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587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包括上壳体、下底座、磁环、线圈、固定支架和膜片,所述上壳体与下底座粘结在一起,所述磁环、线圈、固定支架和膜片均位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底座之间,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座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的外部缠绕所述线圈,所述磁环位于所述线圈的外圈,所述磁环的上方放置所述膜片,所述上壳体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蜂鸣器安装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式蜂鸣器
本技术涉及蜂鸣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式蜂鸣器。
技术介绍
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电磁式蜂鸣器由电磁线圈、磁铁、振动膜片及外壳等组成,接通电源后,外部振荡器产生的音频信号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振动膜片在电磁线圈和磁铁的相互作用下,周期性地振动发声。现有的蜂鸣器包括上壳体、下底座和位于上壳体、下底座之间的电磁线圈等组成,下底座的四角均设置有引脚,在安装时将引脚焊机在设备的表面进行固定,安装使用方便。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仅通过引脚焊接的蜂鸣器,在外部受到剧烈的振动时,容易从电子产品上脱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造成设备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更为稳定的电磁式蜂鸣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包括上壳体、下底座、磁环、线圈、固定支架和膜片,其所述上壳体与下底座粘结在一起,所述磁环、线圈、固定支架和膜片均位于所述上壳体与下底座之间,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座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的外部缠绕所述线圈,所述磁环位于所述线圈的外圈,所述磁环的上方放置所述膜片,所述上壳体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支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壳体外部的定位支架能够便于将电磁式蜂鸣器安装在电子设备的表面,定位支架提高了电磁式蜂鸣器与电子设备的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蜂鸣器从电子设备上脱离,安装使用方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一体化设置,第一支臂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臂远离所述第二支臂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上壳体的侧边平行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化设置的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能够有效地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倾斜设置的第一支臂、相互之间平行设置的第二支臂和上壳体能够方便定位支架安装在电子设备的内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支臂朝向所述下底座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远离所述第二支臂的一侧与所述下底座的侧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能够在第一支臂发生形变之后与下底座相接触,避免第一支臂受力过大,导致第一支臂与上壳体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断裂。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下底座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柱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填充有弧形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定位槽内部的弧形垫片能够有效缓解限位柱与下底座固定支架内的摩擦力,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保持两者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支臂远离下底座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能够提高蜂鸣器与电子设备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两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磁环的外部沿其周向还填充有散热硅胶,所述散热硅胶远离所述磁环的一侧与所述下底座的内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磁环外侧的散热硅胶能够位于下底座内部的磁环和线圈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有效地提高设备的散热效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膜片的上方设置有收音罩,所述收音罩套设在所述下底座的内部,其中部开设有第一出声孔,所述上壳体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出声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音罩能够对经过磁环和线圈产生的声音进行收拢,然后经过第一出声孔和第二出声孔后排出,从而提高声音的音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上壳体与下底座均采用LCP耐高温材料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CP材料制成的上壳体和下底座具有高强度、耐高温、电绝缘等性能,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采用了具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组成的定位支架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提蜂鸣器安装结构的稳定性的效果;2.采用了在第二支臂的内侧设置的限位柱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提高定位支架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定位支架断裂的效果;3.采用了在膜片上方设置的收音罩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提高蜂鸣器的发音音量,提高蜂鸣器的工作效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11、第二出声孔;2、下底座;21、定位槽;22、弧形垫片;3、磁环;4、线圈;5、固定支架;6、膜片;7、定位支架;71、第一支臂;72、第二支臂;721、防滑纹;73、限位柱;8、散热硅胶;9、收音罩;91、第一出声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包括上壳体1、下底座2、磁环3、线圈4、固定支架5、膜片6、定位支架7、散热硅胶8和收音罩9。上壳体1与下底座2之间通过防水密封胶粘结在一起,上壳体1与下底座2的内部形成的发声空间,上壳体1与下底座2均采用LCP耐高温材料制成,从而提高设备的绝缘性和耐高温性。磁环3、线圈4、固定支架5、膜片6和散热硅胶8均安装在发声空间的内部,固定支架5安装在下底座2的内侧的底部,固定支架5包括连接板和中心轴,连接板与下底板粘结在一起,中心轴位于连接板的中心,其外部缠绕的铜线形成的线圈4,线圈4的外部为磁环3,磁环3与线圈4磁性连接,并放置在连接板的上方,磁环3与下底座2之间填充散热硅胶8,通过散热硅胶8提高发声空间的散热性能,避免设备长时间工作产生热量过高导致设备故障。膜片6放置在磁环3的上方,膜片6远离磁环3的一侧为收音罩9,收音罩9的外侧与下底座2的顶部相卡接,收音罩9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出声孔91,上壳体1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出声孔11,收音罩9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便于对膜片6产生的声音进行收拢,并通过第一出声孔91和第二出声孔11排出,从而提高蜂鸣器的声音的音量,并且使发出的声音更加洪亮。上壳体1的四个侧面均连接有定位支架7,定位支架7与上壳体1一体化连接,从而提高上壳体1与电子设备连接的稳定性。参照图1和图2,每个定位支架7均包括第一支臂71和第二支臂72,第一支臂71的一端与上壳体1相连接,第一支臂7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臂72相连接,第一支臂71、第二支臂72和上壳体1一体化连接,第一支臂71倾斜设置,其与上壳体1的侧面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第二支臂72与上壳体1的侧面平行设置,第二支臂72远离下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若干道防滑纹721,提高蜂鸣器与电子设备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蜂鸣器从电子设备上脱落。第二支臂72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柱73,限位柱73为端部呈弧形的三角块,在定位支架7发生形变的时候限位柱73能够对第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包括上壳体(1)、下底座(2)、磁环(3)、线圈(4)、固定支架(5)和膜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底座(2)粘结在一起,所述磁环(3)、线圈(4)、固定支架(5)和膜片(6)均位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底座(2)之间,所述固定支架(5)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座(2)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5)的外部缠绕所述线圈(4),所述磁环(3)位于所述线圈(4)的外圈,所述磁环(3)的上方放置所述膜片(6),所述上壳体(1)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支架(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包括上壳体(1)、下底座(2)、磁环(3)、线圈(4)、固定支架(5)和膜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底座(2)粘结在一起,所述磁环(3)、线圈(4)、固定支架(5)和膜片(6)均位于所述上壳体(1)与下底座(2)之间,所述固定支架(5)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座(2)的上方,所述固定支架(5)的外部缠绕所述线圈(4),所述磁环(3)位于所述线圈(4)的外圈,所述磁环(3)的上方放置所述膜片(6),所述上壳体(1)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支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7)包括第一支臂(71)和第二支臂(72),所述第一支臂(71)与第二支臂(72)一体化设置,第一支臂(7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支臂(71)远离所述第二支臂(72)的一端与所述上壳体(1)相连接,所述第二支臂(72)与所述上壳体(1)的侧边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磁式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72)朝向所述下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柱(73),所述限位柱(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琪刘茹李燕王承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玖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