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68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包括固定段和插接段,固定段的厚度是插接段的壁厚的两倍,插接段是由片材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插接段包括插接部、连接部和加强部,插接部的插接片之间从上到下先是距离逐渐变小,后是形成口径逐渐变大的扩口;连接部的限位弹片是通过在连接部开槽形成的弹片,限位弹片能够卡入控制器的塑胶壳的凹槽内进行限位;固定段的端部形成两引脚,通过将引脚焊接于控制器的线路板实现异形端子与线路板的导通;该异形端子的插接段是由片材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是单层结构,不会再后续电镀的过程中产生电镀不良等,提高异形端子最终焊接于线路板的导通性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
本技术涉及电子配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异形端子。
技术介绍
ABS系统的作用:制动防抱死系统(zhiantilockbrakesystem)简称ABS。作用就是在汽车制动时,自动控制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使车轮不被抱死,处于边滚边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状态,以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力在最大值。ABS控制器就是控制其功能实现的控制部分,控制器中会有多种用于导通的端子,其中一种是一端用于控制器的线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插头连接的异形端子,该异形端子需要表面镀铜或镀金,增加导通性,但是该端子由于本身结构缺陷,在电镀时由于电镀不良,最终导致焊接于线路板时会产生虚焊等,影响导通性,最终影响ABS控制器的控制功能的实现等。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设计人积极创新研究,以期创设出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该异形端子的插接段是由片材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是单层结构,不会再后续电镀的过程中产生电镀不良等,提高异形端子最终焊接于线路板的导通性等,确保产品满足连接功能要求及满足电性能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所述异形端子包括固定段和插接段,所述固定段的厚度为0.75-0.85mm,所述固定段的厚度是所述插接段的壁厚的两倍,所述插接段是由片材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所述端子的表面镀有镀层,所述镀层为铜层或金层;定义所述固定段所在的一侧为上,所述插接段包括插接部、连接部和加强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加强部之间,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之间从上到下先是距离逐渐变小,后是形成口径逐渐变大的扩口,插头能够通过所述扩口插入所述插接片之间;所述连接部设有能够与控制器的塑胶壳相匹配的限位弹片,所述限位弹片是通过在所述连接部开槽形成的弹片,所述限位弹片能够卡入控制器的塑胶壳的凹槽内进行限位;所述固定段的端部形成两引脚,通过将所述引脚焊接于控制器的线路板实现所述异形端子与线路板的导通,所述固定段的宽度为6.12±0.03mm。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段的厚度为0.8mm,所述插接段的厚度为0.4mm。进一步地说,所述加强部设有两支撑片,所述支撑片垂直于所述固定段的表面,通过所述支撑片,使得所述异形端子与所述控制器的塑胶壳之间形成支撑。进一步地说,所述异形端子的表面粗糙度Ra为0.4±0.01μm。进一步地说,所述异形端子的宽度为6.78-6.86mm,且长度为29.5-29.9mm。进一步地说,所述插接片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3-0.5mm。进一步地说,所述支撑片的高度为4.2-4.28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固定段和插接段,固定段的厚度是插接段的壁厚的两倍,插接段是由片材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端子的表面镀有镀层,插接段包括插接部、连接部和加强部,连接部位于插接部和加强部之间,插接部包括插接片,固定段的端部形成两引脚,通过将引脚焊接于控制器的线路板实现异形端子与线路板的导通,该异形端子的插接段是由片材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是单层结构,相较于其它结构(比如是由较薄的片材弯折叠合使得固定段是双层结构,实现固定段的厚度是插接段厚度的两倍,由于双层结构之间难免会产生缝隙,后续会产生电镀不良等)不会再后续电镀的过程中产生电镀不良等,提高异形端子最终焊接于线路板的导通性等,确保产品满足连接功能要求及满足电性能要求再者,本技术的连接部设有能够与控制器的塑胶壳相匹配的限位弹片,限位弹片是通过在所述连接部开槽形成的弹片,限位弹片能够卡入控制器的塑胶壳的凹槽内进行限位,即可实现将端子安装于线路板的目的,不用借助工具,十分方便、快捷;再者,本技术的插接部包括插接片,插接片之间从上到下先是距离逐渐变小,后是形成口径逐渐变大的扩口,插头能够通过扩口插入插接片之间,扩口设计提高插头插入的顺畅性,口径尺寸相对较小的那段又能保证插头充分接触,保证导通性等;再者,本技术的加强部可以设有两支撑片,由于连接部和插接部的厚度较厚,因此在设在线路板的供端子穿过的通孔的尺寸会较大,设有的支撑片会对控制器的塑胶壳的通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支撑,避免端子插入通孔后,来回晃动等。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片材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后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片材10、固定段1、引脚11、插接段2、插接部21、插接片211、扩口212、连接部22、限位弹片221、加强部23、支撑片231、固定段的宽度W1、所述异形端子的宽度W2,且长度L、所述插接片之间的最小距离D、所述支撑片的高度H。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及功效。本技术也可以其它不同的方式予以实施,即,在不背离本技术所揭示的范畴下,能予不同的修饰与改变。实施例: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如图1到图4所示,所述异形端子包括固定段1和插接段2,所述固定段的厚度为0.75-0.85mm,所述固定段的厚度是所述插接段的壁厚的两倍,所述插接段是由片材10的一部分机加工(比如铣削、磨削等,但不限于此)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如图2中,A部形成端子的固定段,B部形成端子的插接段);所述端子的表面镀有镀层,所述镀层为铜层或金层;定义所述固定段所在的一侧为上,所述插接段包括插接部21、连接部22和加强部23,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加强部之间,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片211,所述插接片之间从上到下先是距离逐渐变小,后是形成口径逐渐变大的扩口212,插头能够通过所述扩口插入所述插接片之间;所述连接部设有能够与控制器的塑胶壳相匹配的限位弹片221,所述限位弹片是通过在所述连接部开槽形成的弹片,所述限位弹片能够卡入控制器的塑胶壳的凹槽内进行限位;所述固定段的端部形成两引脚11,通过将所述引脚焊接于控制器的线路板实现所述异形端子与线路板的导通,所述固定段的宽度W1为6.12±0.03mm。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段的厚度为0.8mm,所述插接段的厚度为0.4mm。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部设有两支撑片231,所述支撑片垂直于所述固定段的表面,通过所述支撑片,使得所述异形端子与所述控制器的塑胶壳之间形成支撑。所述异形端子的表面粗糙度Ra为0.4±0.01μm。...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端子包括固定段(1)和插接段(2),所述固定段的厚度为0.75-0.85mm,所述固定段的厚度是所述插接段的壁厚的两倍,所述插接段是由片材(10)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n所述端子的表面镀有镀层,所述镀层为铜层或金层;/n定义所述固定段所在的一侧为上,所述插接段包括插接部(21)、连接部(22)和加强部(23),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加强部之间,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片(211),所述插接片之间从上到下先是距离逐渐变小,后是形成口径逐渐变大的扩口(212),插头能够通过所述扩口插入所述插接片之间;/n所述连接部设有能够与控制器的塑胶壳相匹配的限位弹片(221),所述限位弹片是通过在所述连接部开槽形成的弹片,所述限位弹片能够卡入控制器的塑胶壳的凹槽内进行限位;/n所述固定段的端部形成两引脚(11),通过将所述引脚焊接于控制器的线路板实现所述异形端子与线路板的导通,所述固定段的宽度(W1)为6.12±0.03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BS控制器用异形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端子包括固定段(1)和插接段(2),所述固定段的厚度为0.75-0.85mm,所述固定段的厚度是所述插接段的壁厚的两倍,所述插接段是由片材(10)的一部分机加工变薄并经弯折而成的插接段;
所述端子的表面镀有镀层,所述镀层为铜层或金层;
定义所述固定段所在的一侧为上,所述插接段包括插接部(21)、连接部(22)和加强部(23),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插接部和所述加强部之间,所述插接部包括插接片(211),所述插接片之间从上到下先是距离逐渐变小,后是形成口径逐渐变大的扩口(212),插头能够通过所述扩口插入所述插接片之间;
所述连接部设有能够与控制器的塑胶壳相匹配的限位弹片(221),所述限位弹片是通过在所述连接部开槽形成的弹片,所述限位弹片能够卡入控制器的塑胶壳的凹槽内进行限位;
所述固定段的端部形成两引脚(11),通过将所述引脚焊接于控制器的线路板实现所述异形端子与线路板的导通,所述固定段的宽度(W1)为6.12±0.03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福丰联合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