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674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30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其包括若干组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各组所述支撑杆包括架设在地面上的基座及上端与屋顶抵接的呈圆柱体的顶杆,所述基座的上端凹设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顶杆的下端加工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杆,所述顶杆的上端部安装有与屋顶的屋面抵接的抵紧块,所述第一外螺纹杆的上端的所述顶杆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螺母。相对于传统的通过楔形块的架设方式,本申请的该种抗震加固结构的架设过程较为便捷,各组支撑杆的稳定性得到提升,对地下室的抗震加固作用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
本申请地下室抗震加固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为提升房屋的利用率,多在地下建造地下室,作为车库及储物室进行使用,居民将日常的物品或车辆放置及停泊在地下室内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地下室在进行建造时,需要在地面上开挖基坑,基坑的四周架设支护模板,并浇筑水泥砂浆,待基坑内部的各组墙体硬化定型后,再搭设模板对地下室的屋顶进行浇筑成型。完成地下室的施工后,对房屋的地上部分进行施工,地上部分多建设数层,地上部分的整体质量较大,对地下室的支撑能力要求较高;且后期地上部分在进行室内装修时,需要对部分墙体进行破除,借助电锤等设备进行破除时产生较大的震动,对于地下室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现有的地下室加固结构多通过在地下室的底面及屋顶之间固定若干组竖直设置的支撑杆,各组支撑杆相互独立,各组支撑杆的长度稍小于地下室的高度,并在各组支撑杆的下端借助楔形块进行支撑,将楔形块卡入支撑杆与地面之间,使各组支撑杆与地下室的屋顶抵接,以使各组支撑杆对地下室起到抗震支撑的作用。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若干组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支撑杆(1)包括架设于在地面上的基座(11)及上端与屋顶抵接的呈圆柱体的顶杆(12),所述基座(11)的上端凹设有第一内螺纹孔(111),所述顶杆(12)的下端加工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111)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杆(121),所述顶杆(12)的上端部安装有与屋顶的屋面抵接的抵紧块(122),所述第一外螺纹杆(121)的上端的所述顶杆(12)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螺母(12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包括若干组竖直设置的支撑杆(1),其特征在于:各组所述支撑杆(1)包括架设于在地面上的基座(11)及上端与屋顶抵接的呈圆柱体的顶杆(12),所述基座(11)的上端凹设有第一内螺纹孔(111),所述顶杆(12)的下端加工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111)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杆(121),所述顶杆(12)的上端部安装有与屋顶的屋面抵接的抵紧块(122),所述第一外螺纹杆(121)的上端的所述顶杆(12)外周面上套接固定有螺母(1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2)上套接滑动有第一定位块(124),所述第一定位块(124)一侧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一槽口(1241),所述第一定位块(124)的下端面与所述螺母(123)抵接,各组成行分布的所述支撑杆(1)上的各组所述第一槽口(1241)内部卡接有横梁(2),所述横梁(2)的两端均安装有与地下室的竖直墙面抵紧的抵紧块(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抗震加固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套接滑动有第二定位块(13),所述第二定位块(13)一侧的上端面凹设有第二槽口(131),各组成列分布的所述支撑杆(1)上的各组所述第二槽口(131)内部也卡接有横梁(2),所述第二定位块(13)背离所述第二槽口(131)的一侧端面贯通开设有与所述基座(11)的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珂彭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恒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