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9428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将导热油加热装置与电加热装置科学地组合起来,扬长避短,有机结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两者相间交错设置在组合减蒸反应器的外壁表面;每一导热油加热夹套与导热油夹套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控制导热油加热夹套工作或关闭;每一电磁加热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设定所有电磁加热线圈为相同加热温度或温度由下至上逐级递增;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同时工作或择一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矿物油再生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废矿物油是指从石油、煤炭、油页岩中提取和精炼,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外在因素作用导致改变了原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不能继续被使用的矿物油。近年来,废矿物油再生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还是再生燃料油(含柴油),其加热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管式炉加热装置。管式炉通常采取燃料油燃烧加热,加热温度高达800-900℃,利用火焰和热风对加热盘管管壁直接加热,然后通过管壁传热给管内流动的废矿物油使其升温。管式炉加热装置热效率高,达到82-92%。在1-3种加热装置中,若均采用燃料油加热,其加热成本最低,但存在易结焦,易堵管的缺点。另外,若加热盘管出现泄漏,易发生火灾或爆炸。2、导热油炉加热装置。导热油炉通常采取燃料油燃烧加热,利用火焰和热风对加热盘管管壁直接加热,通过管壁传热给管内流动的导热油使其升温,再通过导热油盘管或夹套传热给废矿物油导致其升温。导热炉加热装置热效率较高,达到75-88%。在1-3种加热装置中,若均采用燃料油加热,其加热成本较低,同时加热炉可以远离废矿物油,使用最安全,但受制于导热油闪点的限制,加热温度较低,实际应用时加热温度在300℃左右。3、热风加热装置。热风炉通常采取燃料油燃烧加热,利用热风对加热器(或反应釜)壁直接加热,加热温度高达500-700℃,通过器(釜)壁传热给内部的废矿物油使其升温。热风炉加热装置热效率稍次于导热油炉加热装置,达到75-85%。在1-3种加热装置中,若均采用燃料油加热,其加热成本稍次于导热油炉加热装置,但存在易结焦的缺点。另外,若加热器(或反应釜釜)出现泄漏,易发生火灾或爆炸。4、电加热装置。此处电加热装置仅限于电磁感应加热装置,通过加热主机控制缠绕在加热器(或反应釜)壁的电磁感应线圈直接加热器(釜)壁,加热温度最高可达500℃,加热温度可自动设定与控制,通过加热器(或反应釜)壁传热给内部的废矿物油使其升温。相对于1-3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电热转换效率最高,高达98%;最安全,无明火;最环保,无排放,但是,其加热成本最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将导热油加热装置与电加热装置科学地组合起来,扬长避短,有机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两者相间交错设置在组合减蒸反应器的外壁表面;每一导热油加热夹套与导热油夹套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控制导热油加热夹套工作或关闭;每一电磁加热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设定所有电磁加热线圈为相同加热温度或温度由下至上逐级递增;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同时工作或择一工作。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导热油加热夹套的高度在200-500mm之间,电磁加热线圈安装高度在200-500mm之间。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导热油加热夹套与电磁加热线圈数量相同,两者的数量之比介于2:2到10:10之间。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在择一工作情况下,当废矿物油油温低于设定值时,导热油加热夹套工作,电磁加热线圈关闭,当废矿物油油温高于设定值时,导热油加热夹套关闭,电磁加热线圈按相同温度加热工作或按温度由下至上逐级递增加热工作。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组合减蒸反应器的外壁上包裹有硅酸铝纤维保温棉,硅酸铝纤维保温棉外部包裹有环氧树脂板,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环氧树脂板上。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每组电磁加热线圈选用多根高温电感导线并联连接。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每组电磁加热线圈分别与电磁加热线圈输入输出线连接,各电磁加热线圈输入输出线均与电磁加热主机连接。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每组导热油加热夹套均串联连接有进油手动球阀和进油电动球阀,进油手动球阀用于控制导热油的流量,进油电动球阀用于控制导热油进油通断。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每组导热油加热夹套内装有间隔设置的螺旋导流叶片,螺旋导流叶片与导热油加热夹套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组合减蒸反应器内设有搅拌机,用于搅拌废矿物油。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组合减蒸反应器上还设有电动高温球阀和电接点压力表,当电接点压力表检测到压力超压时,控制电动高温球阀排空泄压。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组合减蒸反应器上还设有压力表与机械式安全阀,压力表用于测量与显示组合减蒸反应器内的压力,当压力超过一定值时,机械式安全阀用于超压排空。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组合减蒸反应器内还设有油液温度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用于测量、显示并控制废矿物油的加热温度。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组合减蒸反应器还与蒸馏塔连接。优选的,在上述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技术方案中,蒸馏塔上设有气相温度测温表和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安装在组合减蒸反应器1外壁表面,导热油加热夹套与电磁加热线圈交错排列,在电磁加热的基础上增加了导热油加热,利用油电混合加热,既实现了导热油加热装置的较低成本和较安全性,又发挥了电加热的安全性与环保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的结构图;图示说明:组合减蒸反应器1,电磁加热线圈2、4、6、8、10、12,导热油加热夹套3、5、7、9、11、13,夹套进油管14,进油电动球阀15,进油手动球阀16,进油分配管17,夹套进油自控电动球阀18,进油总管19,夹套回油支管电动球阀20,夹套回油总管电动球阀21,进回油短路管22,短接电动球阀23,回油低位槽电动球阀24,回油低位槽管线25,回油总管26,电磁加热线圈输入输出线27,回油收集管28,支线回油管29,连接高位槽管30,搅拌机31,气相温度测温表32,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33,蒸馏塔34,电动高温球阀35,电接点压力表36,机械式安全阀37,压力表38,电磁加热线圈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39-44,油液温度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45,导热油夹套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46-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两者相间交错设置在组合减蒸反应器的外壁表面;每一导热油加热夹套与导热油夹套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控制导热油加热夹套工作或关闭;每一电磁加热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设定所有电磁加热线圈为相同加热温度或温度由下至上逐级递增;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同时工作或择一工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废矿物油再生基础油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两者相间交错设置在组合减蒸反应器的外壁表面;每一导热油加热夹套与导热油夹套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控制导热油加热夹套工作或关闭;每一电磁加热线圈与电磁加热线圈带温控表测温热电偶连接,用于设定所有电磁加热线圈为相同加热温度或温度由下至上逐级递增;电磁加热线圈和导热油加热夹套同时工作或择一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导热油加热夹套的高度在200-500mm之间,电磁加热线圈安装高度在200-500mm之间,导热油加热夹套与电磁加热线圈数量相同,两者的数量均介于2-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择一工作情况下,当废矿物油油温低于设定值时,导热油加热夹套工作,电磁加热线圈关闭,当废矿物油油温高于设定值时,导热油加热夹套关闭,所有电磁加热线圈按相同温度加热工作或按温度由下至上逐级递增加热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组合减蒸反应器的外壁上包裹有硅酸铝纤维保温棉,硅酸铝纤维保温棉外部包裹有环氧树脂板,电磁加热线圈缠绕在环氧树脂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电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电磁加热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展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和挚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