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76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内的主板和位于主体表面并与主板电连接的电源输入口,主体上端面设置有一插接口、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纳腔,插接口对插有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安放式手表充电座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上位于同一位置设置有卡槽,插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卡槽卡合的卡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插接口对插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从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灵活装配,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器
,尤其是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手表不单单只是用于只是用于显示时间,更多还具备一些智能化作用,如支持电话,语音回短信,连接汽车,天气、航班信息,地图导航,播放音乐,测量心跳、计步等几十种功能。而这类手表在充电上,基本都是选用磁力充电线进行无线充电。但是,现有的磁力充电线大多都是直接磁吸与手表背面,而磁力充电线的电线便会给予用户带来困惑,甚至产生电线缠绕等现象,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虽然,现有的一些充电座可以实现电线收纳的作用,但是在结构上要不设定一个安放架,来安放磁力充电线,要不就直接设定一个充电头与主体一体,这两者只能选其一,并且都是和主体连接为一体,不可拆装,整体运用起来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内的主板和位于主体表面并与主板电连接的电源输入口,所述主体上端面设置有一插接口、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纳腔,所述插接口对插有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上位于同一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卡槽卡合的卡扣;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设置有用于安放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的安放腔,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的前端开设有用于露出手表磁力充电圆头充电表面的开口,所述插接口内于容纳腔对通,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USB输出接口和绕线柱,所述USB输出接口与主板电连接;所述内嵌式手表充电座内设置有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下端设置有接电端头,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供电端口,所述接电端头与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端口与主板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的一端面均设置有托座。优选地,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位于托座的上半部向后倾斜。优选地,所述主体位于容纳腔处盖合有面盖。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采用插接口对插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从而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灵活装配,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使用;其中安放式手表充电座设置安放腔,则达到安放常规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的作用,并借助容纳腔和绕线柱将电线进行收纳整理,避免杂乱或者发生电线缠绕打结的现象,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则内部集装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插入到插接口内后,通过接电端头和供电端口的对插,完成与主板的线路导通,快速组装,并达到与手表无线充电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容纳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放式手表充电座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嵌式手表充电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插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包括主体1以及位于主体1内的主板2和位于主体1表面并与主板2电连接的电源输入口3,电源输入口3可为USB接口、DC接口等,工作时,主要用于接入外部电源,主体1上端面设置有一插接口4、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纳腔5,插接口4对插有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上7位于同一位置设置有卡槽8,插接口4内设置有用于与卡槽8卡合的卡扣9;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设置有用于安放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的安放腔10,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的前端开设有用于露出手表磁力充电圆头充电表面的开口11,插接口4内于容纳腔5对通,容纳腔5内设置有USB输出接口12和绕线柱13,USB输出接口12与主板2电连接;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内设置有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14,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下端设置有接电端头15,插接口4内设置有供电端口16,接电端头15与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14电连接,供电端口16与主板2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时,分为两种使用状态,即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的选用。当选用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将手表无线磁力充电器的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对位放入于安放腔10内,然后将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对插入插接口4,利用卡扣9与卡槽8相互形成卡合(其中可以采用磁吸吸附等一些常规稳定发生),而手表无线磁力充电器的电线穿过插接口4随后置于容纳腔10,手表无线磁力充电器过长的电线便可以缠绕于绕线柱13上,解决电线过长的烦恼,而电线另一端的USB接头便对插与主板2连接的USB输出接口12,进而从主板2取电,来满足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对手表的无线充电。当选用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时,则只需将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对位插入到插接口内,也是利用卡扣9与卡槽8相互形成卡合(其中可以采用磁吸吸附等一些常规稳定发生),而接电端头15和供电端口16便对形成插接,插接完成后便可以直接进行使用,其中本实施例的接电端头15和供电端口16的具体实现,可选用顶针充电结构、也可以采用USB公头与母头的插接方式等多种结构形式。进一步,为在充电时,对手表进行一个承接,本实施例的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的一端面均设置有托座17,利用托座17将进行充电的手表提供一个辅助承接的作用。进一步,因手表本身存在重力,若直接垂直设定,则容易出现手表充电摆放时打滑,故本实施例在安放式手表充电座6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7位于托座17的上半部向后倾斜。进一步,本实施例的主体1位于容纳腔10处盖合有面盖18,利用面盖18将容纳腔10进行盖合,一方面避免杂物进入容纳腔10、另一方面将内部进行遮挡,使得整体更加整洁、美观。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内的主板和位于主体表面并与主板电连接的电源输入口,所述主体上端面设置有一插接口、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纳腔,所述插接口对插有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上位于同一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卡槽卡合的卡扣;/n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设置有用于安放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的安放腔,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的前端开设有用于露出手表磁力充电圆头充电表面的开口,所述插接口内于容纳腔对通,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USB输出接口和绕线柱,所述USB输出接口与主板电连接;/n所述内嵌式手表充电座内设置有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所述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下端设置有接电端头,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供电端口,所述接电端头与手表磁力无线充电模块电连接,所述供电端口与主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式手表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内的主板和位于主体表面并与主板电连接的电源输入口,所述主体上端面设置有一插接口、下端面设置有一容纳腔,所述插接口对插有安放式手表充电座或内嵌式手表充电座,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和内嵌式手表充电座上位于同一位置设置有卡槽,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用于与卡槽卡合的卡扣;
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设置有用于安放手表磁力无线充电圆头的安放腔,所述安放式手表充电座的前端开设有用于露出手表磁力充电圆头充电表面的开口,所述插接口内于容纳腔对通,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USB输出接口和绕线柱,所述USB输出接口与主板电连接;
所述内嵌式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锋导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