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637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接端子,包括:压接端子由连续金属片塑性形成,其特征在于,沿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包括导向段、接触段以及连接段,导向段、接触段以及连接段光滑过渡,接触段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连接段连接外接固定件,导向段穿过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并将接触段与镀孔内侧接触;接触段的外表面为U形,底部平面起支撑作用,两侧至少各有一部分形成用于与镀孔配合的弧面。当该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U形两侧向内变形收缩使外侧与镀孔紧密接合,同时U形底部平面向镀孔圆边方向呈拱弧形变形,在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时为整个结构提供支持,使压接端子与镀孔保持较大的摩擦力以满足压接端子和镀孔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气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压接端子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及汽车通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可以预见的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未来世界,给传统的汽车行业添加智能互联的发展空间,届时汽车可依托5G网络进行自主驾驶,驾驶过程中可以自动避让其他车辆及行人以有效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为了实现无人驾驶及通讯互联,汽车需要增加更多的雷达模块,其信号处理能力及可靠性必须有极大的提升。目前汽车电气系统具体通过如图1所示的业界常用的压接端子1与印刷电路板2的配合呈图2所示的状态,其中,印刷电路板2上形成有镀孔21,镀孔21的内侧涂覆有铜质的镀层211,当压接端子1压入镀孔21内与镀层211接触实现电气连接可以将信号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导入雷达模块的内部电子电路。此处压接端子1与印刷电路板2的镀孔21连接的可靠性直接影响雷达模块内部电子电路运算处理结果,甚至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能。参照图2,上述压接端子1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横截面为顶点倒圆的矩形,当压接端子1压入印刷电路板2的镀孔21时会挤压镀孔21使镀孔21发生变形,镀孔21变形后向压接端子1施加反向压力,使得印刷电路板2的镀孔21与压接端子1之间相互挤压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压接端子1与镀孔21内的镀层211接触实现电气可靠连接。当然,镀孔21的变形程度需要进行控制,以避免出现镀层211以及镀孔21被破坏的情况,根据IEC60352-5的规定可知,图2中镀孔21的镀层211变形量a应小于70μm,且变形后的镀层211厚度b不小于8μm(如图1所示),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避免镀层211及镀孔21被破坏。基于汽车行业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和恶劣性,目前的压接端子还不能在满足与印刷电路板配合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的同时保持镀孔的结构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接端子,旨在满足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配合实现可靠电气连接的前提下保持印刷电路板的镀孔的结构完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包括导向段、接触段以及连接段,所述导向段、所述接触段以及所述连接段光滑过渡,所述接触段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所述连接段连接外接固定件,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并将所述接触段与镀孔内侧接触;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且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为两侧平直底部外凹的结构,底部平面起支撑作用,两侧至少各有一部分形成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为U形、凹形状。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的U形末端外侧必须要有倒圆角,不能够有锋利锐边,每个所述U形底部内外侧均为圆滑R角。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沿所述导向段、所述接触段以及所述连接段的排列方向,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均小于所述接触段的横截面积。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沿所述接触段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自所述导向段靠近连接所述接触段的一端到所述导向段的自由端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接触段的直径大于所述镀孔的直径,所述接触段与所述镀孔过盈配合,所述接触段与所述镀孔过盈配合。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接触段U形两侧与所述镀孔接触的部分形成两个对称的面接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对规定的形状的以连续金属片塑性加工,形成两头细、中间粗的梭形结构,使接触段外表面成U形,并在金属板材轧制工艺中接触段的表面粗糙度得到控制以取得一定粗糙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一种压接端子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压接端子挤压插入印刷电路板上的镀孔内,导向段将接触段导入印刷电路板的镀孔使接触段与镀孔内侧接触,S2、U形两侧向内变形收缩使外侧与镀孔紧密接合,同时U形底部平面亦向镀孔圆边方向呈拱弧形变形,使压接端子接触段与镀孔内的镀层挤压接触实现电气连接。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S1和所述S2中,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压接端子的连接段、接触段以及导向段的排列方向与镀孔的轴心线平行,接触段的部分外表面与镀孔的内壁配合,U形截面的轴心线与镀孔的轴心线共线。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接端子,将压接端子挤压插入印刷电路板上的镀孔内,使压接端子与镀孔内的镀层挤压接触实现电气连接,依靠压接端子与镀孔之间相互挤压产生的摩擦力保持电气连接的稳定可靠,进而保持印刷电路板的镀孔的结构完整。(2)本专利技术压接端子的接触段为U形,接触段的外表面的两侧U形直线部分受印刷电路板的镀孔的挤压形成两个弧面,并与镀孔紧密接合,同时U形底部平面亦向镀孔圆边方向呈拱弧形变形,在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时为整个结构提供支持,使得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保持稳定可靠的连接。(3)本专利技术在接触段U形两侧与镀孔接触的部分形成了两个对称的面接触,这两个对称的面接触保证了压接端子的结构稳定性,两个面配合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压接端子对镀孔施加的力被分散,使得镀孔单位面积受到的挤压力减小,进而镀孔的变形减小,可以降低压接端子对镀孔的破坏程度,尽可能保证镀孔的完整性,也可以使压接端子与镀孔之间保持较大的摩擦力以满足压接端子和镀孔连接的可靠性。(4)本专利技术的压接端子形成两头细、中间粗的梭形结构,保证导向段能够畅通地穿过镀孔,并将接触段导入镀孔,使接触段与镀孔内侧过盈配合,实现电气连接。(5)本专利技术的压接端子为一规定的形状的连续金属片塑性加工形成,一体成型设置,避免由多个部件压接组装形成,保证导向段、接触段以及连接段之间的光滑过渡,通过在金属板材轧制工艺中对接触段的表面粗糙度控制,以取得U形末端外侧、U形底部内外侧较低的粗糙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压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压接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心结构的压接端子1a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b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实心结构的压接端子1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c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实心结构的压接端子1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d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C型压接端子1c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接端子与印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包括导向段、接触段以及连接段,所述导向段、所述接触段以及所述连接段光滑过渡,所述接触段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所述连接段连接外接固定件,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并将所述接触段与镀孔内侧接触;/n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且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为两侧平直底部外凹的结构,底部平面起支撑作用,两侧至少各有一部分形成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包括导向段、接触段以及连接段,所述导向段、所述接触段以及所述连接段光滑过渡,所述接触段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压接配合,所述连接段连接外接固定件,所述导向段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并将所述接触段与镀孔内侧接触;
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用于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且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为两侧平直底部外凹的结构,底部平面起支撑作用,两侧至少各有一部分形成用于与印刷电路板的镀孔配合的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的外表面为U形、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段的U形末端外侧必须要有倒圆角,不能够有锋利锐边,每个所述U形底部内外侧均为圆滑R角。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向段、所述接触段以及所述连接段的排列方向,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均小于所述接触段的横截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接触段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段的横截面积自所述导向段靠近连接所述接触段的一端到所述导向段的自由端逐渐减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小久董武斌章健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星锐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