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艳利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74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前部连接板和后部连接板,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有卸料台,卸料台的前壁安装有牵拉杆,卸料台的顶部安装有侧向支护板和后向支护板,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顶部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固定座,支撑柱固定座上均固定设有支撑柱装置,支撑柱装置的顶部连接有支护顶板,支护顶板的顶面螺接有防滑垫,本装置通过支护顶板和防滑垫的设置,增强本装置支固的稳定性的同时,增大楼层顶板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对楼层顶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卸料台对建筑材料进行装卸转移,卸料台的安装需要使用到专门的装配式支座进行固定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此类装配式支座,其需要使用支撑柱和支撑梁组成,支撑梁安装于地面上,支撑柱用于固定在支撑梁和楼层顶板之间,对支撑梁进行紧固支撑,但现有的装配式支座用的支撑柱结构仅仅采用简单的钢管制成,使得楼层顶板与支撑柱结构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小,压强较大,容易对楼层的顶部楼板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通过支护顶板和防滑垫的设置,增强本装置支固的稳定性的同时,增大楼层顶板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对楼层顶板造成损伤,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前部连接板(3)和后部连接板(4),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有卸料台(5),所述卸料台(5)的前壁安装有牵拉杆(6),所述卸料台(5)的顶部安装有侧向支护板(7)和后向支护板(8),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的底部共同螺接有L型定位板(9),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的顶部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固定座(10),所述支撑柱固定座(10)上均固定设有支撑柱装置(11),所述支撑柱装置(11)的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前部连接板(3)和后部连接板(4),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之间通过滑轮滑动连接有卸料台(5),所述卸料台(5)的前壁安装有牵拉杆(6),所述卸料台(5)的顶部安装有侧向支护板(7)和后向支护板(8),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的底部共同螺接有L型定位板(9),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的顶部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固定座(10),所述支撑柱固定座(10)上均固定设有支撑柱装置(11),所述支撑柱装置(11)的顶部连接有支护顶板(12),所述支护顶板(12)的顶面螺接有防滑垫(13),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2)的前壁均焊接有转轴套(14),所述转轴套(14)的内环插接有坡道板转轴(15),所述坡道板转轴(15)焊接在坡道板(16)的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装配式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装置(11)包括底部螺接座(17),所述底部螺接座(17)的顶部焊接有升降螺杆(18),所述升降螺杆(18)的顶端插入升降杆套(19)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升降杆套(19)的顶部卡接在轴承座(20)的内环中,所述轴承座(20)螺接在支护顶板(12)的底部,四根所述升降杆套(19)上均设有第一防转凸齿(21),并通过第一防转凸齿(21)安装有四根固定连杆(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艳利
申请(专利权)人:冯艳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