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40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包括有板体;其中:所述板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凹位,所述凹位的左、右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给用户下肢训练的斜踏面,所述斜踏面的首端角度沿凹位的延伸方向渐变式设置,两侧斜踏面的末端相互连接或保持间距相互独立;如此,通过斜踏面的设计,患者将两脚分别站在两个斜踏面上,以实现患者在斜踏面上进行模拟下肢跨步、斜步平衡等训练,尤其是,斜踏面的角度为渐变式设置,以使患者的下肢能够进行不同角度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相比传统的平衡板而言,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了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器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
技术介绍
目前,患者的下肢出现运动障碍,其通常是由于脑血管、脑外伤、肢体外伤引起的,使得患者的肢体不能自主运动,从而出现生活不能自理,如此,患者的下肢康复训练治疗是不可缺少的,对下肢训练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传统的下肢康复训练,其利用平衡半球来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患者单脚或双脚站立在平衡球上,根据踩踏的位置差异来调整角度,以达到康复训练的效果,由于平衡球材质为软体,其角度较难控制,使用不便,难以达到循序渐进的训练效果。后来,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用于对下肢进行康复训练用的平衡板,其通过患者两脚分别站在两个平衡板上,利用角度装置控制平衡板的角度变化以使患者感受到角度变化及倾斜感,从而实现平衡感的体验恢复;但是,其结构设计复杂,平衡板的角度调节操作麻烦,角度变化调节有限,不能满足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还有,在下肢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患者的训练时间久而使得下肢的负荷增加,进而容易出现下肢二次损伤的现象,且,患者在训练初期,需要采用悬吊进行减重及防坠保护的前提下进行下肢及全身协调能力训练。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通过斜踏面的设计,以实现患者在斜踏面上进行模拟下肢跨步、斜步平衡等训练,尤其是,斜踏面的角度为渐变式设置,以使患者的下肢能够进行不同角度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满足了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适用范围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包括有板体;其中:所述板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凹位,所述凹位的左、右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给用户下肢训练的斜踏面,所述斜踏面的首端角度沿凹位的延伸方向渐变式设置,两侧斜踏面的末端相互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池体,所述板体设置于池体内且位于池体上端下方。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座板,所述座板对应斜踏面设置于板体的左、右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板具有若干沿斜踏面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座位,相邻的座位的高度不相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板为斜坡长条座板,所述斜坡长条座板沿斜踏面的首端朝向末端渐低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座板为阶梯座板,所述座板具有依次设置的平面座位区和斜面座位区,所述平面座位区位于斜面座位区的下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板体将池体内分隔有游泳区域、送水通道,所述游泳区域、送水通道的首、末端分别通过出水通道、吸水通道相连通,所述吸水通道内设置有水流控制模块,所述水流控制模块驱动水体依次经过送水通道、出水通道、游泳区域流入吸水通道,以实现水体在吸水通道、送水通道、出水通道、游泳区域之间的循环流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板体的下端具有向下延伸设置的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将送水通道分隔有左水道、右水道,所述水流控制模块驱动水体分别朝向左水道、右水道流动;且,所述左水道、右水道均自吸水通道朝向出水通道渐大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跑步机,所述跑步机设置于设置于池体内并位于游泳区域的下端,所述凹位的下端延伸至导流部内,所述跑步机设置于凹位内;所述跑步机凸露于凹位的内端面;或者,所述跑步机藏于池体的底下并与凹位的内端面齐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凹位内还设置有用于训练平衡及四肢协调能力的平衡杠,所述平衡杠位于跑步机的侧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斜踏面的设计,患者将两脚分别站在两个斜踏面上,以实现患者在斜踏面上进行模拟下肢跨步、斜步平衡等训练,尤其是,斜踏面的角度为渐变式设置,以使患者的下肢能够进行不同角度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相比传统的平衡板而言,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了患者的康复训练需求,适用范围广;其次是,池体的设置,通过将板体浸没于池体内,使得患者在水下进行下肢康复训练,避免了患者突然站在不同角度的斜踏面而出现平衡失调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利用水体的浮力减轻下肢的负荷,从而达到下肢的局部煅炼,并起到常态无法达到的康复作用,且座板的设置,使得患者坐在不同水深的座位上,以用于按摩、拉伸、平衡训练等训练;再者是,利用导流部以将送水通道形成左水道、右水道的送水结构,降低了整个池体的高度,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使用成本低,提高使用经济性,同时,左水道、右水道均自吸水通道朝向出水通道渐大设置,使得水体在左水道、右水道流动时有所减缓,避免了水体出现乱流现象,保证水流效果高效的同时,也能保证水体的流动更加平稳,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效果;以及,跑步机的设置,以使使用者可以在游泳区域中进行游泳或者水下跑步,丰富游泳装置的功能,并起到常态无法达到的康复作用,同时,根据使用情况以将跑步机露于池体上,并利用保护板包围跑步机,保证了跑步机的定位和使用,或者,跑步机藏于池体的底下并与凹位的内端面齐平,保证了池体的深度,且,平衡杠的设置,结合水体的浮力减重,使得患者能够安全和高效的训练平衡及四肢协调能力,可用性佳。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板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的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的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三实施例的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四实施例的跑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第五实施例的跑步机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第六实施例的板体的俯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板体11、凹位111、斜踏面12、座板121、座位122、平面座位区123、斜面座位区13、导流部20、池体201、安装凸部202、安全开关21、中框架22、侧框架23、密封件24、游泳区域241、吸水进口242、出水出口243、平衡杠25、送水通道251、吸水出口252、出水入口253、左水道254、右水道26、吸水通道27、出水通道28、水流控制模块281、驱动机构282、转动组件29、格栅整流板30、跑步机。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六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包括有板体10;其中:所述板体10具有朝上开口的凹位11,所述凹位11的左、右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给用户下肢训练的斜踏面11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板体;其中:所述板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凹位,所述凹位的左、右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给用户下肢训练的斜踏面,所述斜踏面的首端角度沿凹位的延伸方向渐变式设置,两侧斜踏面的末端相互连接或保持间距相互独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板体;其中:所述板体具有朝上开口的凹位,所述凹位的左、右两侧内壁设置有用于给用户下肢训练的斜踏面,所述斜踏面的首端角度沿凹位的延伸方向渐变式设置,两侧斜踏面的末端相互连接或保持间距相互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池体,所述板体设置于池体内且位于池体上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设置有座板,所述座板对应斜踏面设置于板体的左、右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具有若干沿斜踏面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的座位,相邻的座位的高度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为斜坡长条座板,所述斜坡长条座板沿斜踏面的首端朝向末端渐低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中下肢训练用渐变式斜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为阶梯座板,所述座板具有依次设置的平面座位区和斜面座位区,所述平面座位区位于斜面座位区的下侧。


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梦希邹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泳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