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5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包括机架,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粗选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粗选组件下方的精选组件,所述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筛分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筛分层连通的粗分果皮出口,所述第一筛分层上设有直径为D1的第一筛分孔,所述精选组件内,所述精选组件包括供油茶籽流出的茶籽出口,以及精分果皮出口。本申请提供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分离效率高,且分离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茶果剥壳炼油
,尤其是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与油棕、油橄榄、椰子被誉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油茶籽全籽含油率26-39%,而茶仁则高达40-50%,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高达80%,脂肪酸组成与橄榄油极为相似,被誉为“东方橄榄油”,长期食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血管硬化等。油茶的果实包括油茶壳和油茶籽,在对油茶果炼油加工过程中,需要先对油茶果进行去壳处理,得到油茶籽,对油茶籽进行压榨等处理后得到茶油。新鲜油茶果在剥壳完成后,籽和壳是混合在一起,这样不便于籽的烘干、压榨等工艺处理。因此需要将山茶籽中混合的山茶果果皮去掉,传统的工艺方法是人工挑选,但人工挑选的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剥壳设备可能存在没有剥壳充分的情况,有些油茶果还没有剥,这就需要操作人员介入,使得整体剥壳分离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分离效率高,且分离干净。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包括机架;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粗选组件;以及设于所述粗选组件下方的精选组件;所述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筛分层;以及与所述第一筛分层连通的粗分果皮出口;所述第一筛分层上设有直径为D1的第一筛分孔,籽壳通过第一筛分孔落入所述精选组件内,所述精选组件包括供油茶籽流出的茶籽出口,以及精分果皮出口。优选地,所述精选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辊筒;设于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辊筒之间的第二辊筒,所述第二辊筒表面光滑;所述第一辊筒的周向均布设有凸起;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所述第二辊筒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带轮;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设于所述第一辊筒的一端,且带动所述第一辊筒转动,所述第一辊筒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设于所述第二辊筒端部的第二齿轮相啮合。优选地,沿所述第一辊筒、所述第二辊筒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毛刷辊,所述毛刷辊位于所述第二辊筒上方,所述毛刷辊并排设有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毛刷辊上均设有塑料软毛。优选地,所述第一筛分层远离所述粗分果皮出口的一端设有斜筛板,所述斜筛板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筛分层底部之间呈锐角。优选地,所述粗选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筛分层下方的第二筛分层,所述第二筛分层包括位于所述毛刷辊上方的隔板区域,以及远离所述茶籽出口的筛分区域,所述隔板区域与所述茶籽出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筛分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远离所述茶籽出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隔板区域之间;所述第一区域上设有直径为D2的第二筛分孔,所述第二区域上设有直径为D3的第三筛分孔,D1>D2>D3。优选地,包括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筛分层和所述第二筛分层两端的两个摇臂固定板;分别连接所述摇臂固定板的偏心轮轴承支座;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轴承支座的偏心旋转主轴;以及与两个所述摇臂固定板固定连接的连接固定板;所述偏心旋转主轴的一端设有大带轮,所述大带轮的端部设有偏心块。将油茶果剥壳后,油茶果的壳和籽由于形状都不规则,比重又很接近,导致分选困难,本申请提供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油茶果剥壳后,油茶果的壳和籽先经过粗选组件进行一级筛分,将较大的油茶果壳快速从粗分果皮出口筛出。接着,一部分油茶果的壳和籽(小于直径D1的壳和籽)落入精选组件中,在精选组件中进行二级筛分,茶籽从茶籽出口流出,其他果壳从精分果皮出口流出。这样整个壳和籽分离的过程根据壳和籽的特性,能尽量加快一级筛分速度,使得分离效率高,且分离干净。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施例中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拆除第一筛分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说明:1、机架;2、第一筛分层;3、粗分果皮出口;4、茶籽出口;5、精分果皮出口;6、第一辊筒;7、第二辊筒;8、电机;9、第一带轮;10、第二带轮;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4、毛刷辊;15、斜筛板;16、第二筛分层;17、摇臂固定板;18、偏心轮轴承支座;19、偏心旋转主轴;20、连接固定板;21、大带轮;22、偏心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包括机架1,与机架1连接的粗选组件,以及设于粗选组件下方的精选组件,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筛分层2,以及与第一筛分层2连通的粗分果皮出口3,第一筛分层2上设有直径为D1的第一筛分孔,籽壳通过第一筛分孔落入精选组件内,精选组件包括供油茶籽流出的茶籽出口4,以及精分果皮出口5。将油茶果剥壳后,油茶果的壳和籽由于形状都不规则,比重又很接近,导致分选困难,本申请提供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油茶果剥壳后,油茶果的壳和籽先经过粗选组件进行一级筛分,将较大的油茶果壳快速从粗分果皮出口3筛出。接着,一部分油茶果的壳和籽(小于直径D1的壳和籽)落入精选组件中,在精选组件中进行二级筛分,茶籽从茶籽出口4流出,其他果壳从精分果皮出口5流出。这样整个壳和籽分离的过程根据壳和籽的特性,能尽量加快一级筛分速度,使得分离效率高,且分离干净。其中,精选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辊筒6,设于两个相邻第一辊筒6之间的第二辊筒7,第二辊筒7表面光滑,第一辊筒6的周向均布设有凸起,以及用于驱动第一辊筒6、第二辊筒7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表面光滑的第二辊筒7与表面均布有凸起的第一辊筒6相互作用,将剥壳设中没有剥开的油茶果相互搓揉,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n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粗选组件;/n以及设于所述粗选组件下方的精选组件;/n所述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筛分层(2);/n以及与所述第一筛分层(2)连通的粗分果皮出口(3);/n所述第一筛分层(2)上设有直径为D1的第一筛分孔,籽壳通过第一筛分孔落入所述精选组件内,所述精选组件包括供油茶籽流出的茶籽出口(4),以及精分果皮出口(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
与所述机架(1)连接的粗选组件;
以及设于所述粗选组件下方的精选组件;
所述粗选组件包括第一筛分层(2);
以及与所述第一筛分层(2)连通的粗分果皮出口(3);
所述第一筛分层(2)上设有直径为D1的第一筛分孔,籽壳通过第一筛分孔落入所述精选组件内,所述精选组件包括供油茶籽流出的茶籽出口(4),以及精分果皮出口(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选组件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第一辊筒(6);
设于两个相邻所述第一辊筒(6)之间的第二辊筒(7),所述第二辊筒(7)表面光滑;
所述第一辊筒(6)的周向均布设有凸起;
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辊筒(6)、所述第二辊筒(7)同步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8);
与所述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带轮(9);
通过皮带与所述第一带轮(9)连接的第二带轮(10),所述第二带轮(10)设于所述第一辊筒(6)的一端,且带动所述第一辊筒(6)转动,所述第一辊筒(6)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齿轮(11),所述第一齿轮(11)与设于所述第二辊筒(7)端部的第二齿轮(12)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茶果剥壳籽壳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辊筒(6)、所述第二辊筒(7)轴线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挡板;
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有毛刷辊(14),所述毛刷辊(14)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平刘若桥杨玉钰李铁辉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丘陵农机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农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