内层4上设置有数个通孔5,所述通孔5与待阻隔管路上的待阻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管外层3上设置有接入口7,所述接入口7通过空压机与急救车上的空气净化装置连接。通过将阻隔套管1套设在待阻隔部位,使得净化空气始终保持吹气状态,净化的空压气覆盖在待阻隔的部位,形成隔离区域起到保护作用,将待使用的部位与外界的氛围隔离开来;所述净化空气中可含有杀菌成分,对感染者使用过的管路进行有效杀菌,含有杀菌成分的净化空气,可以通过在空气净化装置与空压机之间串联一个杀菌气体产生装置即可,此装置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赘述;空压机的压力可调节,对吹出的气压进行调节;不使用时,只需关闭空压机即可停止。可以理解的是,空压机使得净化空气产生压力吹覆在待阻隔部位,通过压力以及气流的作用使得空气中的病菌无法附着在待阻隔的部位上;也可以不使用空压机,直接在阻隔套管1中不断的通入杀菌气体,对待使用的管路进行杀菌,使得其始终处于杀菌的氛围中。所述套管内层4与弹力圈9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圈9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弹力圈9的弹力为可以使得阻隔套管1可以固定在一个位置不会沿着管路滑动,且其弹力不会将管路压紧,不会出现管路中的气体或者液体无法流动的情况。所述阻隔套管1与伸缩套管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6的另一端与连接套管1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6和连接套管11均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伸缩套管6和连接套管11的外层和内层之间构成的空腔相互连通、并与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构成的空腔相连通;所述伸缩套管6压缩后,伸缩套管6的外层和内层相接触,阻隔净化空气通过,所述连接套管11的内层与弹力圈9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圈9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在阻隔套管1使用时,伸缩套管6为拉伸状态,伸缩套管6的外层和内层之间可供净化空气通过;当不需要使用阻隔套管1时,可将阻隔套管1向左推动(图1中所示方向),此时,伸缩套管6由于折叠在一起,使得净化空气通过的通道闭合,通孔5中不会有净化空气吹出。由于空压机会配备有储气罐,因此当伸缩套管6折叠在一起时,可以不用关闭空压机,空压机感受到自身压力升高后,会自动降速,使得产生的压力气体储存在储气罐中备用,储气罐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所述待阻隔管路为氧气管10,所述套管内层4上设置有四个通孔5,位于中间的两个通孔5分别与氧气管10上的两个出气口2相对应,所述通孔5的直径大于出气口2的直径。当净化空气吹出后,可完全覆盖在氧气管10的出气口2上,对周围的环境进行阻隔。阻隔套管1的套管内层4也可以由软质材料制成,当净化的空压气吹入到空腔8中时,套管内层4受压膨胀,此时,出气口2伸入到通孔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装置包括阻隔套管(1),所述阻隔套管(1)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与待阻隔管路滑动连接,所述阻隔套管(1)包括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所述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之间构成容纳净化空气的空腔(8),所述套管内层(4)上设置有数个通孔(5),所述通孔(5)与待阻隔管路上的待阻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管外层(3)上设置有接入口(7),所述接入口(7)通过空压机与急救车上的空气净化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装置包括阻隔套管(1),所述阻隔套管(1)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与待阻隔管路滑动连接,所述阻隔套管(1)包括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所述套管外层(3)和套管内层(4)之间构成容纳净化空气的空腔(8),所述套管内层(4)上设置有数个通孔(5),所述通孔(5)与待阻隔管路上的待阻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管外层(3)上设置有接入口(7),所述接入口(7)通过空压机与急救车上的空气净化装置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内层(4)与弹力圈(9)固定连接,所述弹力圈(9)套设在待阻隔管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套管(1)与伸缩套管(6)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套管(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弛黄文姬曹薇薇赵渝周斌程锦马姗宁艳谢蓉秦文
申请(专利权)人:彭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