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72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固定装置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置在配电箱体的内部,固定装置通过下螺栓孔和配电箱体的固定台连接,所述配电箱体下端为固定台,配电箱体上端为箱盖,箱盖的前端设置遮雨板,配电箱体设有左配电箱门和右配电箱门,左配电箱门和右配电箱门上均安装透气孔,透气孔周边为挡板;所述连接结构由配电箱体内两侧的固定板、配电箱体内中间的支撑板和风机组成,所述风机安装在配电箱体的后板上。本装置采用风机和透气孔相互匹配可以起到散热和透气的作用,利用挡板和遮雨板可以防止灰尘的进入,以及隔绝雨水;此外内部采用凹槽、支撑板和固定板匹配方便间距的调整和配电板配电组件的分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尤其涉及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数据上的海量参数,一般是构成低压林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配电箱在使用中要注意防尘和散热,在散热时一般采用开设散热孔,但是散热孔会造成箱内灰尘积聚,箱内灰尘太多容易形成带电粒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长期下去,一些元器件裸露部分或接头绝缘会因为绝缘下降或导致短路、接地故障等问题。申请号为CN201721848395.6一种具有防尘散热功能的配电箱,包括底座,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支撑腿,底座的上方设有配电箱,支撑腿远离底座的一端与配电箱的底部固定连接,配电箱的内腔设有防尘过滤网,防尘过滤网的一侧设有导风板,导风板设置在配电箱的内腔,配电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鼓风机,鼓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导风管,导风管远离鼓风机的一端贯穿配电箱的侧壁且向其内腔延伸与导风板固定连接,导风板远离导风管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成散面分布的导风孔,防尘过滤网远离导风板的一侧设有配电组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配电箱防尘散热的效果更好,同时也便于配电箱的移动。上述技术不满足楼内和镶嵌地带使用,此外装置太过复杂成本很高,不适用于配电箱简单化和便捷化发展,此外装置在防水上未采用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在防止灰尘的同时可以对箱内的元器组件进行散热处理,此外方便配电机的简装,便于安装和操作。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固定装置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设置在配电箱体的内部,固定装置通过下螺栓孔和配电箱体的固定台连接,所述配电箱体下端为固定台,配电箱体上端为箱盖,箱盖的前端设置遮雨板,配电箱体设有左配电箱门和右配电箱门,左配电箱门和右配电箱门上均安装透气孔,透气孔周边为挡板;所述连接结构由配电箱体内两侧的固定板、配电箱体内中间的支撑板和风机组成,所述风机安装在配电箱体的后板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的固定板和支撑板上均设有凹槽,配电分隔板两侧通过凹槽固定在固定板上,配电分隔板后端通过凹槽固定在支撑板上;风机和电机连接,电机安装在固定板的最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上设置固定螺纹孔和下螺栓孔,固定装置上端利用螺纹杆通过固定螺纹孔和地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上端采用螺纹杆通过下螺栓孔和配电箱体的固定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台两端设有上螺栓孔;左配电箱门和右配电箱门上均设置把手槽。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中提供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首先装置采用风机和透气孔相互匹配可以起到散热和透气的作用;其次装置中使用挡板和遮雨板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的进入,另一方面可以隔绝雨水保护配电箱;最后内部采用凹槽、支撑板和固定板匹配方便间距的调整和配电板配电组件的分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配电箱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连接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连接结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矫固定装置结构图。其中,100、配电箱体,101、固定台,102、上螺栓孔,103、后板,104、挡板,105、透气孔,106、把手槽,107、箱盖,108、遮雨板,109、左配电箱门,110、右配电箱门,200、固定装置,201、固定螺纹孔,202、下螺栓孔,203、螺纹杆,300、连接结构,301、固定板,302、支撑板,303、配电分隔板,304、风机,304-1、凹槽,305、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00、固定装置200和连接结构300,连接结构300设置在配电箱体100的内部,固定装置200通过下螺栓孔202和配电箱体100的固定台101连接,所述配电箱体100下端为固定台101,配电箱体100上端为箱盖107,箱盖107的前端设置遮雨板108,配电箱体100设有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上均安装透气孔105,透气孔105周边为挡板104;所述连接结构300由配电箱体100内两侧的固定板301、配电箱体100内中间的支撑板302和风机304组成,所述风机304安装在配电箱体100的后板103上。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连接结构300的固定板301和支撑板302上均设有凹槽304-1,配电分隔板303两侧通过凹槽304-1固定在固定板301上,配电分隔板303后端通过凹槽304-1固定在支撑板302上;风机304和电机305连接,电机305安装在固定板301的最下端。固定板301和支撑板302的设置一方面配电箱体100内的的安装和拆卸,另一方面方便配电分隔板303调节间距,适合配电元件的放置。参阅图4,所述固定装置200上设置固定螺纹孔201和下螺栓孔202,固定装置200上端利用螺纹杆203通过固定螺纹孔201和地面固定连接,固定装置200上端采用螺纹杆203通过下螺栓孔202和配电箱体100的固定台10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台101两端设有上螺栓孔102;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上均设置把手槽106。把手槽106设计成内凹型,方便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的开启。工作过程: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工作时,首先根据需要通过配电分隔板303将配电分隔板303两头安装在固定板301上,配电分隔板303后端通过凹槽304-1固定在支撑板302上,这样调整配电箱内部的间距;然后打开电机305,电机305带动配电箱体100内部的风机304转动,保证内部的通风和避免灰尘的进入;最后通过上螺栓孔102和下螺栓孔202将固定台101和固定装置200连接,再通过固定螺纹孔201将固定装置200固定在地面上完成整个装置的固定、安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00)、固定装置(200)和连接结构(300),连接结构(300)设置在配电箱体(100)的内部,固定装置(200)通过下螺栓孔(202)和配电箱体(100)的固定台(10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体(100)下端为固定台(101),配电箱体(100)上端为箱盖(107),箱盖(107)的前端设置遮雨板(108),配电箱体(100)设有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上均安装透气孔(105),透气孔(105)周边为挡板(104);所述连接结构(300)由配电箱体(100)内两侧的固定板(301)、配电箱体(100)内中间的支撑板(302)和风机(304)组成,所述风机(304)安装在配电箱体(100)的后板(10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包括配电箱体(100)、固定装置(200)和连接结构(300),连接结构(300)设置在配电箱体(100)的内部,固定装置(200)通过下螺栓孔(202)和配电箱体(100)的固定台(10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体(100)下端为固定台(101),配电箱体(100)上端为箱盖(107),箱盖(107)的前端设置遮雨板(108),配电箱体(100)设有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左配电箱门(109)和右配电箱门(110)上均安装透气孔(105),透气孔(105)周边为挡板(104);所述连接结构(300)由配电箱体(100)内两侧的固定板(301)、配电箱体(100)内中间的支撑板(302)和风机(304)组成,所述风机(304)安装在配电箱体(100)的后板(10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带防尘散热的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伟纳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