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8511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包括四肢部分,所述四肢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四肢上;胸背部分,所述胸背部分包括两条肩带、一条背带,所述肩带的肩部设置有车缝扣,两条所述肩带与背带在胸前结合形成X形结构;臀腰部分,所述臀腰部分包括腰带、两条大腿带,所述腰带与大腿带之间连接有连接带;手掌部分,所述手掌部分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上设置有车缝扣;所述脚背部分、头戴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围度和运动强度的研究,将设计分成四肢、头部的穿戴方式、躯干的穿戴方式。方便用户穿戴的同时,可用较为舒适的方式固定从模块,适合不同身形人的穿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
本技术涉及动作捕捉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
技术介绍
动作捕捉服可以用于被用户穿着,并通过附接在动作捕捉服上的传感器等装置捕捉用户的动作。动作捕捉服在虚拟现实、娱乐、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市面上的穿戴方式存在两种,一种为完全分开式,其手脚、四肢、腰部、肩部皆为分开设计,位于大腿上的穿戴形式容易在用户运动时移位。另一种为完全连接式,其手脚、四肢、腰部、肩部接通过连接带连接起来,整体感觉较为笨重,穿戴较为繁琐,收纳不便,耗材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根据上述问题,本实用型通过对身体各个部位围度和运动强度的研究,将设计分成四肢、头部的穿戴方式、躯干的穿戴方式。方便用户穿戴的同时,可用较为舒适的方式固定从模块,适合不同身形人的穿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包括:四肢部分,所述四肢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四肢上,并通过车缝扣固定弹性带的长度;胸背部分,所述胸背部分包括两条肩带、一条背带,所述肩带的肩部设置有车缝扣,两条所述肩带与背带在胸前结合形成X形结构,所述背带呈环形位于腰部往上胸部往下,两条所述肩带在后颈下方汇聚成环状,汇聚处向下延伸与背带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车缝扣,所述背带、肩带形成可供手臂、头部穿过的空间;臀腰部分,所述臀腰部分包括腰带、两条大腿带,所述腰带、两条大腿带上皆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车缝扣,所述腰带与大腿带之间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通过车缝扣与腰带、大腿带固定;手掌部分,所述手掌部分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上设置有车缝扣,所述弹性环位于大拇指内的掌心处;脚背部分,所述脚背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脚底足弓处和脚后跟处;头戴部分,所述头戴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头部形成环状。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头部、四肢、上肢分开,将大腿与腰部结合,增加衣服运动中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胸背部分的胸处可设置竖直的隐形拉链。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用户快速穿脱。进一步的,所述手掌部分可将弹性环内置于手套中佩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增加手套,在手指上增加从模块,可将手指、手掌的运动轨迹分别采集,增加了手部采集的细节。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带、腰带、腿带是一种弹力尼龙带。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面料具有透气性好,手感干爽,轻柔飘逸,穿着舒适等特点。进一步的,所述胸背部分的肩带、背带采用莱卡弹性复合面料。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保证穿戴舒适性的同时,突出设计的品质感。进一步的,所述车缝扣是一种皮革包裹的车缝方扣。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皮革材质增加佩戴舒适度,可以在该材质上烫印logo和身体部位的铭牌,方便不同从模块的快速定位及固定。进一步的,所述车缝扣上可粘贴魔术贴。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从模块固定在上边。进一步的,所述车缝扣上可以固定带有魔术贴的从模块,所述从模块是一种运动捕捉采集器。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方便从模块的固定,安装拆卸方便。进一步的,所述从模块设置有17个。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对人的整体动作进行捕捉,动作捕捉精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背面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四肢部分;11、弹性带;12、车缝扣;2、胸背部分;21、肩带;22、背带;23、隐形拉链;3、臀腰部分;31、腰带;32、大腿带;33、连接带;4、手掌部分;41、弹性环;5、脚背部分;6、头戴部分;7、从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所示,包括四肢部分1、胸背部分2、臀腰部分3、手掌部分4、脚背部分5、头戴部分6,所述四肢部分1包括弹性带11、车缝扣12,所述弹性带11穿过车缝扣12捆绑于四肢上,通过车缝扣12固定弹性带11的长度;所述弹性带11是一种皮革包裹的方形扣,可以控制弹性带11的长短。所述弹性带11是一种弹力尼龙带,穿戴方便舒适。所述车缝扣12上粘有带魔术贴的从模块7。所述胸背部分2包括两条肩带21、一条背带22,所述肩带的肩部设置有车缝扣12,两条所述肩带21与背带22在胸前结合形成X形结构,所述背带22呈环形位于腰部往上胸部往下,两条所述肩带21在后颈下方汇聚成环状,汇聚处向下延伸与背带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为缝合或采用魔术贴占固定。所述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车缝扣12,所述背带22、肩带21形成可供手臂、头部穿过的空间,方便穿戴。所述车缝扣12上粘有带魔术贴的从模块7。所述胸背部分2的肩带21采用浅灰色皮革材质和莱卡弹性复合面料制作,在保证穿戴舒适性的同时,突出设计的品质感。所述臀腰部分3包括腰带31、两条大腿带32,所述腰带31、两条大腿带32上皆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车缝扣12,所述腰带31与大腿带32之间连接有连接带33,所述连接带33通过车缝扣12与腰带31、大腿带32固定,可以控制大腿带32距离腰带31的长度;可以有效防止大腿带32下滑。所述车缝扣12上粘有带魔术贴的从模块7。所述手掌部分4包括弹性环41,所述弹性环41上设置有车缝扣12,所述弹性环41位于大拇指内的掌心处;所述车缝扣12位于手掌背部且上面粘有带魔术贴的从模块7。所述脚背部分5包括弹性带11、车缝扣12,所述弹性11带穿过车缝扣12捆绑于脚腕处;所述车缝扣12位于脚掌背部且粘有带魔术贴的从模块7。所述头戴部分6包括弹性带11、车缝扣12,所述弹性带11穿过车缝扣12捆绑于头部形成环状,所述车缝扣12位于脑门且粘有带魔术贴的从模块7。所述从模块7数量总共为17个,可对人体的动作进行动作捕捉,精准采集。本技术的实施例2参照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胸背部分2的正面增加隐形拉链23,所述隐形拉链23方便用户快速穿脱,结合浅灰色皮革材质和交叉的造型,突显产品的科技感。本技术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手掌部分4,所述手掌部分4的弹性环41嵌入手套中,所述手套可以在五个手指部位添加五个从模块7,可以更细化的识别出手指的动作,提高采集效果及细节优化。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其特征在于:包括:/n四肢部分,所述四肢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四肢上,并通过车缝扣固定弹性带的长度;/n胸背部分,所述胸背部分包括两条肩带、一条背带,所述肩带的肩部设置有车缝扣,两条所述肩带与背带在胸前结合形成X形结构,所述背带呈环形位于腰部往上胸部往下,两条所述肩带在后颈下方汇聚成环状,汇聚处向下延伸与背带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车缝扣,所述背带、肩带形成可供手臂、头部穿过的空间;/n臀腰部分,所述臀腰部分包括腰带、两条大腿带,所述腰带、两条大腿带上皆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车缝扣,所述腰带与大腿带之间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通过车缝扣与腰带、大腿带固定;/n手掌部分,所述手掌部分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上设置有车缝扣,所述弹性环位于大拇指内的掌心处;/n脚背部分,所述脚背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脚底足弓处和脚后跟处;/n头戴部分,所述头戴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头部形成环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动采集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四肢部分,所述四肢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四肢上,并通过车缝扣固定弹性带的长度;
胸背部分,所述胸背部分包括两条肩带、一条背带,所述肩带的肩部设置有车缝扣,两条所述肩带与背带在胸前结合形成X形结构,所述背带呈环形位于腰部往上胸部往下,两条所述肩带在后颈下方汇聚成环状,汇聚处向下延伸与背带后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处设置有车缝扣,所述背带、肩带形成可供手臂、头部穿过的空间;
臀腰部分,所述臀腰部分包括腰带、两条大腿带,所述腰带、两条大腿带上皆设置有可调节长度的车缝扣,所述腰带与大腿带之间连接有连接带,所述连接带通过车缝扣与腰带、大腿带固定;
手掌部分,所述手掌部分包括弹性环,所述弹性环上设置有车缝扣,所述弹性环位于大拇指内的掌心处;
脚背部分,所述脚背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脚底足弓处和脚后跟处;
头戴部分,所述头戴部分包括弹性带、车缝扣,所述弹性带穿过车缝扣捆绑于头部形成环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三维动作捕捉的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安尹贺张井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坦特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