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757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通过设置熔断器模块,一方面,当电路过流时起保护作用,电路输入电流过高时熔断器模块烧断,从而保护电路元器件不被烧坏,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过流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反接时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导通,电路中的电流接近无限大,熔断器模块烧断,从而保护蓄电池不被击穿,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反接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滤除蓄电池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干扰信号,降低蓄电池输出电压纹波系数,使输出电压更稳定,从而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逆变器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增长,新能源的开发和与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以其清洁环保,蕴藏丰富等优点逐步得到了开发与利用,是新能源领域最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光伏逆变器作为太阳能利用中主要的能量变换装置,是将太阳能电池板存储在蓄电池中的直流电先经直流升压生成稳定的直流电,再经逆变电路转换成交流电,光伏逆变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太阳能利用效率的高低。电源是光伏逆变器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光伏逆变器的技术指标及能否安全可靠地工作。考虑到蓄电池的输出电压稳定,可持续充放电,可以解决光伏逆变器采用AC-DC电源电路输出电压纹波大,存在开关噪声的问题,并且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现有的光伏逆变器采用将蓄电池经过稳压模块降压来提供供电电压的电源电路。但是采用将蓄电池经过稳压模块降压后来提供供电电压的电源电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逆变器电源接线会接反、电路电流过流等问题,会造成逆变器损坏,大大降低逆变器的稳定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通过在电源电路中设置熔断器模块、滤波电路和电源反接保护电路,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接线会接反、过流等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通过在电源电路中设置熔断器模块、滤波电路和电源反接保护电路,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接线会接反、过流等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其包括CPU芯片、蓄电池和稳压模块,还包括熔断器模块、滤波电路和电源反接保护电路;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逆变器所需供电电压,熔断器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与CPU芯片的电流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滤波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44-D46;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44-D46的负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4-D46的正极均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滤波电路包括极性电容C10-C17、电容C20和电容C21;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极性电容C10-C17的正极、电容C20的一端和电容C21的一端电性连接,极性电容C10-C17的负极、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容C21的另一端均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极性电容C10-C17的负极、电容C20另一端和电容C21的另一端均接地。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稳压模块包括第一稳压模块和第二稳压模块;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与第一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一稳压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第二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逆变器所需供电电压。更进一步优选的,第一稳压模块包括电源、电阻R1-R4、NPN型三极管Q48、二极管D24、二极管D25和极性电容C27;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R4的一端和电源电性连接,电阻R1-R4的另一端均与NPN型三极管Q48的基极电性连接,NPN型三极管Q48的集电极与电源电性连接,NPN型三极管Q48的发射极分别与极性电容C27的正极和第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极性电容C27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24的负极与NPN型三极管Q48的基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24的正极通过反向导通的二极管D25接地。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与CPU芯片的I/O口电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熔断器模块,一方面,当电路过流时起保护作用,电路输入电流过高时熔断器模块烧断,从而保护电路元器件不被烧坏,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过流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反接时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导通,电路中的电流接近无限大,熔断器模块烧断,从而保护蓄电池不被击穿,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反接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2)通过设置滤波电路,滤除蓄电池输出电压中的高频干扰信号,降低蓄电池输出电压纹波系数,使输出电压更稳定,从而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的系统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其包括蓄电池、稳压模块、熔断器模块、滤波电路、电源反接保护电路、CPU芯片和报警模块。蓄电池,用于给逆变器的电源电路提供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可持续充放电,解决现有逆变器采用AC-DC电源电路输出电压纹波大,存在开关噪声,导致逆变器不稳定的问题。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分别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出端和CPU芯片的电流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用BAT+表示,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用BAT-表示。电源反接保护电路,用于保护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当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接反时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导通,电路中的电流接近无限大,使熔断器模块烧断,从而保护蓄电池不被击穿,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反接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44-D46;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44-D46的负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4-D46的正极均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二极管D44-D46并联用于提高电路电流的承受能力,从而提高逆变器的稳定性。熔断器模块,一方面,当电路过流时起保护作用,电路输入电流过高时熔断器模块烧断,从而保护电路元器件不被烧坏,解决现有逆变器电源过流导致逆变器稳定性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当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其包括CPU芯片、蓄电池和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熔断器模块、滤波电路和电源反接保护电路;/n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逆变器所需供电电压,熔断器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与CPU芯片的电流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滤波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其包括CPU芯片、蓄电池和稳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熔断器模块、滤波电路和电源反接保护电路;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和稳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输出逆变器所需供电电压,熔断器模块的输出端与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负极输出端与CPU芯片的电流反馈输入端电性连接,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滤波电路并联在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和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反接保护电路包括二极管D44-D46;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44-D46的负极电性连接,二极管D44-D46的正极均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逆变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极性电容C10-C17、电容C20和电容C21;
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输出端分别与极性电容C10-C17的正极、电容C20的一端和电容C21的一端电性连接,极性电容C10-C17的负极、电容C20的另一端和电容C21的另一端均与熔断器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极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远林赵云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冠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