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200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及其应用。包括定位器和导板,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底座、定位支架、定位前臂、定位后臂、定位杆和定位钩,所述定位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前臂的一端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支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轨,用于所述定位前臂的一端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底座上沿着指向所述定位杆方向平行钻设有第一套筒孔和第二套筒孔。仅需在两次透视指导下就可方便快速地确定截骨线,并能使操作该截骨术的医生精准地在无透视下打入克氏针,同时避免了在截骨过程中克氏针发生移位、松动、截骨面倾斜以及反复透视的困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辅助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单髁膝关节病变是指在膝关节的三个间室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点是一个间室受累严重,其他两个间室轻度受累或病变发展缓慢,而受累严重的大部分为内侧间室。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内侧间室单独受累者约占25%,而外侧间室受累者仅占5%。单髁膝关节病变治疗方式分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矫形鞋垫、膝关节支具)和手术治疗(关节镜清扫、截骨术、单髁膝关节置换UKA、全膝关节置换TKA)。其中,截骨术又分为开放楔形截骨术、闭合楔形截骨术和腓骨截骨术。不论是闭合楔形截骨术还是开放楔形截骨术都需要考虑截骨合页位置的正确性、截骨面的平整性以及合页的完整性。OWHTO—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为不全截骨,具有以下优点:技术简单,切口损伤小,畸形矫正精确,术中力线调整方便。由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高应力传导,需要采取适当方法维持胫骨结构的稳定。该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合的患者选择、安全准确的手术技术和可靠的内固定。其中,安全准确的手术技术需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术前规划、截骨前透视打入克氏针、设计截骨位置,最后进行截骨。可靠的内固定通常采用T型加压锁定钢板来实现。克氏针也被称为骨圆针,作为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在截骨矫形时作为临时固定器和截骨面位置确定器。术中为了能将2根克氏针打入满意的截骨位置,应尽量保证2根克氏针处在同一截骨平面上,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在X线反复透视下确定2根克氏针的插入位置。这样做不仅使手术时间延长,而且医生和患者受到大量X线辐射伤害。同时,即使经过多次X线透视定位,克氏针最终的理想位置也无法精确确定,只能通过临床医生在钻入克氏针时凭手感和经验确定,钻入深度也没有直观测量数据为手术提供支持。此外,在沿着2根克氏针下方行截骨术时,经常遇到克氏针松动或脱落的现象,导致截骨方向改变、合页断裂等问题。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中国技术专利CN210330665U“一种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定位骨隧道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的定位骨隧道装置,包括导钻套、瞄准器把手和瞄准器,所述导钻套能据X-Y做直线滑动的连接在瞄准器把手的底座上,所述瞄准器能滑动的连接在弧形滑轨上。中国技术专利CN211534656U“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辅助定位导向器”公开了一种膝关节周围截骨辅助定位导向器,包括一端设有弧形滑轨的固定杆和一端设有与所述弧形滑轨相匹配的滑块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固定杆的弧形滑轨可滑动式连接;所述滑块的顶端设有用于将所述滑块固定于所述弧形滑轨上的第一紧固螺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需要提供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及其应用,所述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在临床应用中需能大大减少X线透视的次数以降低医生和患者的X线暴露损伤,在减少X线透视次数的条件下还能精确定位截骨线位置,进一步地,还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在截骨操作时克氏针发生松动,截骨线移位、截骨面倾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包括定位器和导板,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底座、定位支架、定位前臂、定位后臂、定位杆和定位钩;所述定位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前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前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后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后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钩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支架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轨,用于所述定位前臂的一端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底座上沿着指向所述定位杆方向平行钻设有第一套筒孔和第二套筒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向器中,定位支架和定位前臂可以是带有一定弧度的圆弧,也可以是直线段,但定位支架和定位前臂之间是互相适配的滑动结构。当定位支架和定位前臂是相适配直线段的时候,定位支架、定位前臂、定位后臂和定位杆形成了“匚”字型,随着套筒的推进,使本专利技术导向器的定位器不断接近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正方形形态,此时通过长方形的宽或正方形的边长长度和推进的套筒长度就可以计算出需要打入的克氏针长度。当定位支架和定位前臂是相适配的圆弧的时候,套筒与定位底座的接触点到定位钩之间的距离即为圆弧的半径,通过滑动定位前臂调整定位器与待截骨位置的卡合,通过半径和推进套筒的长度计算出需要打入克氏针的长度。与传统方法相比,大大减少打入克氏针的X透视次数并提高了打入深度的精确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向器适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术中包括胫骨近端高位截骨和股骨远端截骨。通过定位支架可以准确将克氏针打入到合页位置(胫骨近端高位截骨合页位置位于腓骨尖端上三分之一,股骨远端截骨合页位置位于干骺端交叉点),计算出需要截骨的深度后(即需打入的克氏针长度),将所述导板套入克氏针,就可以确定截骨方向、深度,保证截骨面的平整性,实现精准截骨和快速截骨目的。整个操作简单、方便,容易在临床上推广。现在传统的开放楔形截骨术的实施一般包含以下步骤:一、术前影像学检查1、双下肢负重全长片;2、膝关节负重正位片;3、髌骨切线位片;4、屈膝30°Tunnel位片;5、屈膝45°Rosenburg位片。二、截骨前透视打入克氏针将腿完全伸直,并在透视下调整膝关节位置直至获得完全AP位影像。在AP位上对齐内髁与外髁。旋转腿部,直至髌骨完全位于前方(这样腓骨头的1/3一般被胫骨覆盖)。在透视下将2枚2.5mm克氏针打入胫骨头部,这两枚克氏针即可指示截骨方向。然后再根据克氏针打入位置设计截骨位置,确定上行截骨面,进行水平截骨和上行截骨。其中,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其原规格一般固定在二十公分左右,直径在0.5-2mm之间有不同的几种规格。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也常被用在骨科手术中临时骨折块的固定中。由于被广泛应用,克氏针的最大直径逐渐增加到4mm随着外固定支架的,配合外固定锁钉来固定骨盆骨折、跟骨骨折等应急较大的骨折。克氏针固定技巧:首先,可以用一枚克氏针固定骨折于解剖位置;然后,分别在骨折近端和远端距骨折线0.5-1厘米处垂直于指骨纵轴钻孔,过双侧骨皮质。第一枚后方克氏针应位于鹅掌上缘,胫骨后嵴前缘。第2枚克氏针应位于第一枚克氏针前方2cm处并与之平行。两个克氏针形成平面与近端关节面后倾一致。此两枚克氏针应在一个平面内、且此平面应和指骨纵轴平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板为由定位板和限位板通过手持端连接形成具有槽体的结构,所述定位板设置有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一侧面,所述限位板设置有第三面、第四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和第四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分别设置于远离所述槽体的两侧,沿所述第一面通向第二面的方向平行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器(1)和导板(2),/n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底座(101)、定位支架(102)、定位前臂(103)、定位后臂(104)、定位杆(105)和定位钩(106);/n所述定位支架(10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底座(10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前臂(103)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前臂(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后臂(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后臂(104)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05)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钩(10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支架(10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轨(1021),用于所述定位前臂(103)的一端与其滑动连接;/n所述定位底座上沿着指向所述定位杆方向平行钻设有第一套筒孔(11)和第二套筒孔(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器(1)和导板(2),
所述定位器包括定位底座(101)、定位支架(102)、定位前臂(103)、定位后臂(104)、定位杆(105)和定位钩(106);
所述定位支架(102)的一端与所述定位底座(10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102)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前臂(103)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定位前臂(103)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后臂(1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后臂(104)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杆(10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105)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钩(106)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定位支架(10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滑轨(1021),用于所述定位前臂(103)的一端与其滑动连接;
所述定位底座上沿着指向所述定位杆方向平行钻设有第一套筒孔(11)和第二套筒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板为(2)由定位板(21)和限位板(22)通过手持端(23)连接形成具有槽体(24)的结构,所述定位板(21)设置有第一面(211)、第二面(212)和第一侧面(213),所述限位板(22)设置有第三面(221)、第四面(222)和第二侧面(223),所述第一面(211)和第二面(21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面(221)和第四面(2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213)和第二侧面(223)分别设置于远离所述槽体(24)的两侧,沿所述第一面(211)通向第二面(212)的方向平行开设有第一定位孔(214)和第二定位孔(215),所述第一定位孔(214)和第二定位孔(215)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