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熊松专利>正文

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62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所述的固定环外侧设有滑动固定机构,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包括滑动通孔、螺纹柱和顶板,两个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之间设有贯通式通孔二,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之间设有转动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可以通过转动臂旋转调节角度,通过支撑臂进行固定,滑动固定机构可以通过滑动通孔调整顶板位置,贴合固定患者伤口,从而方便根据患者伤口的具体进行调节固定,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
技术介绍
在医院的骨科室内通常会遇见许多患者的上肢和下肢受到创伤甚至骨折,这类病人在治疗时通常为了防止受到创伤的位置受到二次损伤导致治疗期延长,甚至发生一些不可扭转的情况出现,会在患者的肢体受到损伤的位置加以固定,通过固定时患者的上肢或下肢使治疗更加的顺利,更容易康复,但是目前科室固定患者的上下肢所用到的固定架固定的并不牢固,容易出现松散的情况,并且在固定时也并不容易,安装和拆卸都非常的麻烦,人体的上肢或下肢粗细不一样,现有的产品为圆形固定,不能根据粗细大小进行调节,不能贴合固定,同时也不能够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固定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根据骨骼的走向对患者伤口进行贴合固定、简单可靠、可以调整倾斜角度的创伤骨科固定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包括相对设置合页装置连接的固定环,所述的固定环远离合页装置的一端外侧相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的一侧设有贯穿式的通孔一,所述的通孔一外侧卡装有支撑臂,所述的固定环外侧设有滑动固定机构,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环一侧的滑动通孔、贯穿滑动通孔的螺纹柱和螺纹柱一侧连接的顶板且顶板设置在固定环内侧,所述的螺纹柱外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母和第二固定螺母且第一固定螺母设置在固定环外侧和第二固定螺母设置在固定环与顶板之间,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为水平阵列的形式分部在固定环,两个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之间设有贯通式通孔二,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之间设有转动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设有第一固定架机构、第二固定架机构和滑动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可以通过转动臂旋转调节角度,通过支撑臂进行固定,滑动固定机构可以通过滑动通孔调整顶板位置,贴合固定患者伤口,从而方便根据患者伤口的具体进行调节固定,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作为改进,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固定板螺栓连接,螺栓固定,安全可靠,简单方便。作为改进,所述的支撑臂两端为凹槽结构且凹槽是配合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固定板使用,所述的支撑臂与固定板之间螺栓连接,支撑臂的凹槽卡装在固定板之间,支撑臂可以支撑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形成一定的角度,同时还起到固定效果。作为改进,所述的顶板远离固定环的一侧为弧形结构,弧形结构可以更贴合患者伤口部位。作为改进,所述的转动臂两侧设有配合螺纹柱使用的通孔且转动臂设置在第一固定螺母与固定环之间,转动臂借助第一固定螺母和固定环进行固定,简单方便,无需二次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的右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倾斜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第一固定架机构,2、第二固定架机构,3、固定环,4、固定板,4.1、通孔一,4.2、支撑臂,5、滑动固定机构,5.1、滑动通孔,5.2、螺纹柱,5.3、顶板,5.4、第一固定螺母,5.5、第二固定螺母,6、通孔二,7、转动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4,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包括相对设置合页装置连接的固定环3,所述的固定环3远离合页装置的一端外侧相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的固定板4的一侧设有贯穿式的通孔一4.1,所述的通孔一4.1外侧卡装有支撑臂4.2,所述的固定环3外侧设有滑动固定机构5,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环3一侧的滑动通孔5.1、贯穿滑动通孔5.1的螺纹柱5.2和螺纹柱5.2一侧连接的顶板5.3且顶板5.3设置在固定环3内侧,所述的螺纹柱5.2外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母5.4和第二固定螺母5.5且第一固定螺母5.4设置在固定环3外侧和第二固定螺母5.5设置在固定环3与顶板5.3之间,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为水平阵列的形式分部在固定环3,两个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之间设有贯通式通孔二6,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之间设有转动臂7。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固定板4螺栓连接,两个固定环3通过固定板4上的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的支撑臂4.2两端为凹槽结构且凹槽是配合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的固定板4使用,所述的支撑臂4.2与固定板4之间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形成一定角度之后,支撑臂4.2两端的凹槽卡装在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的固定板4上,然后在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的顶板5.3远离固定环3的一侧为弧形结构,螺纹柱5.2可以在滑动通孔5.1矫正角度,两侧的顶板5.3顶住患者,通过通孔二6紧固第二固定螺母5.5设和第一固定螺母5.4,把顶板5.3固定牢靠。所述的转动臂7两侧设有配合螺纹柱5.2使用的通孔且转动臂7设置在第一固定螺母5.4与固定环3之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可以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结合使用,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单独使用,两个固定环内放入患者的固定的部位,通过固定板上的螺栓使固定环连接在一起,通过滑动通孔调节顶板角度,通过第二固定螺母设和第一固定螺母,使两侧顶板贴合患者部位进行固定,方需要倾斜角度时,转动转动臂使得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进行倾斜到合适的角度,然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母设和第一固定螺母进行辅助固定,通过支撑臂卡装在固定板上,螺栓固定第一固定架机构和第二固定架机构,也可以独自使用第一固定架机构或第二固定架机构进行水平方向的固定,两种固定方式,灵活多变,适用于不同的患者。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包括相对设置合页装置连接的固定环(3),所述的固定环(3)远离合页装置的一端外侧相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的固定板(4)的一侧设有贯穿式的通孔一(4.1),所述的通孔一(4.1)外侧卡装有支撑臂(4.2),所述的固定环(3)外侧设有滑动固定机构(5),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环(3)一侧的滑动通孔(5.1)、贯穿滑动通孔(5.1)的螺纹柱(5.2)和螺纹柱(5.2)一侧连接的顶板(5.3)且顶板(5.3)设置在固定环(3)内侧,所述的螺纹柱(5.2)外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母(5.4)和第二固定螺母(5.5)且第一固定螺母(5.4)设置在固定环(3)外侧和第二固定螺母(5.5)设置在固定环(3)与顶板(5.3)之间,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为水平阵列的形式分部在固定环(3),两个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之间设有贯通式通孔二(6),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的结构一致,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之间设有转动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伤骨科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架机构(1)和第二固定架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机构(1)包括相对设置合页装置连接的固定环(3),所述的固定环(3)远离合页装置的一端外侧相对设置有固定板(4),所述的固定板(4)的一侧设有贯穿式的通孔一(4.1),所述的通孔一(4.1)外侧卡装有支撑臂(4.2),所述的固定环(3)外侧设有滑动固定机构(5),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环(3)一侧的滑动通孔(5.1)、贯穿滑动通孔(5.1)的螺纹柱(5.2)和螺纹柱(5.2)一侧连接的顶板(5.3)且顶板(5.3)设置在固定环(3)内侧,所述的螺纹柱(5.2)外侧设有第一固定螺母(5.4)和第二固定螺母(5.5)且第一固定螺母(5.4)设置在固定环(3)外侧和第二固定螺母(5.5)设置在固定环(3)与顶板(5.3)之间,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为水平阵列的形式分部在固定环(3),两个所述的滑动固定机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松
申请(专利权)人:熊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