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林娥专利>正文

一种假肢膝关节及其旋转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23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假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包括筒体和支撑杆,所述筒体为顶面开设有圆孔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有转动座一,设置转动座一方便与对应的膝关节部位进行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底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有活塞二,且活塞二与筒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位于活塞二上部设置有活塞一。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涡轮与蜗杆的啮合,实现将调节旋钮的转动转成双向丝杠的转动,同时涡轮与蜗杆具有自锁功能,防止患者在使用时,造成活塞三的移位,提高调节后的自锁性及患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假肢膝关节及其旋转调节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假肢
,具体涉及一种假肢膝关节及其旋转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假肢就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又称“义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步行是人体下肢最基本的功能,下肢任何平面的截肢(足趾除外)都会给人的步行带来困难。步行姿势不良还会给一个人整体的美感带来极大干扰。因此下肢假肢也是以尽可能恢复人的正常步行姿势为基本目的的。目前下肢假肢可根据下肢不同的截肢平面分为几大类:足踝部假肢、小腿假肢、大腿假肢、和髋关节离断假肢。不论是那一平面截肢后假肢,都能达到支撑身体和步行的目的。对于大腿截肢的患者而言,保证患者正常运动的核心部件就是膝关节,膝关节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证患者能够减缓冲撞和弯曲的动作,其中,膝关节缓冲和弯曲动作的用的是阻尼伸缩杆,因为患者的体重不懂,阻尼伸缩杆的缓冲系数不同,通常将阻尼伸缩杆设置成旋转调节式的,方便患者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目前的旋转调节式的阻尼伸缩杆调节患者不易施加外力,且自锁性能差,患者应用一段时间后,阻尼伸缩杆的调节位置发生变化,需要经常调节,影响患者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假肢膝关节及其旋转调节机构,通过涡轮与蜗杆的啮合,实现将调节旋钮的转动转成双向丝杠的转动,同时涡轮与蜗杆具有自锁功能,防止患者在使用时,造成活塞三的移位,提高调节后的自锁性及患者使用体验;通过设置倒角方便筒体的介质流动,然后将流通孔二和流通孔一的孔径相同,且流通孔一的截面面积小于活塞一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间隙的面积,这样避免在调节过程中,过大的流体,影响膝关节的稳定,并将双向丝杠螺纹部分长度为螺纹套管长度的5倍,这样能够保证活塞三有较大的位移量,相应的调节范围更加广泛,适用人群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包括筒体和支撑杆,所述筒体为顶面开设有圆孔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筒体的底部固定有转动座一,设置转动座一方便与对应的膝关节部位进行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底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有活塞二,且活塞二与筒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筒体的内部位于活塞二上部设置有活塞一,所述活塞一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为间隙配合,通过将活塞一外壁与筒体内壁设置成间隙配合,在进行支撑杆的相对移动时,筒体的内部介质,能够进行上下流动,所述活塞一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筒体顶面圆孔并延伸至筒体上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有转动座二,设置转动座二方便与对应的膝关节部位进行连接;所述筒体靠近其顶面的侧壁固定有外连壳,所述外连壳侧壁的中部固定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旋转座外部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外端卡接固定有调节旋钮,这样患者可通过调节旋钮带动轴杆进行旋转,所述轴杆位于旋转座内的外壁套接固定有蜗杆,所述外连壳内壁与筒体外壁之间关于外连壳的水平中心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塞三,两个所述活塞三相对外连壳的水平中心面的表面均固定有螺纹套管,两个所述螺纹套管之间旋合连接有双向丝杠,所述双向丝杠的外壁对应蜗杆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涡轮,且涡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这样患者在进行调节时,能够通过涡轮与蜗杆的啮合,实现将调节旋钮的转动转成双向丝杠的转动,同时涡轮与蜗杆具有自锁功能,防止患者在使用时,造成活塞三的移位,所述筒体靠近外连壳内顶面和内底面的外壁分别开设有流通孔二和流通孔一。进一步在于:所述活塞一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mm,且活塞一的顶部侧边和底部侧边均开设有倒角,通过设置倒角方便筒体的介质流动。进一步在于:所述流通孔二和流通孔一的孔径相同,且流通孔一的截面面积小于活塞一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间隙的面积,这样避免在调节过程中,过大的流体,影响膝关节的稳定。进一步在于:所述双向丝杠螺纹部分长度为螺纹套管长度的5倍,这样能够保证活塞三有较大的位移量,相应的调节范围更加广泛,适用人群广。进一步在于:所述筒体为顶面圆孔内壁嵌入固定有密封橡胶圈,且密封橡胶圈与支撑杆的外壁为过盈配合,这样能够提高筒体内部的密封性。进一步在于:所述筒体的内部及外连壳的内部填充有空气或液压油。进一步在于:所述活塞一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活塞二和活塞三的外表面均套接有橡胶套,这样能够防止空气或液压油溢流。进一步在于:所述活塞三的截面轮廓为弯月形,这样能够防止活塞三发生跟转。一种假肢膝关节,包括旋转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将筒体的内底固定有顶端固定有活塞二的复位弹簧,将筒体的内部位于活塞二上部设置有活塞一,并将活塞一的外壁与筒体的内壁设置成间隙配合,将筒体靠近其顶面的侧壁固定有侧壁的中部固定有旋转座的外连壳,将旋转座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旋转座外部的轴杆,将轴杆的外端卡接固定有调节旋钮,将轴杆位于旋转座内的外壁套接固定有蜗杆,然后在外连壳内壁与筒体外壁之间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塞三,并将两个活塞三相对外连壳的水平中心面的表面均固定有螺纹套管,在两个螺纹套管之间旋合连接有双向丝杠,然后在双向丝杠的外壁对应蜗杆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涡轮,且涡轮与蜗杆啮合传动,这样患者在进行调节时,能够通过涡轮与蜗杆的啮合,实现将调节旋钮的转动转成双向丝杠的转动,同时涡轮与蜗杆具有自锁功能,防止患者在使用时,造成活塞三的移位,提高调节后的自锁性及患者使用体验;2、将活塞一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为0.5mm,且活塞一的顶部侧边和底部侧边均开设有倒角,通过设置倒角方便筒体的介质流动,然后将流通孔二和流通孔一的孔径相同,且流通孔一的截面面积小于活塞一外壁与筒体内壁之间间隙的面积,这样避免在调节过程中,过大的流体,影响膝关节的稳定,并将双向丝杠螺纹部分长度为螺纹套管长度的5倍,这样能够保证活塞三有较大的位移量,相应的调节范围更加广泛,适用人群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图3的A-A方向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外连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假肢膝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筒体;101、流通孔一;102、流通孔二;2、支撑杆;3、外连壳;301、旋转座;4、调节旋钮;5、活塞一;6、活塞二;7、复位弹簧;8、双向丝杠;9、涡轮;10、蜗杆;11、螺纹套管;12、活塞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支撑杆(2),所述筒体(1)为顶面开设有圆孔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筒体(1)的底部固定有转动座一,所述筒体(1)的内底固定有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的顶端固定有活塞二(6),且活塞二(6)与筒体(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筒体(1)的内部位于活塞二(6)上部设置有活塞一(5),所述活塞一(5)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为间隙配合,所述活塞一(5)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贯穿筒体(1)顶面圆孔并延伸至筒体(1)上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有转动座二;/n所述筒体(1)靠近其顶面的侧壁固定有外连壳(3),所述外连壳(3)侧壁的中部固定有旋转座(301),所述旋转座(3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旋转座(301)外部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外端卡接固定有调节旋钮(4),所述轴杆位于旋转座(301)内的外壁套接固定有蜗杆(10),所述外连壳(3)内壁与筒体(1)外壁之间关于外连壳(3)的水平中心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塞三(12),两个所述活塞三(12)相对外连壳(3)的水平中心面的表面均固定有螺纹套管(11),两个所述螺纹套管(11)之间旋合连接有双向丝杠(8),所述双向丝杠(8)的外壁对应蜗杆(10)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涡轮(9),且涡轮(9)与蜗杆(10)啮合传动,所述筒体(1)靠近外连壳(3)内顶面和内底面的外壁分别开设有流通孔二(102)和流通孔一(1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肢膝关节的旋转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和支撑杆(2),所述筒体(1)为顶面开设有圆孔的圆柱壳体结构,所述筒体(1)的底部固定有转动座一,所述筒体(1)的内底固定有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的顶端固定有活塞二(6),且活塞二(6)与筒体(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筒体(1)的内部位于活塞二(6)上部设置有活塞一(5),所述活塞一(5)的外壁与筒体(1)的内壁为间隙配合,所述活塞一(5)的顶面中心位置处固定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贯穿筒体(1)顶面圆孔并延伸至筒体(1)上部,所述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有转动座二;
所述筒体(1)靠近其顶面的侧壁固定有外连壳(3),所述外连壳(3)侧壁的中部固定有旋转座(301),所述旋转座(301)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旋转座(301)外部的轴杆,所述轴杆的外端卡接固定有调节旋钮(4),所述轴杆位于旋转座(301)内的外壁套接固定有蜗杆(10),所述外连壳(3)内壁与筒体(1)外壁之间关于外连壳(3)的水平中心面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塞三(12),两个所述活塞三(12)相对外连壳(3)的水平中心面的表面均固定有螺纹套管(11),两个所述螺纹套管(11)之间旋合连接有双向丝杠(8),所述双向丝杠(8)的外壁对应蜗杆(10)所在位置处固定有涡轮(9),且涡轮(9)与蜗杆(10)啮合传动,所述筒体(1)靠近外连壳(3)内顶面和内底面的外壁分别开设有流通孔二(102)和流通孔一(10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娥
申请(专利权)人:李林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