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61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结构包括基体、旋风分离组件和稳流结构,所述机体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腔及与所述杯腔连通的尘气进口和气流出口;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稳流结构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一些吸尘器通过旋风分离器实现气固分离,但是旋风分离器处理气量较大时,单台大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往往难以保证分离效率,需将多台小直径的旋风分离器并联,以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但是各旋风分离器的进风口位置不同,进风口到尘气进口的距离不同,容易引起交叉气流,导致各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分配不均匀,进而影响整机的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引起交叉气流、导致各旋风分离器的流量分配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将尘气导向各个进风口,抑制交叉气流的旋风分离结构及尘污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包括:基体,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具有杯腔及与所述杯腔连通的尘气进口和气流出口;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气流出口连通;稳流结构,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可选地,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所述外分离单元和所述内分离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旋风分离管,所述外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排布成环状,并环绕于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外;任一所述旋风分离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可选地,所述外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外分离管,所述外分离管的进风口为外进风口;所述内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内分离管,所述内分离管的进风口为内进风口;所述稳流结构包括多个分流结构,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之间形成分流区,每个所述内进风口都对应一个所述分流区内。可选地,所述外分离管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可选地,所述分流结构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多个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一分流部在所述基体上呈辐射状分布,且任一所述第一分流部均自所述杯腔内部朝向所述杯腔的腔壁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一分流部之间形成所述分流区;所述第一分流部朝向所述杯腔的腔壁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二分流部设于所述连接端上,并包括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其中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一构成部,及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另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二构成部,任一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一构成部与相邻的所述分流结构的所述第二构成部之间形成有与对应的所述分流区连通的开口;每个所述外进风口都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分流部。可选地,所述分流结构还包括环状连接部,所述第一分流部远离所述杯腔的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连接。可选地,所述内分离管位于所述环状连接部内。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流部为板状结构,沿所述环状连接部的周向均匀分布。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流部为板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分流部垂直。可选地,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旋风分离管的一端,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管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侧部,所述旋风分离管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端设有集尘口,所述旋风分离管的直径沿其轴向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集尘口逐渐减小,所述稳流结构靠近所述集尘口设置。可选地,所述基体还包括落灰筒,所述落灰筒设在所述第一旋风分离结构的下方,所述旋风分离管设有所述集尘口的一端与所述落灰筒的顶部连接,所述集尘口与所述落灰筒连通;所述稳流结构还包括支撑部,所述稳流结构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在所述落灰筒的顶部。可选地,所述支撑部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落灰筒连接。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高度为L1,所述L1满足,5mm≤L1≤10mm。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管内具有进风通道,及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轴向延伸的旋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沿所述旋风分离管的旋风通道的切向延伸,一端与所述旋风通道连通,另一端构成所述进风口。可选地,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分离管排布成环状,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内进风口的中心的圆的直径为D1,所述环状连接部的内径为L2,L2≤D1。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连通的第二旋风分离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内,且在气流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上游,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通过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所述落灰筒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内,并与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器限定出连通风道,所述进风口通过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尘气进口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二分流部与所述稳流结构的中心的距离为L3,所述落灰筒的最大直径为D2,所述杯腔的内直径为D3,D2≤L3≤0.9D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上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可选地,所述尘污分离装置为吸尘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具有稳流结构,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矫正气流方向,抑制进风口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分离效率高。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稳流结构包括多个分流结构,通过分流结构,矫正向内进风口流动的气流方向,抑制内进风口处的交叉流,减少进气波动,提高进风的稳定性,提高整机分离效率。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所述外分离管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通过分流区对进入外分离管的气流进行分流和导向。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旋风分离结构,分流结构包括第一分流部和第二分流部,第一分流部对侧向气流进行分流,将通过开口进入分流区的气流向内进风口引导;第二分流部对向上气流进行分流,引导向上气流向对应的外进风口流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结构的安装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结构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结构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结构(局部)的示意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旋风分离结构(局部)的示意图四;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稳流结构的示意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稳流结构的示意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稳流结构的示意图三;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旋风分离器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杯体;11-杯腔;12-尘气进口;13-气流出口;2-第一旋风分离器;21-外分离管;211-外进风口;22-内分离管;221-内进风口;23-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体,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具有杯腔(11)及与所述杯腔(11)连通的尘气进口(12)和气流出口(13);/n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2),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24),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所述出风口(24)与所述气流出口(13)连通;/n稳流结构(3),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12)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包括杯体(1),所述杯体(1)具有杯腔(11)及与所述杯腔(11)连通的尘气进口(12)和气流出口(13);
旋风分离组件,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器(2),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多个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24),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尘气进口(12)连通,所述出风口(24)与所述气流出口(13)连通;
稳流结构(3),设于所述基体上并位于所述杯腔(11)内,位于所述尘气进口(12)和所述进风口之间,适于将尘气导向各个所述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器(2)包括外分离单元和内分离单元,所述外分离单元和所述内分离单元分别包括多个旋风分离管,所述外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排布成环状,并环绕于所述内分离单元的多个所述旋风分离管外;任一所述旋风分离管包括至少一个所述进风口和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外分离管(21),所述外分离管(21)的进风口为外进风口(211);所述内分离单元的所述旋风分离管为内分离管(22),所述内分离管(22)的进风口为内进风口(221);
所述稳流结构(3)包括多个分流结构(31),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31)之间形成分流区,每个所述内进风口(221)都对应一个所述分流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分离管(21)的数量与所述分流区的数量一致,且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分流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1)包括第一分流部(311)和第二分流部(312);
多个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在所述基体上呈辐射状分布,且任一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均自所述杯腔(11)内部朝向所述杯腔(11)的腔壁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分流部(311)之间形成所述分流区;
所述第一分流部(311)朝向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二分流部(312)设于所述连接端上,并包括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其中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一构成部,及由所述连接端向所述第一分流部(311)另一侧的所述分流区延伸的第二构成部,任一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一构成部与相邻的所述分流结构(31)的所述第二构成部之间形成有与对应的所述分流区连通的开口;
每个所述外进风口(211)都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分流部(3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31)还包括环状连接部(32),所述第一分流部(311)远离所述杯腔(11)的腔壁的一端与所述环状连接部(3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分离管(22)位于所述环状连接部(32)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文龙柳洲王德旭梁浩饶长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