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包扎敷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51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加压包扎敷贴,包括上夹和下夹,所述上夹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敷贴块,且敷贴块底面通过双面胶粘接有敷贴纱布,所述上夹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上夹、下夹、簧片、敷贴块和敷贴纱布,在抽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可按压上夹和下夹的摩擦垫,使簧片弯折产生弹力,同时,上夹和下夹的另一端张开,将下垫对准患者手臂,将敷贴块对准针眼位置,松开上夹和下夹,上夹和下夹在簧片的弹力推动下夹住患者手臂,此时的敷贴块推动敷贴纱布挤压患者手臂的针眼位置,为针眼位置施压,从而避免针眼处因为按压力度不足而产生淤青,特别适合一些没有手部加压按压能力的病人如监护室的病人、手术病人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压包扎敷贴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加压包扎敷贴。
技术介绍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临床上有时会对患者进行血气分析,进行血气分析时需要抽血,抽完动脉血之后的病人没有按压好就会导致针眼处瘀青很久,增加了病人痛苦,同时,一些手部没有按压能力的病人,如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手术病人等,自己根本无法进行按压,导致针眼淤青严重,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纱布加两条胶布贴紧来进行加压和止血,加压效果不明显,还是会产生淤青,还可以进一步作出改进。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加压包扎敷贴,具备避免针眼处淤青、可重复利用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避免针眼处淤青、可重复利用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加压包扎敷贴,包括上夹和下夹,所述上夹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敷贴块,且敷贴块底面通过双面胶粘接有敷贴纱布,所述上夹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且通槽内部贯穿连接有下夹,并且下夹通过转轴与通槽转动连接,所述下夹一端对应敷贴块正下方开设有弧槽,且弧槽顶面粘贴有下垫,所述上夹和下夹之间设置有簧片,且簧片两端通过固定螺丝与上夹和下夹固定连接,所述上夹另一端底面和下夹另一端顶面粘贴有摩擦垫。r>进一步的,所述敷贴块材质为医用硅胶,且敷贴块高度大于1cm。进一步的,所述摩擦垫材质使橡胶材质,且摩擦垫外表面开设有摩擦纹。进一步的,所述簧片材质为锰钢合金。进一步的,所述下垫材质为医用硅胶,且下垫表面开设有摩擦纹。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为金属圆杆,且转轴贯穿上夹和下夹,所述通槽内部宽度略大于下夹宽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加压包扎敷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上夹、下夹、簧片、敷贴块和敷贴纱布,在抽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可按压上夹和下夹的摩擦垫,使簧片弯折产生弹力,同时,上夹和下夹的另一端张开,将下垫对准患者手臂,将敷贴块对准针眼位置,松开上夹和下夹,上夹和下夹在簧片的弹力推动下夹住患者手臂,此时的敷贴块推动敷贴纱布挤压患者手臂的针眼位置,为针眼位置施压,从而避免针眼处因为按压力度不足而产生淤青,特别适合一些没有手部加压按压能力的病人如监护室的病人、手术病人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本技术采用了敷贴纱布和双面胶,敷贴纱布通过双面胶与敷贴块粘接,可进行撕下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撕下敷贴纱布后的本装置可整体进行消毒,便于进行二次实用,可重复利用,避免了浪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加压包扎敷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出的加压包扎敷贴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敷贴纱布的俯视图。图中:1、上夹;2、敷贴块;3、敷贴纱布;4、通槽;5、下夹;6、摩擦垫;7、簧片;8、固定螺丝;9、转轴;10、下垫;11、双面胶;12、弧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加压包扎敷贴。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压包扎敷贴,包括上夹1和下夹5,上夹1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敷贴块2,且敷贴块2底面通过双面胶11粘接有敷贴纱布3,敷贴块2底面面积大于1平方厘米,便于对准针眼,上夹1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4,且通槽4内部贯穿连接有下夹5,并且下夹5通过转轴9与通槽4转动连接,下夹5一端对应敷贴块2正下方开设有弧槽12,且弧槽12顶面粘贴有下垫10,弧槽12便于与人体胳膊贴合,上夹1和下夹5之间设置有簧片7,且簧片7两端通过固定螺丝8与上夹1和下夹5固定连接,上夹1另一端底面和下夹5另一端顶面粘贴有摩擦垫6,在抽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可按压上夹1和下夹5的摩擦垫6,使簧片7弯折产生弹力,同时,上夹1和下夹5的另一端张开,将下垫10对准患者手臂,将敷贴块2对准针眼位置,松开上夹1和下夹5,上夹1和下夹5在簧片7的弹力推动下夹住患者手臂,此时的敷贴块2推动敷贴纱布3挤压患者手臂的针眼位置,为针眼位置施压,从而避免针眼处因为按压力度不足而产生淤青,特别适合一些没有手部加压按压能力的病人如监护室的病人、手术病人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另外,敷贴纱布3通过双面胶11与敷贴块2粘接,可进行撕下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撕下敷贴纱布3后的本装置可整体进行消毒,便于进行二次实用,可重复利用,避免了浪费。在一个实施例中,敷贴块2材质为医用硅胶,且敷贴块2高度大于1cm,质地较软,按压时更为舒适,减轻患者不适。在一个实施例中,摩擦垫6材质使橡胶材质,且摩擦垫6外表面开设有摩擦纹,提高摩擦力,减少打滑,便于医护人员按压。在一个实施例中,簧片7材质为锰钢合金,弹性持久,为常见材质,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垫10材质为医用硅胶,且下垫10表面开设有摩擦纹,下垫10起到缓冲作用,夹在患者胳膊和下夹5之间,避免下夹5硌着患者,使患者更加舒适。在一个实施例中,转轴9为金属圆杆,且转轴9贯穿上夹1和下夹5,为常见转动连接结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通槽4内部宽度略大于下夹5宽度,下夹5在通槽4内部转动。工作原理:在抽血完成后,医护人员可按压上夹1和下夹5的摩擦垫6,使簧片7弯折产生弹力,同时,上夹1和下夹5的另一端张开,将下垫10对准患者手臂,将敷贴块2对准针眼位置,松开上夹1和下夹5,上夹1和下夹5在簧片7的弹力推动下夹住患者手臂,此时的敷贴块2推动敷贴纱布3挤压患者手臂的针眼位置,为针眼位置施压,从而避免针眼处因为按压力度不足而产生淤青,特别适合一些没有手部加压按压能力的病人如监护室的病人、手术病人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另外,敷贴纱布3通过双面胶11与敷贴块2粘接,可进行撕下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撕下敷贴纱布3后的本装置可整体进行消毒,便于进行二次实用,可重复利用,避免了浪费。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加压包扎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1)和下夹(5),所述上夹(1)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敷贴块(2),且敷贴块(2)底面通过双面胶(11)粘接有敷贴纱布(3),所述上夹(1)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4),且通槽(4)内部贯穿连接有下夹(5),并且下夹(5)通过转轴(9)与通槽(4)转动连接,所述下夹(5)一端对应敷贴块(2)正下方开设有弧槽(12),且弧槽(12)顶面粘贴有下垫(10),所述上夹(1)和下夹(5)之间设置有簧片(7),且簧片(7)两端通过固定螺丝(8)与上夹(1)和下夹(5)固定连接,所述上夹(1)另一端底面和下夹(5)另一端顶面粘贴有摩擦垫(6)。/n

【技术特征摘要】
1.加压包扎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夹(1)和下夹(5),所述上夹(1)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敷贴块(2),且敷贴块(2)底面通过双面胶(11)粘接有敷贴纱布(3),所述上夹(1)表面贯穿开设有通槽(4),且通槽(4)内部贯穿连接有下夹(5),并且下夹(5)通过转轴(9)与通槽(4)转动连接,所述下夹(5)一端对应敷贴块(2)正下方开设有弧槽(12),且弧槽(12)顶面粘贴有下垫(10),所述上夹(1)和下夹(5)之间设置有簧片(7),且簧片(7)两端通过固定螺丝(8)与上夹(1)和下夹(5)固定连接,所述上夹(1)另一端底面和下夹(5)另一端顶面粘贴有摩擦垫(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包扎敷贴,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佩玲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