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44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仪器主体,所述仪器主体的外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床,所述控制台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控制台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能够使得整体装置实现更便捷的进行检查,有效的提高了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整体装置的实用性,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本技术涉及磁共振成像
,具体是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的一种技术,磁共振现象的原理主要包括:包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具有自旋运动,犹如一个小磁体,并且这些小磁体的自旋轴没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施加外在磁场,这些小磁体将按外在磁场的磁力线重新排列,具体为在平行于或反平行于外在磁场磁力线的两个方向排列,将上述平行于外在磁场磁力线的方向称为正纵向轴,将上述反平行于外在磁场磁力线的方向称为负纵向轴;原子核只具有纵向磁化分量,该纵向磁化分量既具有方向又具有幅度。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处于外在磁场中的原子核,使这些原子核的自旋轴偏离正纵向轴或负纵向轴,产生共振,这就是磁共振现象。现有的磁共振成像仪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磁共振成像仪在使用时,需要让就医者躺在活动床上进行检查,而活动床的位置较高,在残疾人群或老年人群使用时,躺上活动床时都较为吃力,影响工作效率,从而较为不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仪器主体,所述仪器主体的外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床,所述控制台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座,所述控制台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端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带,且传动机构通过传动链条与传动带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带的外壁一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所述转动轴的外壁靠近传动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的外壁靠近第一锥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机构的外端靠近固定座的一侧销连接有一组固定挂钩,所述传动机构的底端对应固定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且传动机构通过连接座与固定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架的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横杆,所述固定座的外端对应固定挂钩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且固定套的内直径比固定挂钩的外直径略大,且传动机构通过固定挂钩与固定套卡合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套的内部一侧贯穿开设有销杆,所述销杆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且拉环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套。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套与固定挂钩的内部对应销杆的一侧均贯穿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直径与销杆的外直径大小相同,且固定套通过销杆与固定挂钩卡合连接,所述销杆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凸头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传动机构,通过将仪器主体稳定的放置后,使用人员则可以坐立在传动机构设置的传动带上,通过外接电源对伺服电机进行通电,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之间的配合,则可以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轴则可以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传动链条带动传动带向上进行传输,通过防滑凸块则可以稳定的将人员传输至活动床上,通过控制台将活动床推至仪器主体中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使用,有效的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2、通过设置的固定座,当使用人员需要将传动机构与控制台拆开时,则可以捏住拉环,将销杆从连接孔中拔出,则可以将固定挂钩从固定套中取出,便捷的将传动机构拆开,反之,将固定挂钩插入固定套中,将销杆插入连接孔中后,通过凸头块保持销杆不会轻易掉落,有效的提高该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使用,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中固定座与固定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仪器主体;2、控制台;3、活动床;4、固定座;5、固定架;6、传动机构;7、转动轴;8、传动齿轮;9、传动链条;10、传动带;11、防滑凸块;12、第一锥齿轮;13、伺服电机;14、第二锥齿轮;15、固定挂钩;16、连接座;17、横杆;18、固定套;19、销杆;20、拉环;21、连接孔;22、凸头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仪器主体1,仪器主体1的外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台2,控制台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床3,控制台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座4,控制台2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5,固定架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6,传动机构6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7,转动轴7的外端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8,传动齿轮8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链条9,传动链条9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带10,且传动机构6通过传动链条9与传动带10固定连接。在图2中:传动带10的外壁一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11,转动轴7的外壁靠近传动齿轮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2,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防滑凸块11则可以稳定的将人员传输至活动床3上。在图1-2中:传动机构6的外壁靠近第一锥齿轮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3(型号为:ACSM110-G04030LZ),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4,且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4之间相互啮合,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4之间的配合,则可以带动转动轴7进行转动,通过转动轴7则可以带动传动齿轮8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得传动链条9带动传动带10向上进行传输,通过防滑凸块11则可以稳定的将人员传输至活动床3上。在图1-2中:传动机构6的外端靠近固定座4的一侧销连接有一组固定挂钩15,传动机构6的底端对应固定架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16,且传动机构6通过连接座16与固定架5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连接座16将传动机构6与固定架5连接固定。在图1-3中:固定架5的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横杆17,固定座4的外端对应固定挂钩15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18,且固定套18的内直径比固定挂钩15的外直径略大,且传动机构6通过固定挂钩15与固定套18卡合连接,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固定挂钩15插入固定套18中,将销杆19插入连接孔21中后,将传动机构6与固定座4连接固定。在图3中:固定套18的内部一侧贯穿开设有销杆19,销杆19的外端一侧固定安装有拉环20,且拉环20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防滑套,从而使得整体装置可以通过捏住拉环20,将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仪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体(1)的外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台(2),所述控制台(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床(3),所述控制台(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座(4),所述控制台(2)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外端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链条(9),所述传动链条(9)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带(10),且传动机构(6)通过传动链条(9)与传动带(10)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仪器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主体(1)的外端一侧设置有控制台(2),所述控制台(2)的顶端一侧设置有活动床(3),所述控制台(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固定座(4),所述控制台(2)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顶端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机构(6),所述传动机构(6)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的外端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传动齿轮(8),所述传动齿轮(8)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链条(9),所述传动链条(9)的外壁一侧固定安装有传动带(10),且传动机构(6)通过传动链条(9)与传动带(10)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10)的外壁一周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凸块(11),所述转动轴(7)的外壁靠近传动齿轮(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创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6)的外壁靠近第一锥齿轮(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3),所述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4),且第一锥齿轮(12)与第二锥齿轮(14)之间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创的磁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嘉良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嘉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